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露天矿山工程开采技术及安全管理
徐文
身份证号码:340602198704080011
引言
露天矿山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在保障国家能源与原材料供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露天矿山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开采深度逐渐增加,对开采技术与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传统开采技术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边坡滑坡、爆破事故、设备故障等安全风险频发,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露天矿山工程开采技术分析
1.1 常见露天开采技术概述
露天矿山开采中,穿孔爆破技术是基础环节。牙轮钻机、潜孔钻机通过旋转和冲击破碎岩石完成穿孔,深孔爆破利用炮孔集中装药提升爆破效率,预裂爆破则能有效控制边坡轮廓,减少对保留岩体的破坏。采装运输技术直接影响开采效率,电铲、液压挖掘机依据矿岩特性和开采规模选型,汽车运输灵活适应复杂地形,铁路运输适合长距离大运量场景,胶带运输则具备连续高效、环保节能的优势。
1.2 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露天矿山开采技术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速发展。智能化领域,无人驾驶矿用卡车、智能凿岩台车等设备实现自主作业,通过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可实时优化开采路径与设备调度,降低人力成本和操作风险。绿色化方面,新型环保爆破材料研发减少粉尘与有害气体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开采工艺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二、露天矿山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2.1 安全管理现状
露天矿山工程安全管理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在制度建设层面,部分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新型开采技术、设备的专项安全规范,且制度更新滞后于技术发展。在执行力度方面,安全检查与监督多流于形式,隐患整改不彻底,例如部分矿山对违规操作行为处罚力度不足,导致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投入方面,一些企业为压缩成本,在安全设施配备、人员培训等方面投入不足,先进的安全监测设备与防护装置普及率低,难以满足安全生产需求。
2.1 边坡安全风险
边坡稳定性是露天矿山安全管理的核心问题。受地质条件影响,风化严重、岩性软弱的边坡易发生滑坡、崩塌。如在花岗岩风化层区域,岩石破碎且节理发育,降雨时极易形成滑动面。开采方式不合理也加剧风险,部分矿山过度追求开采效率,超挖坡脚或随意改变台阶参数,破坏边坡应力平衡 。监测手段落后同样是隐患,传统人工监测频率低、误差大,无法及时捕捉边坡微小变形,一旦出现突发暴雨或地震等诱因,可能导致大规模边坡失稳,掩埋设备与人员,甚至阻断交通、破坏周边生态环境。
2.2 爆破作业安全风险
爆破作业危险系数高,安全风险贯穿全流程。爆破器材管理环节,部分矿山存在炸药、雷管储存不规范现象,库房防火、防盗、防潮措施不到位,易引发爆炸事故。爆破设计若未充分考虑地质条件与周边环境,装药量过大或布孔不合理,可能导致飞石伤人、冲击波破坏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警戒范围划定不足、信号传递不畅、人员撤离不及时等违规操作屡见不鲜。
2.3 采装运输安全风险
采装运输作业是事故高发环节。设备操作风险突出,电铲、挖掘机司机疲劳作业、误操作,可能碰撞周边设备或人员。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导致机械故障引发安全事故。运输安全隐患方面,矿山道路多为临时修筑,坡度大、弯道急且路面条件差,雨天泥泞湿滑、晴天扬尘漫天,易造成车辆打滑、刹车失灵。部分驾驶员安全意识薄弱,超速、超载、无证驾驶现象频发,且运输车辆缺乏定期检修,灯光、制动系统故障未及时排除,一旦在陡坡、急弯路段失控,可能引发侧翻、追尾等严重事故。
三、露天矿山工程开采技术与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系统、动态的安全制度体系是露天矿山安全的有力保障。结合新型采矿工艺、设备的优势与要求,制定矿山安全专项制度,制定智能化采矿装备的使用规范、绿色环保型炸药使用标准等具体制度规范。制度动态化管理,每季收集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安全事故案例,结合矿山具体情况,定期修改、增补制度。严抓制度执行,成立专项安全监查组,对制度执行效果进行“日常监查+突击巡查”,对发现的违章行为按制度进行处罚,如对未能按规定操作智能凿岩台的人员实施停工培训及罚款,达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的管理效果,强化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
3.2 重视安全培训、教育
教育培训是帮助员工提高安全水平的主要手段,依据不同的岗位,开展分专业分等级培训。对一线作业人员,开展作业标准化、应急逃生及自救能力等现场实践技能培训。对管理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及风险管控策略等管理培训,引进 VR 模拟训练技术,复原边坡滑坡、爆炸事故等,使员工在模拟情景中学习应急处置环节。
3.3 强化安全监测与预警
应用新型技术做到安全风险的精准检测和及时预判预警。对边坡开展 InSAR 卫星遥测、北斗位移检测等监测手段和地面传感器网络,实时获取边坡位移、受力变化情况,运用 AI 算法计算预测边坡失稳概率,在数据超出阈值时通过短信、广播等方式预警。对爆破作业采用智能爆破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炸药、起爆网络数量。对采装运输设备挂载物联网传感器,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异常振动、过热及时预警,让安全风险管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3.4 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
风险辨识、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坚持周期性全过程的风险识别、评估,采取 LEC法、故障树分析法等辨识边坡、爆破、运输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编制风险清单及相应防控措施。建立应急预案修订制度,每半年根据矿山生产实际和行业发生的经验案例,调整应急预案并更新新增加的设备事故处置程序等内容。定期组织联合应急演练,每季度模拟边坡滑坡事故、爆破事故等,加强联防联动能力。
结语
本研究围绕露天矿山工程开采技术及安全管理,系统梳理技术应用与安全隐患,提出系列优化策略。智能化开采技术革新与动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有效提升开采效率、降低事故风险。但随着开采深度与规模拓展,极端工况、复杂地质带来新挑战。未来需深化人工智能与采矿技术融合,完善智慧安全管理平台,加强多学科协同创新,持续推动露天矿山向高效、安全、绿色方向迈进,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志旭. 露天矿山工程开采技术及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2024,(21):193-195.
[2] 费文涛. 矿山工程开采技术设备及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 中国设备工程,2024,(06):244-246.
[3] 郭瑞东. 露天矿山工程开采技术及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3,(15):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