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土木建筑工程中的绿色施工管理

作者

彭家瑞

身份证号码:131002198202024211

引言

自气候问题愈发严重以来,可持续发展逐渐得到各国的认同,建筑业是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施工过程中高强度、高污染、低效利用等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会影响到社会资源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强对土木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管理的深入探讨有利于保障在施工过程中节省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程度,同时还可以增强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社会竞争力,因此具有现实意义。

一、土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现状分析

1.1 绿色施工管理的发展概况

近二十年来,在国家绿色施工管理的政策推动下,全国各地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背景下制订地方管理办法,把绿色建筑行动列入工程项目立项阶段的项目审查、报建和日常监管内容之中,由此推动绿色施工从试点阶段,逐步向规模化的趋势转化,越来越多建筑企业将绿色施工的理念逐步贯穿于工程施工全过程。建筑业的施工管理方式上,由过去在施工阶段单一环节的节能、节材等绿色环保措施应用逐渐向在项目开始的决策阶段进行绿色施工策划,从而在决策阶段就有效降低施工资源浪费,施工阶段在落实节材、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做到有序绿色施工,工程竣工后采用绿色施工运营理念降低项目的环境承载力。

1.2 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节材方面,应用高强度钢筋、高性能混凝土,在提高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前提下节约材料使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工厂进行构件预制,在实现现场减损的同时可提高使用材料的利用率;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可以使构件在生产废品率较为均衡的情况下,在现场构件安装过程中提高安装效率,从而有效减少浪费。在施工的设备、工艺技术中,进一步融入施工的节能技术。在施工现场应用施工机械的变频技术,实现设备功率因需进行调节,以此减少能耗;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融入施工现场,例如一些项目在安装太阳能路灯、小型风力发电机以实现一些临时用电的需求。针对建筑物自身的使用性能,便是在施工技术中将使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以及节能门窗等,为建筑物后续的使用降低能耗提供条件;在现场施工中,不断开发节水技术。以雨水回用系统为核心,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断推广;施工区域通过设置雨水回收池以及相关净化设备,在雨水回收池内收集的水体可以作为水泥浆的养护措施、车辆冲洗等的非饮用水领域中使用,通过这一手段来降低对市政自来水的需求量;以节水型水龙头、盥洗间等器具的应用来降低使用施工用水,与常规器具相比可节水 30% 以上。

1.3 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现状

国内目前的绿色施工管理模式以企业自主和政府监督检查企业施工作业的模式为主,大型建筑企业有着技术和管理水平上的优势,有着自主进行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建设和评价的能动性,从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到竣工验收都进行绿色施工管控,部分大企业设有绿色施工专项基金,并用于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更新,绿色施工也被列为团队和个人考评的标准,促使全员参与绿色施工。政府部门监督检查企业和施工企业的施工形式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对绿色施工的规定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的责令整改,并将整改情况纳入该施工企业的整体信用评定中,让部分绿色施工作业不足的企业及时整改,改变以往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其绿色施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样也有助于推进中小建筑企业进行绿色施工。

二、土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层面问题

部分绿色施工技术不适用,在复杂施工现场,相关实验室研发新技术达不到设想效果,在绿色施工过程中,一些新型节能保温材料因受制于其施工工艺和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制约,保温效果大减。新技术、新材料的成本过高也成为影响施工企业推广绿色施工技术的瓶颈,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等初始投资成本很高,从企业经营考虑,施工企业会优先考虑使用传统技术、传统材料。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部分相关培训指导不到位,在使用环节对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效果造成直接影响。

2.2 管理层面问题

绝大多数建筑企业对绿色施工管理缺乏重视,片面地认为绿色施工成本较高,存在重利润轻环保的意识,只是作为应付检查的临时要求,投入资金、设备和人员不够。企业内部缺乏管理体系,部门分工不清,材料部管理不考虑环保指标,施工部分为赶工期不按照绿色施工要求管理,出现问题相互扯皮。没有考核监督手段,少数企业尽管出台了管理制度,但却缺少对具体管理者的管理考评办法,或管理考评标准不明确,考评执行力不强,考评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够真实体现管理水平,无法形成激励或制约机制。

2.3 人员层面问题

工程主体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缺乏绿色施工相关知识,在绿色施工管理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施工方法,随意处理施工边角废料、随意浪费水电资源。缺乏专业化的绿色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绿色管理需要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储备,目前高校相关专业的设置严重不足、企业内部绿色管理培训体系不完善,致使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绿色施工管理方法,无法切实有效地开展绿色施工工作。这种低素质的人员问题严重影响着绿色施工工作的进行和绿色施工工作的完成的质量。例如在一些工程施工中小单位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绿色施工的意识较为淡薄,导致施工材料损耗率高达15%-20% 。

2.4 政策与市场问题

首先是缺少我国绿色施工政策法规细则标准不够严谨明确,绿色施工技术和材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绿色施工违规处罚标准不严,企业钻法律漏洞敢于违法经营。政策执行监督乏力,企业绿色施工相关监督管理人员和技术缺乏,监督范围涉及项目不足且地区差异较大,破坏绿色建筑市场公平公正。其次是市场方面,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的意识低,往往购房关注点在于房屋的高低以及价格地段的优劣,不注重房屋绿色性能的选购,导致企业开展绿色施工投入看不到实际效益。再次,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为了降低自身成本不惜违规竞争,扰乱市场运行的公平性。

三、土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优化策略

3.1 加强绿色施工技术研发与推广

政府成立基金,引导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组织产学研合作,针对装配式建筑连接技术、施工效率高施工工艺等技术核心问题联合科研攻关。成立绿色施工技术推广中心,通过举办研讨会、博览会的方式,加速成果转移,举办绿色施工技术定期培训班,聘请专家提供现场指导,提高施工现场操作工技术使用水平,建立绿色施工示范基地,通过一个一个实例告诉业界已解决了那些问题、使用技术有如何优点等,供业界学习借鉴。具体来说,专项基金可采取“企业申请+专家论证”形式下达,对技术创新性高和应用技术高效益项目进行技术攻关的重点课题研究;推广中心可邀请协会组织,定期举办全国绿色施工技术研讨会,设立绿色施工技术成果展区和绿色施工技术洽谈区;示范基地定期组织观摩交流会,出版标准化技术应用指导手册,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由“实验室”向“施工现场”转移,切实提升全行业技术水平。

3.2 完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企业要加强管理措施落实,界定和统一落实各部门工作职责,把绿色施工真正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范畴。设计策划阶段调整策划方案,在采购阶段明确材料设备品质等级,在施工阶段强化施工管理,施工验收阶段全面评价管理效果。要加强构建良好的监督考核机制,对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进行量化,实施定时抽查和评价,使得考核考核结果与部门及团体的绩效挂钩,依据考核结果反馈积极完善管理手段。企业可建立绿色施工管理委员会,将企业中设计、采购、施工各部分人员统一协调,协同各相关部门制定《绿色施工管理操作手册》,把各环节工作责任人职责进行细致、详尽划分;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设置考核评价内容和项目指标,将单位建筑面积材料消耗指标值、扬尘排放浓度等级等各项指标量化后纳入企业绿色施工监督考核机制;对于达到优良标准项目团队进行绩效考核奖金和晋升晋升奖励,达不到考核优良标准项目团队组织团队进行整改学习培训,形成为一个“考核-反馈-改进”的管理闭环机制。

3.3 强化人员培训与教育

一是企业组织开展定期的培训工作,聘请专家给职工培训宣传政策与技术规范等知识,通过网络或者线上系统平台学习绿色施工知识,并在日常工作中开展绿色施工教育与培训。二是高校开展专业的培育工作,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进行优化,增加相关内容等,增加复合型绿色施工人才的储备,比如,合作企业可提供一些人员,合作企业及高校共同开辟“绿色施工培训基地”,在人员的培养和招募上采取企业自身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还可以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在待遇和发展方面尽可能改善。对于企业自身的培训工作,可以通过“理论培训+实战演练”等模式进行,每季度组织一次绿色施工的技能竞赛,对优胜者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而高校可以新增“绿色建筑与施工管理”交叉专业,并引进 BIM 技术与低碳材料技术应用等相关课程,校企共建“绿色施工实训基地”,应该营造与施工现场非常接近的情形,让学员参与到绿色施工的全流程管理中。在薪资福利方面的待遇、海外进修的机会等激励措施方面尽可能地调整好,吸引到真正的人才,保证绿色施工管理人员留在企业中,为绿色施工管理人员的整体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3.4 优化政策与市场环境

政府出台配套政策条例,制订操作细则、实施办法,规范认定技术材料,降低申报手续,提供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金融贷款等。强化监管力度,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对现场情况进行监管和监控,采取相关手段进行处罚,同区域内统一标准。宣传教育让消费者更加了解绿色建筑,政府在公共场合的大型建筑先行强制使用,对消费购买此类房屋的消费者给予购买补贴,规范市场,打击灰色市场。笔者建议政府尽快出台《关于绿色施工技术与材料的认定目录》,设立“一站式”审批窗口,缩短对绿色施工项目的申报审批周期 50% 以上。借助物联网设备,将施工现场的能耗、污染等数据加以实时收集,并运用大数据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对违规施工的实施智能预警。对大型公共建设强制要求应用绿色施工模式,在政府采购时作出强制执行规定,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减免契税。对存在恶意低价竞争、违规施工企业纳入企业黑名单,通过公示、罚款等方式予以打击,塑造有序发展、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氛围,增加开展绿色施工的内在动力。

结语

土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虽然现在土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依靠土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技术创新、施工企业管理、人才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发展,一定能够实现土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效率的提高,在未来绿色施工管理也将在建筑行业中得到更深入、更广泛的应用,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大钊.浅谈土木建筑工程中的绿色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16):44-46.

[2]余晓平.建筑节能原理与实践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0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