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难点与对策

作者

赵蓓蕾

身份证号码:41130319860208052X

引言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推进与建筑产业现代化政策的持续深化,装配式建筑凭借缩短工期、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等显著优势,在建筑市场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据相关统计,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项目数量与建筑面积呈逐年高速增长态势,部分城市已将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纳入发展规划指标。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特点

1.1 施工工艺特殊性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不同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施工,其本质就是预制—装配的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构件预制的过程中,构件尺寸偏差、预留插件位置、钢筋的连接方式等,都会影响建筑最终装配的安全性;而装配式建筑中对于建筑的防水构造、保温构造处理也更为复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填缝的防水密封胶填充不饱满、保温板拼缝不严密,会直接导致建筑使用功能受到影响,同时也会由于返工产生安全隐患。

1.2 人员协作复杂性

装配式建筑施工涉及设计、预制构件生产、运输、装配式施工等一系列阶段,涉及建筑、结构、机电、装修等多专业交叉,人员组成复杂,协调困难,装配式施工阶段如吊装、安装、焊接等各种工种衔接需要及时传递信息指令,如果指令传达错误,如吊装人员与安装人员衔接失误,则会造成构件磕碰及坠落事故。

1.3 设备依赖性强

装配式建筑施工严重依赖建筑机械化、建筑自动化生产模式,要求大批量预制构件的自动化施工以及各种建筑机械的高效运转。如起重塔机、汽车吊等是预制建筑构件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的工作主体,塔机、吊车等机械的质量以及安全性会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率;灌浆机的压力精准把控关乎装配式连接结构,如灌浆不饱满,灌浆压力太低;电动扳手扭力不精准,则会影响装配式螺栓连接的强度。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难点

2.1 吊装作业安全风险

吊装过程是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安全事故频发区域。预制构件体量大、自重高,如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自重大,达数吨级,在进行吊装时构件的重心计算及吊点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施工现场复杂多变,如风力、场地平整情况都会影响到吊装安全。大风天容易给构件增加风载荷,加大吊装的难度及安全风险;场平不好易导致起重机支腿不实,产生倾覆危险。

2.2 构件连接与高处作业隐患

建筑构配件的连接直接影响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构造安全,但在构配件连接时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在灌浆连接的工艺中,如果灌浆料混合比例不合理、灌浆连接工序不完整,会使构配件的连接灌浆不密实,减小装配式构配件的连接力。有的施工现场未提供有效的安全工作平台及安全防护栏,使构配件连接人员在高空作业中,出现高空坠落的安全事故。

2.3 人员管理与培训难题

装配式建筑施工对人员操作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要求较高,但目前仍存在人员管理和培训方面的问题。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新人多,又缺乏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对一些新型装配式施工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不了解。有些企业为了赶进度,忽略岗前安全教育培训,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现象不断出现,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多停留在传统的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培训,没有结合装配式建筑特点开展培训,安全效果大打折扣。

2.4 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不足

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落实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大前提。目前装配式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上更多的是对现场施工阶段安全管理的监督,对其预制构件生产运输环节的管理比较少。生产方面的监管,有很多构件生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构件的制造生产方面存在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等问题,致使构件的质量不能满足要求;而在运输方面,在构件的运输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保护,那么有可能会出现构件破损的情况,给工程的施工安全带来威胁。应急响应体系方面,大多数企业的应急预案并不能满足要求,没有结合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制订相应应急救援计划。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

3.1 强化人员安全管理与培训

健全人员准入机制,现场施工人员须经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安全培训及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且可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其中培训内容应包含施工工艺、操作安全、突发事件预防及处置等相关安全培训,应采用理论培训、技能操作、实际案例分析等培训方式开展,强化培训效果,强化管理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管理知识及经验交流,增强安全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及隐患判断能力。

3.2 规范施工技术操作与设备管理

编制具体、标准的施工技术操作流程,明确构件吊装、连接、安装等各工序的操作要点与质量要求,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与监督,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及时纠偏不规范操作。建立机械设备的全周期管理规章制度,从设备选型、采购、安装、使用、维修到淘汰报废都实行全过程的管理。

3.3 完善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全过程的现场安全管理的检查制度,把对构件生产、运输以及施工现场中的安全管理贯穿于全过程。对于构件生产阶段,要求监理单位驻厂监督生产,保证构件生产质量;在运输阶段,要求运输单位做好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构件运输的安全;施工现场要做好安全巡逻检查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做好定期检查,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根据装配式建筑设计特色,编制应急事故方案,并确定应急组织机构和各参与者的具体责任以及应急处理原则。

3.4 应用信息化与智能化安全管理手段

应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开展施工模拟,提前识别安全风险,优化施工方案及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现场安装塔吊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智能监控设施,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及风险预警;依托物联网技术,将起重机械的运行参数、人员位置信息等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由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异常情况并加以控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安全事故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总结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征,为安全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大数据的支撑。

结语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入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特点与难点,针对性提出强化人员管理培训、规范技术操作、完善监管体系、应用信息化手段等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 瑞 鹏 . 探 析 装 配 式 建 筑 施 工 现 场 的 安 全 管 理 [J]. 建 材 发 展 导向,2024,22(19):116-119.

[2]林定昭.装配式电房设计施工难点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