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产教融合视角下AI 工具助力职业院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探索

作者

李青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一、引言

在职业教育大力深化产教融合的当下,英语实践教学对于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AI 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英语实践教学带来了全新机遇。它能够赋能个性化学习,巧妙融合产业实践场景,有力推动产教协同创新。不过,目前 AI 工具在职业院校英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诸多阻碍。深入探寻 AI 工具的有效应用途径,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契合产业需求、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AI 工具在职业院校英语实践教学中的优势

AI 工具在职业院校英语实践教学中优势显著。在精准赋能个性化学习上,它能利用智能手段诊断学生语言短板,动态生成适配的分层训练任务,像智能语音评测实时纠音、虚拟仿真对话助力分角色模拟行业交际,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谈及深度融合产业实践场景,AI 工具可整合企业真实语料库,如外贸函电、客服话术等,构建虚实融合实训环境,让学生模拟跨境电商谈判、酒店服务等岗位任务,强化语言与技能协同培养。而在驱动产教协同创新时,AI 平台能实时追踪行业语言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反哺课程迭代,助力院校优化课程体系、为企业提供定制培训,形成“教学- 实践- 反馈”闭环,推动英语教学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1]。

三、产教融合视角下AI 工具助力职业院校英语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校企协同机制缺失,技术应用场景受限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机制缺失严重阻碍 AI 工具在职业院校英语实践教学的深入应用。一方面,制度性合作框架不完善,校企合作多停留在松散项目对接,缺少长期资源共享与利益分配规则。企业因数据隐私等顾虑,不开放真实语料库,导致 AI 技术应用局限于孤立教学实验,与产业场景难衔接,开发方与教学端需求脱节,技术难契合岗位语言要求。另一方面,技术应用场景碎片化,缺校企共建平台, A I 仅用于单一技能训练,无法嵌入完整职业流程,语言学习与技能培养割裂。且校企间数据互通机制缺失,难以及时捕捉行业语言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削弱技术赋能效果,陷入“重工具、轻生态”困境 [2]。

(二)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实用性不足

当前,职业院校英语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脱节问题显著,严重削弱技术赋能教学的实效性。教材方面,多数院校仍用通用英语教材,缺少跨境电商、酒店服务等细分领域的行业英语模块,AI 语料库未嵌入真实岗位素材,如国际物流报关单填写话术,导致学生难以掌握职业高频表达。教学任务设计上,以外贸英语为例,侧重商务信函写作,忽视跨境直播、线上谈判等新兴业态能力培养,酒店英语也未涵盖复杂沟通场景模拟,AI 仅用于语音纠错。评价体系也存在偏差,传统测试重语法,企业关注语言应用综合能力,AI 评价若依赖标准化题库,难以精准衡量学生职业英语胜任力,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AI 工具应用表层化,教学融合深度不足

当前,AI 工具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停留在技术表层,未实现与教学全流程深度融合。在工具功能开发上,常被简单当作“电子化练习册”。如语音评测仅机械纠音,对商务谈判话术策略等职业场景语言逻辑无智能反馈;写作批改重语法,未引入行业文档规范,致使语言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脱节。人机协同教学模式也不成熟。AI 多负责单词听写等重复性任务,教师仍用传统讲授法,未构建“ A I 辅助诊断 - 教师精准干预 - 学生实践强化”闭环。像酒店英语教学中,AI 模拟客户咨询,教师却未依其生成的数据设计针对性实训,技术仅做到“替代人力”,而非“优化教学”。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同样未能落地。AI 虽能采集学习行为数据,但未关联行业能力标准。例如外贸口语训练中,跨文化交际失误等错误类型未映射至岗位胜任力模型,数据价值未被挖掘,难以实现“学情 - 岗需”动态匹配。这些表层化应用让 AI 成了教学“装饰”,制约了产教融合下“技术 -教育- 产业”三元协同效应的发挥。

四、产教融合视角下AI 工具助力职业院校英语实践教学的探索策略

(一)构建校企协同机制,打造产教融合生态

要想破解AI 工具在英语教学中场景受限的困境,就需要以校企协同机制为纽带,构建“技术 - 教育 - 产业”联动的生态体系 [3]。首先,要建立制度化合作框架。院校与企业、AI 技术方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数据共享、资源共建与利益分配规则。比如,联合开发基于真实产业场景的英语实训平台,引入跨境电商谈判录音、国际工程招标文件等企业语料库,确保 A I 语音评测、虚拟仿真等工具精准对接岗位语言需求。其次,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依托企业真实业务流,设计“AI+岗位任务链”。以外贸英语教学为例,可以通过 AI 模拟“客户开发 - 合同磋商 -纠纷处理”的全流程,同时接入企业海外业务数据,让学生借助 AI 工具沉浸式演练跨文化沟通、商务文书撰写等核心技能。最后,完善动态反馈机制。搭建校企数据互通平台,实时追踪行业英语需求变化,比如新兴跨境直播话术、智能制造设备英文操作指南等。通过 AI 数据分析反哺课程更新,同时将学生 AI 实训表现反馈给企业,为企业定制人才储备方案。形成“教学赋能产业- 产业反哺教学”的双向闭环,推动英语实践教学从“工具应用”向“生态重构”升级。

(二)对接岗位需求重构,开发智能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英语课程的智能化重构,应当以岗位需求为核心,借助 A I 技术实现“产业语言标准 - 教学内容 - 评价体系”的全链路贯通。首先,基于岗位能力图谱开发模块化课程。联合企业梳理跨境电商运营、国际酒店管理等岗位的英语能力模型,比如跨境直播话术、工程设备英文操作指南等。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解析行业语料库,将高频场景,如海外客户维护、技术文档翻译,拆解为“微能力单元”,构建“通用英语 + 行业模块 + 任务实训”的智能课程体系。例如,针对跨境电商专业,AI 系统能够动态抓取亚马逊平台产品描述、客服对话样本,生成“Listing 优化”“纠纷处理”等情境化训练模块。其次,构建虚实联动的任务型学习场景。依托 AI 技术整合企业真实案例,设计“智能工单”驱动式教学。在外贸英语教学中,学生通过 AI 平台接收模拟订单,如英文询盘邮件,需要完成从报价磋商到合同签订的完整流程,AI 实时反馈语言规范性,如术语准确性,以及职业性,如谈判策略得分。在酒店英语教学中,AR 技术还原跨国宾客入住场景,学生需要应对突发需求,如过敏饮食沟通,AI 通过情感分析评估服务话术的得体性。最后,建立动态课程迭代机制。利用 AI 大数据监测行业语言变化,如跨境直播新兴词汇、国际技术标准更新,自动标注教学资源库中的过时内容,并依据企业反馈生成补充素材包,如 RCEP 协议相关英文条款解析,确保课程与产业前沿同步。通过“需求分析 - 场景构建 - 动态优化”的闭环,智能课程体系将推动英语教学从“知识灌输”向“职业胜任力培养”转型,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三)创新 双师 " 模式,深化技术教学融合

深化AI 与英语教学的融合,需要突破“工具替代人力”的浅层逻辑,构建“AI辅助 + 教师主导 + 企业参与”的双师协同育人机制。其一,重构人机分工角色。AI 负责基础语言训练与数据采集,如语音纠错、语法批改,教师聚焦高阶职业能力培养,如跨文化交际策略、商务谈判逻辑,企业导师提供真实任务指导。例如,在商务英语谈判课程中,AI 模拟客户提出多样化诉求并生成对话文本,教师依据AI 反馈的谈判录音,如学生过度使用直接否定句,设计“委婉表达技巧”专项训练,企业导师则介入实战演练环节,结合行业经验点评话术的职业适配性。其二,构建“诊断 - 干预 - 强化”动态闭环。 A I 实时追踪学习轨迹,如写作中的高频术语错误、口语中的逻辑断层,教师据此定制分层教学方案,再通过 AI 虚拟场景强化薄弱环节。以酒店英语教学为例,AI 识别学生在“突发投诉处理”场景中的跨文化敏感度不足,教师引入“文化冲突案例库”进行情境解析,随后学生在 AI模拟的“外宾投诉”AR 环境中反复演练,系统同步生成情绪识别与话术得体性双维度评分。其三,校企共建能力导向评价体系。将 A I 采集的学习数据,如口语流利度、术语准确率,与企业岗位胜任力模型,如跨境电商客服的“客户留存率”指标关联,形成“AI 评分 + 教师评价 + 企业认证”三维考核。例如,外贸英语课程中,学生通过 AI 完成“直播带货”模拟任务,系统自动分析产品描述的吸引力和互动应答的时效性,企业导师结合行业标准评估职业素养,最终生成“语言能力 - 职业技能”融合式成长档案。通过“AI+ 双师”模式,英语教学从单向知识传递转向“人机协同、产教共育”的生态化进阶,为职业院校培养“懂语言、精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创新路径。

五、结论

从产教融合视角来看,AI 工具助力职业院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构建校企协同机制、重构智能课程体系、创新“AI+双师”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现存问题。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 AI 优势,有助于提升英语实践教学质量,培育出既具备扎实英语能力,又精通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陕晋芬 .AI 赋能大学英语教学效率提升研究 [J]. 中国冶金教育 ,2024,(06):17-21.

[2] 王继昂 . 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之路 [J]. 现代英语 ,2024,(21):60-62.

[3] 陈晨 . 产教融合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优化 [J]. 新课程研究 ,2023,(33):99-101.

课题来源 : 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公布 2024 年职业院校“语言服务职教出海”专项课题

课题名称 : 数字素养视域下基于 AI 的高职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探究( 课题编号 :WYJZW-202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