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安装施工关键技术的探讨

作者

袁普

身份证号码:370302198409243614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与建筑技术革新的双重驱动下,建筑工程电气系统的复杂性与功能性持续升级,电气设备安装施工已从传统 “功能性铺设” 向 “智能化集成” 转型。无论是高层建筑的供配电系统,还是智能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网络,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能耗水平

一、电气设备安装施工关键技术体系

1.1 施工前期准备技术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障设备安装顺利进行的前提。在电气设备安装施工之前应做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应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对电气图纸进行细致审查,运用BIM 技术对电气三维建模进行管道碰撞检测,避免电缆桥架与排风管道、消火栓管线空间错位,防止后期重复作业。技术交底要到具体班组,对设备位置、导线走向、管材规格作出具体规定。设备材料的选取及检验直接决定了施工质量。在具体的电气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对核心部件如配电箱、电缆、断路器等,在厂家资质审查上要严格核验,检验其合格证及3C 证书等相关资质材料,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对电缆的绝缘电阻及导体的电阻等有关指标进行实测,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场。

1.2 现场安装核心工艺

现场安装关键工艺直接影响电气系统的运转可靠性,配电箱安装要求垂直度满足要求,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后做好接地处理,内部回路标识清楚,方便后期检修;线缆敷设过程中,桥架安装要注意控制水平度及直线度,跨接接地线须满足标准要求,穿线不能损坏绝缘层,线缆绑扎要整饬美观;高压电缆敷设必须严格控制电缆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 倍,电缆头制作采用热缩或冷缩时,保证封口防水;照明及插座系统安装要注意灯具安装高度、接线极性正确等,智能照明系统还需要完成传感器与控制器的信号调试。

1.3 接地与防雷系统施工

接地及防雷系统是电气设备及人员安全的第二道屏障。水平接地体在接地网施工时应采用热镀锌扁钢,垂直接地体间距应大于其长度2 倍,焊接处做防腐处理,接地电阻值应满足设计要求,等电位联结将建筑物内金属构件、管道、设备外壳等可靠连接,消除电位差;防雷系统施工时,避雷针、避雷带安装牢固,引下线间距应符合规范,与接地网可靠焊接。施工后使用专业接地电阻测试仪对多个点进行测试,保证系统接地性能良好,同时对外观对防雷装置进行导通检测,保证防雷效果。

二、电气设备调试与质量控制技

2.1 绝缘测试与接地电阻检测

绝缘测试和接地电阻的检测是保障电气设施正常运转和工作的前提条件,其中绝缘测试是对电缆、变压器、开关等绝缘状况进行的检测,需选择合理的电压等级,运用兆欧表实施绝缘检测。检测时要断电,在线路、设备的不同相之间或者相与地之间实施绝缘电阻检测。接地电阻检测是通过接地电阻测试仪完成,其中接地电阻测试仪有钳形接地电阻仪和数字式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时要关注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等,影响了测量的接地电阻的数值。测试符合设计要求之后,发现问题例如线路破损、接地体锈蚀等及时整改处理,满足测试条件。

2.2 系统联动调试

系统联动调试是验证电气系统整体功能的关键环节。供配电系统空载调试时,需逐步闭合各级开关,检查电压、电流是否稳定,继电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带载调试则需按照设计负荷逐步增加用电设备,监测变压器、电缆等的温升情况,确保系统在额定负荷下稳定运行。对于智能建筑系统,如楼宇自动化(BA)系统、安防系统等,联动调试需实现各子系统间的信息交互与协同控制。

2.3 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贯穿电气设备安装全过程。质量控制方面,需建立 “三检”制度,即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项目部终检,对关键工序如电缆头制作、配电箱接线等进行重点检查。针对常见质量缺陷,如电线管敷设弯曲半径不足、配电箱内接线混乱等,需加强过程监督,采用样板引路的方式规范施工工艺。安全管理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需严格执行 TN-S 系统,设置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定期检查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是否符合要求。

三、新技术在电气安装中的应用

3.1 BIM 技术与数字化施工

BIM 技术通过三维可视化建模,为电气安装施工提供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在设计阶段,BIM 可整合电气、给排水、暖通等多专业模型,精准检测管线碰撞冲突,优化电缆桥架、线槽的走向布局,减少因设计疏漏导致的返工。例如,在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利用 BIM 技术提前发现并解决了电气管线与消防喷淋系统的空间干涉问题。施工阶段,BIM 模型可关联施工进度、材料清单等信息,生成可视化的施工模拟动画,辅助施工人员理解复杂节点工艺。通过二维码或 RFID 技术,实现设备材料的精准定位与追踪,提升施工管理效率。

3.2 智能化监控与装配式施工

智能化监控与装配式施工深度融合,推动电气安装向高效、精准方向发展。智能化监控系统通过部署传感器、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电气设备运行参数,结合 AI 算法实现故障预警与诊断。例如,在高压开关柜内安装局部放电传感器,可提前发现绝缘老化隐患,降低突发故障风险。装配式施工则将传统现场作业转化为工厂预制与现场装配相结合的模式,如预制式电缆桥架、模块化配电箱在工厂完成组装与测试后运输至现场,减少现场切割、焊接等工序,同时提升安装精度与质量稳定性。装配式构件的标准化生产,便于实现质量追溯与后期维护。

3.3 绿色施工技术

绿色施工技术聚焦电气安装的低碳化与可持续发展。在材料选用上,推广低烟无卤电缆、节能型变压器等环保产品,降低有害物质排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例如,非晶合金变压器相比传统硅钢变压器。施工过程中,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临时用电供电,减少碳排放;优化施工工艺,如利用预制电缆分支器替代现场电缆接头制作,减少废料产生。通过 BIM 技术进行施工能耗模拟,合理规划设备进场时间与施工顺序,降低机械闲置能耗。

结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安装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明确了传统工艺与新技术在保障工程质量、提升施工效率中的核心作用。标准化流程管控与 BIM、智能化监控等技术的融合,显著降低了施工风险,优化了电气系统运行稳定性。然而,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仍有提升空间。随着建筑智能化与低碳化发展,电气安装技术将向更精细化、集成化、绿色化方向迈进,持续赋能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民,王兵.建筑工程强电竖井内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4,9(04):106-108.

[2] 赵毅, 周雷. 浅析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技术的要点[J]. 价值工程,2022,41(05):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