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试论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作者

陈其海

身份证号码:370302198810022914

引言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智能化技术的融入成为显著趋势。从历史发展看,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逐步发展,历经多年已形成相对完善系统。智能化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其具备自动化生产、灵活操控、环保、产量优质、信息合成率高及资源优化性能强等特点,能大幅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工作效率,促进该领域发展,降低成本,节省人力物力,解决传统控制弊端及系统稳定性问题,提升电气设备运行智能化程度。

一、智能化技术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概述

1.1 智能化技术原理与特点

智能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融合了生物学、控制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知识。其核心原理基于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通过模拟人类智能的思维方式,实现对系统的智能决策和控制。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其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对大量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从而使系统能够识别模式、预测趋势并做出相应决策。智能化技术具有显著特点。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实现设备的自主运行和控制,减少人工干预。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可按照预设程序自动完成复杂的操作任务。灵活性强,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任务需求快速调整工作模式。如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电力负荷的变化自动调整发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具有自我检测和调控能力,通过内置的自检系统,能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自我修复或调整,保障系统稳定运行。智能化技术还具备环保、高效等特点,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电气时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逐渐兴起。早期,该领域主要侧重于电力的生产和传输,技术相对简单。随着时间推移,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注入了新活力。20 世纪后期,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初步自动化监控和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已取得显著发展。在电力系统方面,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特高压输电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电力传输效率。在工业领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进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自动化生产线在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生产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实现智能化管理等,这也促使该领域不断寻求技术创新,智能化技术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

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2.1 智能控制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由于常规电气工程技术通常是基于一些固定的工作规程,设定一些可靠的参数和模型,所以在一些复杂性负荷下,很难实现自动化系统控制;而智能化控制系统不同,在此方面可以实现针对复杂性的负荷进行控制。例如,对于电机调速应用中,可以运用模糊控制技术的原理,其中模糊控制运用语言逻辑和人的思维结构,并且针对一些不确定、非线性的问题进行准确控制;在电机调速过程中,模糊控制系统不需要对实际调速与数学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采用模糊控制的规则可以根据电机实际的负荷进行快速调整,使电机调速控制更加平稳。

2.2 优化设计中的智能化应用

由于电气设计包含参数多、设计目标多,人工设计无法快速获得最优解,电气设计引入智能化优化算法。遗传算法模拟了生物的进化过程,通过对目标设计方案空间进行选择、交叉、变异等模拟运算,不断迭代,优化目标设计方案。应用于电气设备结构设计,能综合考虑材料、成本、工艺影响因素,实现电气设备优化设计。粒子群优化算法依据鸟类捕食规律对目标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当应用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时,可以综合考虑电源点、负载分布、线路位置等因素,规划一个经济、合理的电力系统架构,提高系统的规划设计效率、质量。

2.3 功补偿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无功补偿失衡问题容易引起电力系统的无功损耗、系统电压波动。智能型的无功补偿系统通过智能化的监测控制技术,实时掌握电力系统无功需求情况,智能控制器可以根据检测的电压电流等参数信息进行智能算法的快速无功补偿计算,再根据计算结果智能控制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量,其在配电网络系统中可以跟踪无功负荷的变动情况,调节无功补偿,对维持系统的无功平衡,稳定电压水平有积极作用。此外,对于新能源接入的情况而言,利用智能型无功补偿技术可以适应新能源的间断性、突发性的弱点,保证系统供电的电能质量,提高电网供电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2.4 故障诊断的智能化实现

常规故障辨识基于个人经验及单一指标,难以满足对电气设备等实时监测的要求。智能故障辨识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构建动态警报系统:通过测点传感收集电气设备当前的状态信息,边缘计算结合并过滤数据信息之后再发送至云端进行深度学习的拟合训练,构建模型,如变压器油中气体成分分析,利用智能技术分析当前气体变化的趋势,进而结合神经网络识别是否是由于电流线圈温度过高或者绝缘体老化现象等等,并对各类问题及时作出预警,诊断精度比传统的标准法高。

三、智能化技术应用的优势与挑战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效率提升上,智能化技术可实现自动监测与控制,减少人工干预,快速处理复杂问题,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在精准度优化方面,能依据实时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与决策,比如智能控制可精确调节电气设备运行参数,提升控制精度。在成本降低层面,通过智能故障诊断提前预警设备问题,减少维修成本和停机损失,优化设计还能降低资源浪费。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挑战。技术层面,智能化技术复杂,算法模型需要大量数据支撑,且不同系统间兼容性差;安全方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增加,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人才领域,专业人才匮乏,既懂电气工程又熟悉智能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难以满足需求,制约着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深度发展。

结语

智能化技术已成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智能控制、故障诊断等多领域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系统性能与效率。但技术融合难题、安全风险及人才缺口仍待攻克。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创新,智能化将向更深度、更集成方向发展,持续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变革升级。

参考文献

[1] 莫亚欣.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探讨[J]. 中国设备工程,2024,(24):185-187.

[2] 李伟 . 试论 电气 工程 与其 自动 化的 智能 化技 术应 用[J]. 仪器 仪表 用户,2024,31(12):127-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