缩略图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综合评价及应用分析

作者

张方圆

身份证号码:411627199109162523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高层建筑凭借其空间利用率高的优势,在城市建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复杂性高、高空作业多、技术要求严等特点,施工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可能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当前,虽然建筑行业对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但在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研究在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评价方法的实用性上存在一定局限,难以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一、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1.1 当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现状

就现阶段施工企业建筑施工市场大环境而言,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可以构成相对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现阶段大部分施工企业设立了从项目建设前期、材料选购、现场施工过程、项目竣工后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并通过设立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划分项目质量责任人,保证施工项目质量有据可依。在施工技术环节,施工现场越来越多地应用BIM 技术、物联网监测的数字化管理,对施工现场的技术过程进行可视化的控制,实施数据分析化的管理。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开展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也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是,针对这类问题,无论是高层建筑物施工作业质量管理水平,还是施工质量管理水平都有着诸多问题。其一,高层建筑物工程项目质量责任难以真正落实,个别企业已经明确了质量责任制度,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各方面的责任没有明确,不能保证施工各个环节的顺畅,所以,就会存在质量问题相互推诿的现象。其次,对于高层建筑物工程项目质量检测设备和质量技术水平都显得比较低,部分工程项目质量检测手段大多采用了人工检测的方式,对项目的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和工程钢结构材料的焊接质量检测的速度比较慢,所测量的数值往往误差较大,达不到较好的施工效果。最后,施工人员的质量施工水平偏低,一线作业的农民工的数量多,在施工期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培训活动,对于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等问题学习不全面,不能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

二、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在进行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原则包括科学原则,科学原则即是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可以反映高层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控本质及内在规律;系统原则是指指标应具有涵盖施工全过程、全要素、融为一体的特点;实用原则即是指标容易获得,评价的方式应比较简便,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动态原则即是指标体系能够随着施工实际调整,能够灵活应对施工阶段及各个环节所出现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在管理质量评估过程中的全、准性评估。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及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设置相应的评估因子。一级因子主要有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工程作业质量控制、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现场环境质量控制。工作人员质量控制下有工作人员的上岗资质、职业培训情况、质量控制意识;建筑材料质量控制主要涉及建筑材料的采购检验、仓库保管、使用跟踪控制;工程作业质量控制涉及工程作业施工措施的执行程度、工程作业的移交与验收、隐蔽工程质量控制;机械设备质量控制主要是机械设备选择及设置、维修保养与安全运行;现场环境质量控制主要是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条件与施工环境所影响因素。

2.3 评价方法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把复杂的质量管理评价问题划分成不同的层次,通过判断矩阵建立,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量化各因素对质量管理的影响程度,然后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质量管理评价中模糊性因素,比如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施工周边对质量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构建模糊关系矩阵,将定性分析定量化,可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科学、客观进行评价。

3.1 案例选取与背景介绍

本文以某 30 层商业综合体建筑作为评价案例,建筑面积为 80000 平方米,地下 2层,地上 30 层,结构为框架-核心筒结构,预计施工周期24 个月。项目包含土建、机电安装、幕墙装饰等诸多专业施工工程,工程施工难度大、多工种交叉多、对施工质量管理要求高。且作为一座集购物、餐饮、娱乐、办公等于一体的都市型商业综合体,建成后会汇聚大量人流、汇聚商业资源,其工程的施工质量既关乎建筑物自身安全和耐久性,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商业运营和人们购物的体验感。

3.2 综合评价实施过程

首先采集项目分阶段对评价指标的数据,如人员资质文件、材料检测报告、施工台账等,其次安排行业专家及项目管理人员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指标赋值,构建模糊关系矩阵,最终通过计算可得知该项目施工质量的人员管理、材料管理等多方面评价得分结果,最终得出项目施工管理的综合评价分值。采集的项目分阶段相关资料要真实、充分、有效、及时,不能因为部分数据缺失或过期影响评价质量。让专家及项目管理人员参与权重确定,是因为其可以根据项目的经验与理论知识,来最符合实际意义地评价各指标。

3.3 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人员管理和材料管理两项结果相对较高,体现人员的资质审核工作和材料采购的验收工作实施得比较好;而施工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结果相对较低,如施工过程部分工序没有办理交接验收手续,未充分考虑雨季到来对施工的影响。根据这两项情况,建议施工过程加强相关质量记录的保存,加强对工程施工中各工序的监督力度;制定相应的季节性施工方案,在正式实施施工项目之前应积极准备好对环境变化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整体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人员管理和材料管理做得好,即可以做到人员与材料质量的保证,所以在没有做好施工管理的情况下,后期会有较多的质量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严重;没有做好施工过程和环境的管理,就会因自然环境而带来的对施工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

结语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关乎建筑安全与行业发展,本研究通过分析现状、构建评价体系并开展案例应用,为解决质量管理问题提供了思路与方法。然而,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质量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与要求,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探索更先进的管理模式,持续推动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张 艳 峰 . 高 层 建 筑 施 工 质 量 管 理 综 合 评 价 及 应 用 分 析 [J]. 四 川 水泥,2025,(06):163-165.

[2]徐爱琴,李素华.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山西建筑,2019,45(04):217-218.

[3]卢浩.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