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张港
身份证号码:370303199707244819
引言
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材料、医药等众多领域。分析检验贯穿石油化工生产全流程,从原料验收、过程监控到成品质量判定,每一个环节的检验结果都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然而,受人员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检测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过程中常出现误差,导致产品质量波动、生产效率下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探索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提升分析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成为石油化工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石油化工分析检验现状与重要性
1.1 行业分析检验的主要内容
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贯穿生产全流程。在原料端,针对原油、天然气等基础原料,需检测其成分组成,如烃类、非烃类物质占比,以及硫、氮、重金属等杂质含量,这些指标关乎后续加工工艺选择与设备寿命。对于中间产品,像裂解气、重整生成油,要测定其关键组分含量,如乙烯、芳烃浓度,以此监控反应进程与产品质量。成品检验更为繁杂,汽油需检测辛烷值、馏程、硫含量等,保障发动机性能与尾气排放达标。
1.2 分析检验对行业发展的意义
分析检验是石油化工行业稳健前行的基石。从产品质量角度,精准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与市场需求,避免因质量瑕疵引发安全事故或市场信任危机,如符合标准的油品能保障车辆、机械稳定运行。在生产工艺优化方面,检验数据反馈可指导工艺参数调整,提高产品收率与质量稳定性,例如通过监测反应产物成分,优化反应条件。面对日益严苛的环保法规,分析检验助力企业控制污染物排放,像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重金属含量检测,推动清洁生产。
1.3 当前面临的挑战
当下石油化工分析检验存在诸多难题。误差来源广泛,人员操作不当、设备精度限制、样品采集缺乏代表性等都易引入误差,影响结果准确性。技术瓶颈凸显,传统分析方法在面对复杂样品、痕量成分检测时,灵敏度与选择性不足,如检测喷气燃料中抗氧剂和防冰剂含量,旧有国际标准需分别测定,效率低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检验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操作技能生疏,难以应对新型检测技术与复杂检验任务。设备老化现象普遍,部分企业受资金限制,检测设备更新换代滞后,其精度、稳定性下降,制约检测质量提升,亟待全方位改进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二、影响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的关键因素
2.1 人员因素
人员作为分析检验的主体,其专业素养与工作态度对检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专业知识匮乏的检验人员,可能无法准确理解检测标准与方法原理,在操作过程中易出现偏差。部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如未按要求进行样品预处理、随意简化检测步骤,这些行为都将引入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人员流动性大、培训不足也会影响检验队伍的稳定性与专业性,新入职人员若未经过充分培训就上岗操作,难以保证检验工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2.2 设备与仪器因素
设备与仪器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精准度。石油化工分析检验涉及多种精密仪器,如光谱仪、质谱仪、气相色谱仪等,这些仪器的精度、稳定性和灵敏度至关重要。若仪器校准不及时或校准方法不当,会导致测量值出现偏差,例如分光光度计波长未校准准确,会使吸光度测量结果失真。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也是常见问题,长期使用后未进行清洁、润滑、部件更换等维护工作,会加速仪器老化,降低其性能。
2.3 样品与试剂因素
样品和试剂是分析检验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状况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样品采集环节若不规范,如采样点选择不合理、采样器具未清洁干净,会导致采集的样品缺乏代表性,无法真实反映整体物料性质。在样品保存与运输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当,如温度过高、光照过强,可能使样品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影响检测结果。试剂质量同样关键,纯度不足的试剂会引入杂质干扰检测,过期试剂的化学性质改变也会导致检测误差。
2.4 环境与方法因素
检品的实验室条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实验室的温度及湿度高低对有些检验项目有着很大的影响,如在水分测定中,若湿度偏高则样品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会使检验值升高;空气中的灰尘、有毒物质、气体等污染物会对检品或仪器造成污染而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检验操作方法能否正确选择及合理应用。
三、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控制方法
3.1 人员管理与培训
人是最为重要的质量控制因素,做好人员管理和培训是强化质量控制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公司应建立较严的岗位准入制度,检验人员要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及资格证书,从而从源头控制人员的专业性;对人员建立的培训制度要常抓不懈,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的检测技术、仪器的操作规程、计算方法等。
3.2 设备与仪器管理
合理的仪器设备管理是确保检验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企业在为仪器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档案的基础上,规范仪器采购、安装调试、校准、维修、报损的记录,规范仪器校准计划的制定,根据单位计量标准及仪器使用频次等制定校准周期,保证仪器测量值的准确,如实验室的仪器(光谱仪)每季度校准波长和灵敏度;仪器的保养,规范制定仪器标准维护保养流程,操作人员按照工作要求进行仪器清洁、润滑、零件检查等,发现及解决潜在问题。
3.3 样品与试剂管理
加强物质基础规范化管理可以减少试剂和标物引入的质量风险。样品管理上要制订规范的采样程序文件,明确采样点、采样器具、采样量的要求,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建立样品流转可追踪模式,包括从样品采集、运输、接收、储存到分析全过程,确保样品可追溯;样品储存应根据其特性,保证样品储存的温湿度、避免光照、防潮,如对易氧化的试剂、标物采用惰性气体保护存放。
3.4 质量控制技术应用
科学使用质量控制方法可以监测检验质量,例如空白分析技术,进行空白样品的测定,可以评价检测工作背景污染的程度,对测定结果进行扣减空白值,来改善结果的精密度。平行样品分析就是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重复的检测,计算其相对偏差,以此评定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如果偏差过大就需要找出原因进行复测。
结语
该文对人员、仪器等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管理和技术以及应用角度的质量控制策略,为提高石油化工分析和检验准确程度,更好地保障质量控制效果提供了一种可能。在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下,今后还需继续加强新技术应用以及多因素的联合控制,促使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控制向着数字化、系统化控制方向转变,更好地提升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质量。参考文献
[1]黄福凯,王欢欢,孙岩.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16):37-39.
[2]李志浩,吴莹.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控制方法[J].化工管理,2022,(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