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供热通风与空调施工工程技术研究

作者

王朋

身份证号码:372922199209017932

引言

在建筑能耗持续攀升与绿色建筑标准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供热通风与空调系统作为建筑能耗的核心构成部分,其施工工程技术的优劣直接决定系统能效、室内环境品质与运行可靠性。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与建筑智能化发展,从传统工艺向高效、节能、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一、供热与空调施工的关键技术

1.1 温度控制

合理的温度调控是一切供热和空调工程的技术核心和基础,与该工程内部热环境是否舒适、供热空调系统是否节能高效密切相关。因此,在供热和空调工程施工中,应从热泵机组、空调机组和风机盘管、供水及回水管道、供热和空调系统的监控系统4 个方面结合实现。对于热泵机组和空调机组应选配智能变频调节功能的热泵机组和温控阀门等设备,依据室内外的温度等参数通过控制系统的变频功能进行供热或制冷量的调节;对于空调供水回水管道,应结合系统的热负荷和各末端的实际热负荷等合理选择空调供水和回水管道形式,为避免冷量和热量的损失,部分中小型热水器和热水热泵机组应该使用同程式热水系统;应通过智能温控器及安装在房间内和风机盘管室内外连接管上的温度传感器组成的空调热泵温度控制系统对室内温度进行实时监控,经过 PID 控制算法调节风机盘管等末端设备的开启与关闭。

1.2 节约能源技术

节能技术应用于建筑供热和空调施工中,保证系统更加节约能源,更为低碳环保。建筑施工阶段,尽可能引进高效的设备,如能效一级冷水机组、热泵空气源等设备,从根本上降低能耗。推广利用余热的回收技术,在空调系统中采用热回收技术,利用冷凝热来提供生活热水,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3 噪声治理技术

室内声环境应做好室内设备的噪声控制,特别是施工阶段要做好设备减振降噪、管线减振降噪和机房隔音。设备减振主要应用在制冷机、泵等设备之上,运用弹簧减振器或橡胶隔振块减小设备对基础产生的振动;管线降振需采用柔性连接,减少管线与支架的刚性连接,再覆盖一定厚度的吸音材料,如使用离心玻璃棉减少管线噪声;机房隔音要设计一些隔音房或采用吸音板、隔音门等将机房隔开,减少机房内的噪音。

1.4 隔热工艺

保温隔热工艺可降低供热及空调供热系统的热损失或空调冷量损失。保温材料多为 导热系数较小且不吸水或水蒸气的材料,如聚氨酯泡沫、橡塑类保温材料等,管道保温 应无缝覆盖且接缝处用密封胶黏结,避免热桥或冷桥。空调风管作双层隔热结构,内层 做保温材料,外层做铝箔保护层,从而提高保温隔热效果和防潮效果。

1.5 节能降耗技术

供热及空调系统持续稳定运行必须注重节能节流技术的应用。除采用节能设备外还可以通过科学的系统运行方式来达到节能的目标,如采用群控技术对多台冷水机组进行集中控制,根据负荷需求选择机组运行台数和负荷率,避免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即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处理历史运行数据、预测负荷变化等运行情况,提前调节设备运行参数。

1.6 室外新风控制技术

新风系统为确保室内的质量而对新鲜空气的量控制。对新建的建筑,考虑利用全热交换器以新风引入的同时排放的新风带走热量或冷量回收,以减少新鲜空气处理过程中的消耗。

二、供热与空调施工的问题分析

2.1 多系统集成难题

供热与空调施工涉及暖通、给排水、电气、消防等多个系统,各系统管线交叉复杂,导致集成难度极高。在空间布局上,空调风管、供热管道、消防喷淋管与电气桥架常因

设计阶段缺乏协同,在施工中出现空间冲突。不同系统设备接口标准不统一,如制冷机组的控制协议与楼宇自控系统不兼容,导致设备联动调试困难,影响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2.2 成本与管理问题

成本与管理问题是供热与空调施工的主要阻碍。成本方面,设备与材料成本居高不下,节能型设备和新型保温材料价格远高于传统产品,如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价格是普通机组的 2 - 3 倍,增加了项目前期投入。施工工艺升级带来的成本压力显著,预制装配化施工虽能提升效率,但需购置数控加工设备、建立预制工厂,一次性投入成本高达数百万元。管理层面,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多数仍采用传统手工放线、纸质记录,导致施工精度难以保障,且易出现数据误差。

2.3 人员与安全问题

人员与安全问题对供热与空调施工构成严峻挑战。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严重制约行业发展,精通 BIM 技术、智能调试与复杂系统安装的技术人员供不应求,企业只能依赖经验丰富的老技工,年轻工人因培训不足,难以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安全管理方面,施工现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电气设备安装等环节风险高。

三、优化措施分析

3.1 技术创新与集成措施

针对多系统集成难题,需强化技术创新与系统整合。在技术创新上,推广 BIM 正向设计与数字孪生技术,利用 BIM 软件搭建多专业协同模型,通过碰撞检测功能提前优化管线布局,将潜在冲突解决在设计阶段。研发通用型设备接口协议,推动制冷机组、风机盘管等设备与楼宇自控系统的标准化对接,实现不同品牌设备的互联互通。在系统集成方面,建立总协调 - 专业分包管理机制,由总承包商统筹各系统施工顺序与空间分配,采用模块化施工方法,将复杂系统拆分为独立单元,在工厂预制后现场组装,提高集成效率与精准度。

3.2 成本控制与管理优化

成本控制与管理优化需从全流程入手。在成本控制上,建立动态成本监控体系,利用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实时追踪材料价格波动、设备租赁费用及人工成本支出,通过智能分析预测成本超支风险并及时调整预算。推行集中采购模式,联合区域内施工企业组建采购联盟,批量采购保温材料、管材管件等通用物资,降低采购单价。

3.3 人员培养与安全管控

人员培养与安全管控是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关键。与职业院校共建供热空调施工技术专业,开设 BIM 应用、智能调试等课程,定向输送专业人才。企业内部设立技能培训中心,定期开展管道焊接、设备调试等实操培训,并引入 VR 模拟施工技术,让新员工在虚拟环境中熟悉复杂工况操作。在安全管控方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涵盖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场景的标准化操作流程。配备智能安全监测设备,实时监控工人状态与作业环境。

结语

供热通风与空调施工工程技术的发展,需以解决多系统集成、成本管控、人员安全等核心问题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与人才培养多维度协同发力,推广预制装配等先进技术,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控机制,可有效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随着智能化、绿色化技术的深入应用,供热通风与空调施工工程将向更高效、节能、安全的方向持续迈进。

参考文献

[1] 赵娟莉.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中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21):215-217.

[2] 汤东亚, 于汝娴.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中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J]. 居舍,2021,(25):61-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