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建筑与房地产行业管理规划模式创新及实施路径
李磊
鹤壁市自然资源整治事务中心
全球数字化浪潮推动建筑与房地产行业进入转型关键期。中国建筑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据《2025 年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政策实施路径报告》显示,BIM技术覆盖率不足 30% ,数字化渗透率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李明宇等[1]以广州钟楼古楼为例,深入研究数字化时代下广州钟楼古楼的保护策略。唐翠平[2]基于数字化时代背景,提出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管理优化对策。何茹怡等[3]基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探究建筑企业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构建,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施提供参考。戴忠俊[4]分析当前民营中小建筑企业经营发展难点,提出建设发展对策。房地产行业面临市场需求多元化、政策调控趋严等挑战,亟需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本研究旨在构建数字化时代行业管理规划模式,为建筑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房地产企业精准营销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创新路径可行性,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1 数字化技术对行业管理模式的重构
1.1 建筑行业管理模式的数字化重构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建筑行业正经历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BIM技术、物联网技术与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正在重塑建筑行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BIM技术通过三维建模与信息集成,实现了设计、施工与运维的数字化协同,提升了项目质量,降低了返工成本与资源浪费。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环境数据、设备状态与人员动态,为项目管理提供了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应用于塔吊安全监控、智能限电管理等场景,提升了施工安全与效率。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虚拟模型,实现了对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模拟与优化,数字孪生技术还可应用于能源管理、设备维护等领域,通过实时数据反馈与模拟分析,提升运维效率与资源利用率。BIM、物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了建筑行业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转型,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建筑行业将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闭环管理,如图1 所示。
图1 BIM 技术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1.2 房地产行业管理模式的数字化重构
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正推动房地产行业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重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成为核心驱动力,重塑了客户洞察、服务效率与交易信任体系。
大数据分析通过整合购房偏好、消费行为与社交数据,构建客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通过动态监测市场供需变化,优化土地储备与产品定位策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动化流程提升服务效率,AI技术还应用于智能审图、工程进度预测等环节,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决策科学性。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账本与智能合约保障交易透明度,为租赁市场提供电子合同存证,降低违约风险。数字化重构推动了房地产行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需进一步探索AI生成式设计、元宇宙营销等新兴技术,构建全链条数字化生态。
2 行业管理规划模式的创新路径
2.1 建筑行业创新路径
建筑行业正通过多维创新路径实现转型升级,技术融合、管理优化与绿色转型成为核心驱动力。技术融合创新推动建筑全流程智能化。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与5G技术深度集成,构建三维空间与实时数据协同体系。管理流程再造依托数字化平台提升协作效率。绿色建筑标准以数字化技术驱动低碳转型。如表 1 所示。
表1 创新路径实例

2.2 房地产行业创新路径
房地产行业正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业务模式,在营销、服务与供应链领域实现创新突破。营销模式创新以数字化体验提升转化效率。服务模式升级依托智慧社区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供应链管理优化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建材质量与交付效率。如保利发展数据驱动型决策体系,构建客户大数据平台,整合购房、物业、社区活动数据,开发AI预测模型,实现房价波动预警与库存优化,搭建数字化营销中台,支持多渠道精准投放。营销费用占比从 3.5% 降至 2.8% ,去化周期缩短至6 个月。
3 实施路径与对策建议
3.1 技术实施路径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搭建混合云架构,融合私有云的安全性与公有云的弹性扩展能力,采用分布式存储与负载均衡技术,支撑海量建筑项目数据(如设计图纸、施工日志、设备传感器数据)的实时存储与高速处理,确保高并发场景下的系统稳定性,满足千万级数据量级的高效运转需求。系统集成开发方面,构建API中台,制定统一接口规范,打通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与BIM(建筑信息模型)系统壁垒,实现设计数据、客户信息与资源调配的实时共享,缩短跨系统业务流转时间 50% 以上,提升协同效率。制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明确敏感数据(如客户隐私、工程图纸)的访问权限,结合区块链加密与动态脱敏技术,建立多层级安全防护机制,确保数据全生命周期合规性,降低泄露风险。
3.2 组织变革路径
通过设立首席数字官(CDO)岗位,统筹企业数字化战略规划与资源调配,打破部门壁垒,组建由IT、工程、运营等跨领域专家构成的数字化团队,采用项目制运作模式,实现技术落地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推动决策效率提升 30% 。与高校及专业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开设BIM工程师、智慧工地运维师、房地产数据分析师等认证课程,通过“理论+实战”培养复合型人才,并建立内部数字化技能认证体系,员工持证率目标达 60% 以上。推行敏捷工作制,缩短需求响应周期至 2 周内,设立“创新孵化基金”支持员工提案,建立容错机制鼓励试错,将数字化创新成果纳入绩效考核。
3.3 生态协同路径
以开放生态推动技术共创,与头部科技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聚焦智能建造装备研发。如联合机器人企业开发外墙喷涂机器人,施工效率提升 4 倍,人工成本降低 60% ;与传感器厂商合作研发智能安全帽,集成定位、环境监测与紧急呼叫功能,事故率下降 75% 。通过技术共享与专利交叉授权,构建“研发-生产-应用”闭环,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深度参与政策制定与标准落地,联合住建部门编制《智慧工地建设标准》,明确物联网设备接入规范与数据安全要求,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通过数字化工具增强客户信任,在APP端开放工程进度实时查询功能,集成 3D施工模型与质量验收报告,用户可随时查看材料溯源信息与监理日志。
4 结语
本研究提出以数字化技术重构建筑与房地产行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通过技术融合、组织变革与生态协同实现效率提升与价值创造。加速AI大模型在工程审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探索C2M反向定制模式,满足个性化需求,推广零碳建筑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明宇,郭云飞.数字化时代建筑遗产保护策略——以广州钟楼古楼为例[J].收藏,2025,(01):48-50.
[2]唐翠平.数字化时代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管理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4,(29):105-107.
[3]何茹怡,蔡成,谷玉红.数字化时代建筑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体系构建与实施[J].商业观察,2024,10(28):94-98+102.
[4]戴忠俊.新时代建筑民营企业经营发展数字化转型的几点认识[J].四川建筑,2024,44(01):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