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滕敏

吉林省临江市闹枝镇中学校134612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重构现有的课堂教学生态体系,依托核心素养,开展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也需要引进信息化工具,开展数字化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引进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给予学生过程性指导和帮助,持续提升其核心素养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策略

引言

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忆与智慧的结晶,在初中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知识,还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和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成为众多历史教师面临的共同挑战。课堂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新颖、有趣的导入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新课标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影响

1.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提出“以学生为本”打造特色历史课堂,为了落实新课标要求,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知识探究,运用史料推理真实的历史场景,发现历史真相。同时,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发展诉求的基础上积极提供支持和引导,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启发、评价、激励并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2构建多元化历史课堂

新课标强调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能力素养发展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资源应用到历史课堂中,充实教学内容的同时,自然应用情境化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先进的理念,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知识联系实际生活

新课标核心素养强调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将历史知识和历史素养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在新课标视域下,历史教学生活化元素逐渐增加,生活经验逐渐成为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含义,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持。

2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2.1开展信息化教学

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大量史料资源的支持,即学生需要获取丰富的信息来印证事实,对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进程能够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更加确定历史发展的途径和方向。此时,教师需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可引进大数据史料,带动学生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获取证据,培养其严谨细致的论证思维,使其具备良好的史料实证意识。此外,教师可利用数字地图、时间轴线,清晰展示历史发展进程,建立起历史时空观念,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起因、经过以及地理背景,掌握历史发展脉络。并且,教师还可以借助丰富的教育资源,结合数字化图书馆、在线课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但是,历史教师也应当对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的信息进行梳理整理,需确保学生所研学的资料具备实际意义和价值,能够引领思维发展以及能力提升,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入高效探究。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构建起一个大数据资源库,引导学生将搜集整理的历史信息汇聚在一起,之后对信息进行筛选、剔除,做好质量把关,以便学生更加高效获取资料,避免被错误信息所误导。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引进信息化工具,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并且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2.2 依托核心素养,开展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理念能够有效践行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每个历史单元、历史章节均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即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认知能力,提高其学习品质。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囊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指标,教师可以通过大单元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定位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目标以及评价准则,通过开展串接性教学,引领学生对历史知识概念形成整体性认知,再从整体性认知的基础之上延伸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效率。比如,从大单元知识中展示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必然的发展路径,使学生能够形成唯物史观;将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进程关联在一起,整合多个单元,开展整体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使学生能够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以整体化的视角参与研学探究,理清历史学科中的各个要素,从各个要素中总结出核心素养内涵。为此,教师需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与核心素养相关的内容;引进外部资源,丰富大单元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视角和信息,培养其历史思维以及学科知识整合能力。

2.3设计自主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核心能力

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过程。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课外拓展任务或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有机会选择和探索感兴趣的历史主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主动获取和应用能力。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析、评价各种历史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交流讨论,从而形成独立的历史见解,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多种方式搜索相关资料,具体包括魏蜀吴三国建立的背景、时间以及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在丰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三国能共同发展的重要原因,感悟历史发展的伟大进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深度挖掘,可以让学生在分析解读历史的过程中提高自主思考和探索能力。

结语

新课标是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的指路明灯,依托新课标开展历史教学,对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和发展历史素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践行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在深入解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本和核心素养目标导向开展教学活动,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营造趣味性、探究性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利敏.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师,2021(34):52-53.

[2]王丽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论坛,2021(12):56-57.

[3]邓红霞.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18):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