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在住宅小区建设中的应用

作者

张玉竹

身份证号码:371083199206102544

引言

住宅小区建设正面临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压力。建筑工程作为贯穿小区全生命周期的关键领域,其技术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居住安全、舒适度及社区可持续性。例如,基础施工技术决定建筑结构稳定性,绿色施工技术关乎节能减排成效,智能化运维则重塑居民生活体验。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建筑工程应用策略,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落实 “双碳” 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阶段的应用

1.1 总体规划与布局设计

总体规划与布局设计是住宅小区建设的基础,直接影响小区的功能性和居住体验。在功能分区规划上,需综合考量居住、商业、绿化等区域的合理划分。商业区域设置在小区入口附近,方便居民日常生活采购;绿化区域则通过中心花园、林荫步道等形式穿插分布,起到美化环境、调节微气候的作用。交通流线设计关乎小区的通行效率与安全性。合理规划人车分流系统,设置独立的步行道与机动车道,可有效避免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停车系统规划方面,除了传统的地下停车场,还需考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预留,以及非机动车停放区域的设置。

1.2 建筑设计技术应用

建筑设计技术的应用旨在提升住宅的实用性与舒适性。在户型设计优化上,通过合理布局功能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注重采光通风效果。BIM 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三维建模,设计师可直观展示建筑外观与内部结构,提前发现设计缺陷,如管线碰撞、空间冲突等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BIM 模型还能为后续施工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减少施工误差,提高施工效率。

1.3 景观与配套设施设计

景观与配套设施设计是提升住宅小区品质的关键。园林绿化设计注重生态环境营造,通过选择本地适生植物,搭配乔、灌、草多层次植物群落,构建生态可持续的绿化系统。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设置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设施,实现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需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幼儿园、健身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的合理布局,能极大提升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与幸福感。智能化设施如快递柜、智能门禁等的配置,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体验。二、建筑工程在住宅小区施工阶段的应用

2.1 基础与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主体和基础结构的施工是小区施工的基础,也是结构安全性决定阶段,基础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在基础处理方面,因地施技,遇到软土地质区域会采用桩基础的形式,比如采用预制混凝土桩或者灌注桩等对上部荷载进行传递,使其传递给深部具有稳定性良好的土层;遇到湿陷性黄土地质区域则会采用强夯法或地基处理强化地基。

2.2 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如何使得住宅小区能够可持续发展,而通过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就是重要的选择途径之一。节能的施工方式,目前外墙保温技术的创新研究也取得进展,比如,真空绝热板、复合保温墙体等不仅保温效果好,而且还具有较高的防火能力,对于减低建筑中的能源消耗有重要意义。太阳能光伏板的建筑一体化设计,通过将光伏板安装在屋顶或建筑外立面进行光伏系统的发电,通过光伏发电来解决住宅小区的清洁动力供给,对传统的电力需求进行降低。对于环保施工方面也是贯穿始终的工作,施工中通过现场安装一个智能的喷淋设备可以起到喷淋降尘的作用,在现场感应器的实时测量 PM2.5 浓度的水平,

当数据超标时就会触发启动喷雾的行动。

2.3 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科学管理的施工和严格的质量管控是小区建设的保证。针对项目进度管理,应用BIM5D 技术将 3D 模型加上时间维度和成本维度,用甘特图直观地表示了施工工期,对各工序进程了实时管控,超前提示工期滞后风险,调整施工资源,根据 BIM5D 技术的应用,建立由材料进场至竣工全过程的质量管控体系,对进场的建材进行追溯,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涉及安全的重要建材加强抽查,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对涉及隐蔽工程质量的施工节点,如验基、管线铺设等使用影像资料记录,并结合数据留存,第三方监督检测机构进行验收,对工程质量可追溯。

三、建筑工程在住宅小区运维阶段的应用

3.1 智能化运维管理

智慧运维服务。利用智慧化技术手段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提高小区“人防、物防、技防”综合能力。其中,以视频监控、门禁识、感应围墙为主体的智慧安防系统可以确保对小区出入点、楼栋厅堂人流动态的全天候实时监控;智能楼宇门锁系统能够让住户通过指纹、刷卡、APP 等方式对电梯、出入口等场所无接触操作开启,既能提升住户的便捷性又能有效阻挡外人随意进入的可能;而设备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电梯系统、水泵系统、配电系统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当出现异常报警后可以迅速准确地查找故障设备,从而确保物业服务企业第一时间响应求助。

3.2 建筑节能与改造技术

建筑节能与改造技术是实现住宅小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聚焦门窗、外墙、屋面等关键部位。在门窗改造方面,更换为断桥铝中空玻璃门窗,可有效降低热量传导,提高气密性。外墙保温改造采用新型保温材料,如石墨聚苯板,在提升保温性能的同时增强防火等级,屋面改造则铺设反光隔热涂料或安装绿色植被屋面,减少太阳辐射热吸收,降低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住宅小区节能升级。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实现供热制冷,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小区公共照明、电梯运行等,降低对市政电网的依赖。

3.3 物业管理与服务优化

物业管理与服务优化是提升住宅小区居住体验的重要保障。信息化物业管理平台整合门禁、缴费、报修等功能,居民可通过手机 APP 在线缴纳物业费、提交维修申请,物业人员则能实时接收任务并反馈处理进度,实现服务流程透明化、高效化。小区设施维护与更新管理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建立设施设备档案,记录安装时间、维修记录、使用寿命等信息,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对于老化严重的管道、线路等设施,及时进行更新改造,保障居民生活安全与便利。引入社区共享理念,增设共享充电桩、快递柜、休闲座椅等设施,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营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推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向专业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结语

本文系统探讨建筑工程在住宅小区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应用,证实 BIM 技术、装配式施工、智能化运维等创新实践可显著提升建设效率与居住品质。但当前仍存在技术应用成本高、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随着数字孪生、零碳建筑技术普及,建筑工程将向更智能、绿色、协同方向发展,持续赋能住宅小区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参考文献

[1]毕若辉.绿色建筑设计在住宅小区建设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7,37(06):66.

[2]张小珂.绿色建筑设计在住宅小区建设中的应用[J].门窗,2015,(05):15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