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媒体融合视野下记者编辑的新闻实践转型

作者

徐敏慧

缙云县融媒体中心

摘要:科技持续创新,既往采用的新闻记者编辑方法,难以满足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发展需要。为在新时期屹立在行业当中,传统记者编辑的采编工作,要朝着媒体融合的方向发展与过渡。记者编辑要结合新闻内容,新闻主题,将多种媒体平台巧妙运用,科学完成工作角色的转换,朝着全能型新闻媒体人才的方向发展,找到媒体融合新闻传播的新路径,达成新闻实践转型。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媒体融合视野下记者编辑的新闻实践转型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记者编辑;新闻;转型

迈入媒体融合时代,作为提供与制作新闻素材的记者编辑,应努力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创新调整工作策略,朝着新闻实践方向转型,为大众提供优质的新闻产品,以此带动新闻媒体行业的稳步发展。媒体融合主要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作为新型的行业运行模式,会将互联网、广播、电视等整合到一起,借助各方的优势,传递和挖掘新闻素材、信息,实现对高质量新闻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此种环境中,记者编辑若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要将转型任务放到首位,积极谋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快速达成转型目标,适应融媒体时代下的产业发展。

一、积极创新新闻形式,满足大众多元需求

进入到融媒体环境中,记者编辑的新闻实践转型已经成为必然,成为推进行业发展的一种形式。作为传统新闻记者编辑,要积极创新工作观念和新闻形式,将传统新闻制作的优势保留,并改善既往工作的不足,利用好融媒体时期的各种工具。记者编辑应主动利用好互联网渠道,在复杂、海量的信息当中,寻找到有用的新闻素材和线索,察觉到各种信息的波动,主动了解和询问新闻受众的多元化需求,以此报道和制作出大众感兴趣的新闻节目。新技术的运用也尤为关键,各类数字化工具,可将新闻形式、内容变换。比如,记者编辑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掌握当下的实时社会热点,或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新闻受众良性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例如,《人民日报》利用微博平台发布各种新闻信息,将原本纸质化的新闻事件,以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搜索的互联网语言或画面展现出来,收获许多青年群体的关注。另外,创新也要围绕新闻内容展开。记者编辑要从生活中寻找新闻素材,并利用新媒体、旧媒体,实现新闻实践转型目标,这样报道和制作的新闻,内容上不再单调或千篇一律,而是充满情感和色彩。比如,以《南方周末》为例,将新闻深度报道和社会人文整合到一起,提高了新闻的层次和高度,也充分挖掘出新闻的内涵。记者编辑在新闻实践转型过程中,也要积极开辟互动渠道,可借助微博、抖音等平台,以评论区和受众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受众群体的心声,便于对记者编辑工作的调整,最终发布令人感兴趣的新闻。

二、提升策划与整合能力,加强运用新型技术

在新环境当中记者编辑应当具备跨媒体叙事的能力,主动研究目前新闻市场的走向和趋势,将一个相同的新闻故事,以不同视角、不同媒体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挖掘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选题,提升新闻事件的价值,这样才能够在同质化的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1]。在新闻策划阶段记者编辑要了解不同媒体平台,新闻制作和传播的规律与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新闻报道形式,可通过多媒体联动,发布大众轻松获取且吸睛的新闻。记者编辑要具备信息整合的能力,善于把不同形式、不同来源的新闻信息归纳,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巧妙搭配,做到相得益彰、相互补充,最终发布传播力较强的融媒体新闻作品。例如,对于某一新闻事件的采访与报道,不仅能够深度报道,也可将其制作成短视频形式的新闻, 用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展现出新闻事件。当记者编辑具有较高的策划能力时,便可以主动结合社会热点和平台特点,快速精准选题,找到有潜力、有价值的新闻主题。除此之外,在新闻编辑时,记者编辑应具备视频编辑的能力,如添加字幕、特效以及剪辑,并会利用音频编辑工具,处理各种声音,让新闻作品的整体质感提升,从视觉上带给大家良好的阅览体验。只有这样,记者编辑提高策划能力、整合能力,并灵活利用各种新兴技术,才能够在融媒体环境中创新新闻,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新闻阅览感受。

三、强化记者编辑素养,提升新闻敏锐度

处在媒体融合视野下看待新闻记者编辑工作,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持续提升个人能力和素养,包括发展创新思维、提升新闻敏锐度以及学习能力。首先,新闻敏锐度为记者编辑必备的素养之一。目前,各类信息海量呈现,且传播形式多样,而记者编辑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便可以在海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以此为主题深度报道。因此,新闻记者可以主动加强有关社会、经济以及政治方面的知识储备,并在真实的记者报道工作中积累新闻实践经验。其次,记者编辑要拥有创新思维,做到推陈出新,让受众群体不同时期的需求被满足。记者编辑在制作和传播新闻时,应当大胆创新,不要一成不变,而是迎合时代的变化,提出互动式报道等[2]。另外,记者编辑也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新媒体技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学习短视频制作、社媒运营等方法,拓宽新闻报道思路和视野,在持续地学习当中,增强自身能力和素质,轻松面对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各种挑战,并把握住发展机遇。比如,许多新闻记者都已经在微博、抖音等平台开设账号,并发布或点评新闻,吸引许多粉丝和受众,让更多人关注新闻行业。最后,新闻记者也要具有和受众互动的能力,切实解决受众群体提出的问题,并回应受众对新闻的评价和看法,达成双向有效互动,这对于记者编辑工作转型十分有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媒体融合视野下记者编辑必须对原本的工作作出调整,解决信息过载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瓶颈和限制。记者编辑应在新闻制作时,做到深度挖掘、精准解读,从根本上扬长避短。记者编辑可借助新时期移动设备、互联网以及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达成新闻信息的良性传播和互动,发布具有价值、真实的新闻,扩大新闻节目的传播范围,发挥出媒体融合下新闻交互性强以及形式多样的优势,持续改革记者编辑工作。在今后新闻记者编辑也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思想,制作出有内涵的新闻。

参考文献:

[1]陈丽娜,陈安然.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编辑记者的多元创新分析 [J]. 新闻传播, 2024, (04): 97-99.

[2]欧阳林子. 融媒体时代记者编辑复合能力的构建策略研究 [J]. 记者摇篮, 2023, (11): 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