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混凝土检测技术应用
张萍
身份证号码:37030519810711652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混凝土作为建筑结构的核心材料,其质量直接决定建筑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因混凝土质量缺陷引发的建筑坍塌、结构开裂等事故频发,凸显混凝土检测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建筑工程混凝土检测仍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检测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导致检测数据误差大。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检测技术概述
1.1 混凝土检测的主要内容
混凝土检测是把控建筑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其主要内容涵盖强度、耐久性、内部缺陷及配合比等关键维度。强度检测作为评估混凝土质量的基础指标,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通过抗压、抗拉、抗折等试验,可判断混凝土是否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耐久性检测则聚焦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抗碳化、抗冻融、抗氯离子渗透等性能,尤其在桥梁、水工建筑等长期暴露于复杂环境的工程中,耐久性直接影响结构使用寿命。内部缺陷检测主要排查混凝土内部的空洞、裂缝、疏松等问题,这些缺陷虽肉眼难以察觉,却可能在荷载作用下导致结构破坏。
1.2 常用混凝土检测技术分类
依据检测原理与对结构的破坏程度,混凝土检测技术可分为无损、半破损和破损检测三类。无损检测技术以超声法、回弹法、雷达法为代表,无需破坏混凝土结构即可获取内部信息。超声法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特性判断强度与缺陷;回弹法通过测量回弹值推算强度,操作简便但受表面状态影响较大;雷达法则借助电磁波探测钢筋分布与内部缺陷,适用于隐蔽工程检测。半破损检测技术以钻芯法为典型,通过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强度测试,检测结果直观可靠,但会对结构造成局部损伤。
1.3 新型混凝土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材料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混凝土检测技术正朝着智能化、实时化方向革新。光纤传感技术通过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光纤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温度、应变、裂缝扩展等参数,实现对结构健康状态的长期跟踪。智能监测技术借助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将分布于建筑各处的传感器数据整合处理,通过 AI 算法预测混凝土性能变化趋势,提前预警潜在风险。无人机与机器人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复杂结构,通过搭载超声、雷达等设备,实现高空、危险区域的自动化检测。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非破损检测技术具有无损检测、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在检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技术多为超声法,依据超声检测波传播的速度、波幅等,实现混凝土内部空洞、疏松等缺陷的判断与定位,为混凝土缺陷修复提供参考。回弹检测技术可以实现检测的低成本,因而在施工完成的混凝土结构强度普查工作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雷达法的用途较为特殊,在施工的隐蔽工程检测中能够起重要作用,由于地铁隧道施工的特定工况,在地铁隧道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衬砌材料的发射频率较高,能够有效地显示混凝土衬砌厚度、混凝土衬砌背后空洞及混凝土衬砌钢筋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地铁隧道结构的稳定。
2.2 半破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钻芯法等代表性的半破损检测方法是取得混凝土客观强度数据的方法,同时也是出现无破损检测结果的争议问题时验证结构实体强度数据的有效检测方法。在某高层办公写字楼的验收过程中,因对部分楼层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存在争议,检测人员采用钻芯法对楼层楼板下梁、柱部位的混凝土构件钻芯,并加工后做抗压试件,其结果是混凝土质
量评定的依据。
2.3 破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砼试件抗压试验是受损检测技术中的基本项目之一,也是混凝土强度评定的基本方法,在砼施工过程中处于一个不可缺失的基本方法。施工单位在砼浇筑前进行砼试件制件,与主体工程结构同条件下进行养护,然后在龄期达到以后进行抗压试验。某水利大坝工程施工期间按每批次制作较多的试件,通过规范的制作、养护及试样进行检测,可实时掌握砼在浇筑过程中强度增加速度,以便实时调整砼配合比,达到大坝浇筑砼强度要求。
三、优化建筑工程混凝土检测技术应用的措施
3.1 提升检测设备与技术水平
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技术是进行混凝土检测的最重要条件,应该不断加大混凝土检测仪器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研发,让检测技术在精确性和自动化方面进一步得到升级,例如推广能够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分析的超声波仪器,降低人为读数所带来的误差,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研发性能更加优良的雷达探测仪器,提高对微小缺陷的探测敏感度,满足对复杂结构的检测需求。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技术,如光纤传感技术和三维成像检测技术等,结合国内的实际工程工作进行国产化的改良;建立技术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展开行业技术研讨会,促使新的检测技术得以不断推广,提高地区间的应用技术水平。3.2 加强检测人员队伍建设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公正性。首先,应完善高校与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增设混凝土检测技术实操课程,将新型检测技术、行业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专业人才。其次,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针对在职检测人员开展定期技能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讲解新技术、新规范,并通过模拟检测场景进行实操演练,提升其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检测人员的薪资待遇与职业发展空间,设立技术创新奖励基金,鼓励检测人员参与技术研发与创新,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检测行业,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检测队伍。
3.3 完善检测管理与制度体系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规范混凝土检测市场的关键。政府部门需加快制定与修订混凝土检测相关法规与标准,细化检测流程、数据处理及质量评定规范,明确各方责任义务。建立检测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对检测数据造假、违规操作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并将不良记录纳入信用档案,实施联合惩戒,提高违规成本。推行检测过程全程留痕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检测样品采集、运输、试验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数据可追溯。建立检测结果公示与反馈机制,将重要工程检测数据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形成质量闭环管理,推动建筑工程质量全面提升。
结语
混凝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剖析各类检测技术应用要点,针对性提出设备升级、人员培养、制度完善等优化措施,为解决现存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检测将更精准高效,持续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筑牢防线。
参考文献
[1]林松鹤,邹钧华,詹晓凡,等.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混凝土的检测技术[J].石材,2024,(07):108-110.
[2]孟令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混凝土检测技术分析[J].居业,2024,(04):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