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化技术在化工企业生产调度中的应用与效益分析

作者

白崇奇

内蒙古博大实地化学有限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300

摘要:随着工业智能化进程的加速,化工企业正积极引入智能化技术以优化生产调度。本文深入探讨智能优化算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控制在化工企业生产调度中的应用,分析其带来的效益,并阐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为化工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化工企业;生产调度;效益分析;智能制造

一、引言

化工企业生产流程复杂,涉及多阶段反应、多种原材料和庞大的设备体系。传统生产调度依赖人工经验与简单的信息化工具,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生产规模和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智能化技术的兴起为化工企业生产调度带来了新契机,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智能算法的优化以及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和竞争力的增强。

二、智能化技术在化工企业生产调度中的应用

2.1 智能优化算法

智能优化算法是解决化工生产调度复杂组合优化问题的核心技术之一。遗传算法(GA)通过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对生产调度方案进行编码、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从大量可行解中搜索全局最优或近似最优解。在多产品、多设备的化工生产系统中,遗传算法可根据生产任务优先级、设备产能、原材料供应等约束条件,合理安排生产顺序和时间,实现生产周期最短或生产成本最低的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则模拟鸟群觅食行为,粒子在解空间中通过跟踪自身历史最优位置和群体最优位置来更新速度和位置,快速收敛到较优解,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生产调度场景,如应对突发订单或设备故障时的调度调整。

2.2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oT)实现了化工生产设备的全面互联与数据实时采集。通过在反应釜、管道、泵阀等设备上部署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将设备的运行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振动等)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生产调度中心[1]。调度人员可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当设备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时,系统自动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同时,基于物联网的设备互联还支持远程控制,根据生产调度指令自动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精细化控制。

2.3 大数据分析

化工企业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了海量数据,包括生产记录、设备维护数据、原材料质量数据、市场销售数据等。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这些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深度挖掘[2]。在生产调度方面,通过分析历史生产数据结合市场趋势、季节因素、客户需求等,建立精准的需求预测模型,为生产计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生产过剩或不足。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可发现设备性能衰退规律和潜在故障隐患,实现预防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

2.4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在化工生产调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神经网络等,通过对历史生产数据的学习,建立生产调度模型,能够根据实时生产情况自动生成优化的调度方案[3]。强化学习则通过智能体与生产环境的不断交互,学习不同调度策略下的奖励反馈,逐步优化调度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5 自动化控制技术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化工生产调度中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自动化操作。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现场,通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工艺参数的闭环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稳定运行。在智能化生产调度体系中,自动化控制设备与智能优化算法、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深度融合,根据优化的调度方案自动调整控制参数,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协同。

三、智能化技术应用带来的效益分析

3.1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显著缩短了生产调度方案的制定时间,从传统的人工制定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到利用智能优化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实时生成最优调度方案仅需几分钟。合理的生产调度减少了设备闲置时间和任务等待时间,生产流程更加顺畅。物联网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了设备的快速响应和精准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调整更加及时。据统计,采用智能化生产调度系统的化工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5%左右。优化的生产调度方案使原材料和能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减少了浪费。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的精准需求预测,避免了库存积压和缺货损失,降低了库存成本。

四、智能化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

4.1 技术集成难度大、人才短缺

化工生产调度涉及多种智能化技术的集成应用,不同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性存在问题。例如,智能优化算法需要与物联网采集的数据、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无缝对接,而不同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和软件在数据格式、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差异,增加了系统集成的难度和成本。此外,将人工智能算法融入现有的生产调度系统,需要对原有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技术实现复杂。既懂化工专业知识又掌握智能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是制约智能化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化工企业现有员工大多熟悉传统生产调度方式,对智能化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

五、应对策略

5.1 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化工企业应加大在智能化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攻克技术集成难题。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通信协议,促进不同智能化技术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工作。鼓励企业自主研发适合化工生产调度的智能算法和软件系统,提高技术的自主可控性。企业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内部培训、外部进修、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培养既懂化工专业又掌握智能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应优化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增加智能化技术相关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六、结论

智能化技术在化工企业生产调度中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智能优化算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协同应用,化工企业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市场应变能力的增强。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技术集成、数据安全、人才短缺和初始投资成本高等挑战。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合理规划投资等应对策略,化工企业能够克服这些障碍,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化工企业生产调度将迎来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绿色化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宁, 李华, 赵强. 遗传算法在化工生产调度优化中的改进与实践[J]. 化工学报, 2022, 73(12): 5456-5468.

[2]陈琳, 周伟. 化工智能化转型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化工高等教育, 2023, 40(02): 1-7.

[3]赵亮, 孙晓宇. 大数据在化工企业生产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化工, 2020, 40(08): 20-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