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探析

作者

仓国华

身份证号码:320922197609237344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速,市政道路与桥梁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支撑城市经济发展、保障居民便捷出行的关键基础设施。高质量的市政道路与桥梁不仅能够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更对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质量管理在市政工作中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构成,质量管理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对城市发展与民生保障意义重大。加强质量控制力度更能降低后期维护费用。如果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在工程投入使用后就要经常进行维修、补缺、加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项目的预算资金,同时也会影响整个城市的交通。

二、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常见质量问题

路基沉降。常见的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之一就是在路基施工完成后,路段的部分路基压实不足,长期在车辆运行的压力荷载下慢慢出现沉降,路面出现下沉、凹陷、断裂、裂缝等。一个新建市政道路使用只半年时间,一些路段路基出现沉降,路面损坏严重,严重影响通车的连续性。一些路段施工完成后,出现路面平整问题,施工中摊铺不匀、碾压工艺不规范等,路面平整度差,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桥面出现裂缝。桥梁工程中,存在很多桥梁裂缝问题。在混凝土浇筑中,没有有效的温控措施,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出现裂缝的概率很高。某城市的一个高架桥,在高架桥施工阶段,并没有及时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桥墩出现了多条贯穿桥梁的裂缝,这给桥梁结构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

2.2 原因分析

人员因素。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对施工操作规程不熟悉,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违规的操作习惯,在路面基层施工过程中,有施工单位的部分施工人员不按照压实遍数和压实度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导致基层的质量不符合标准。部分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质量意识淡漠、责任心不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的存在。材料因素。施工单位在为了降低成本而购买施工所需的材料,因为材料不符合施工质量的标准,采购含有泥量高于要求范围的砂、石,所采用的水泥材料强度达不到施工要求等,材料的因素对工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设备因素。施工设备老化的或者是出了故障以及选用错误的机械设备,会导致工程的质量不高,还有会影响施工进度。比如施工摊铺机中的熨平板的装置不正常,则施工后的路面摊铺容易出现不平整。施工工艺因素。施工采用的不合理的施工方式以及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施工工艺的要求去完成操作,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发生。在桥梁的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如果不按照要求的张拉顺序以及没有按照规定的张拉力进行张拉会导致桥梁的受力性能降低。环境因素。由于工程施工条件较差,施工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遇到高温环境、暴雨天气以及严寒天气等气候状况,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采用任何的保护措施将会对混凝土施工以及沥青摊铺施工的质量造成影响。

三、提升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的策略

3.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做好质量管理制度的设立。施工单位要做好质量管理制度,材料采购制度、施工工艺制度、施工质量检验制度等,并对每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操作规范进行具体规定。建立完善的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制度,对进场材料严格按照批量抽样方法进行检测,保障材料质量达标。规定质量管理工作的职责,明确工作职责到部门、个人,创造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工作氛围,项目经理是项目的直接领导者,质量管理工作由项目经理进行统筹领导和计划安排。技术负责人由项目经理指定的施工技术管理负责人,负责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管理。

3.2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之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图纸会审,了解设计意图,及时发现图纸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办法。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向施工人员详细地讲解施工工艺、质量要求以及安全注意事项,让施工人员知道施工要求。控制施工工艺,施工环节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如道路沥青摊铺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摊铺的温度、速度、厚度,采用梯队方式作业,保证摊铺质量。加强施工工序质量检验,对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必须建立三检制,即施工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项目部终检,上道工序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桥梁桩基施工中,在成孔后要严格控制孔径、孔深、垂直度等指标,必须确保成孔检验合格,才能进行钢筋笼的安装与混凝土浇筑施工。

3.3 提高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

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积极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施工标准、新技术、新工艺等,并结合现场讲授和实际操作来提升施工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一些复杂的桥梁预应力施工过程,需要外部专家进现场指导,并让施工人员熟练掌握具体的操作方式。同时还应组织开展有关质量与安全教育的活动,在案例分析、视频学习的形式下,提高人员对施工质量与安全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引入人员考核和激励制度,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岗位和人员的薪酬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设置质量奖励基金,对在工程质量工作开展的人员进行奖励。

3.4 优化材料与设备管理

严格材料选购和验收,选择有一定口碑和质量保证的材料生产厂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源头上抓好材料质量。在选购时,要求厂家提供材料质量证明,对采购材料进行现场抽样送检。对钢筋、水泥等主要材料,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后出具报告,确保材料质量 100% 达标。强化设备维护管理,编制设备维修保养清单,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保养、修护,确保设备保持良好的状态运行。同时建立设备台帐,包括设备使用的保养、维修情况,为设备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需要,选好施工设备,防止因施工设备选型不当造成不必要的施工质量与效率问题。

结语

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关乎城市发展与民生福祉。通过明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深入分析现存质量问题及成因,并针对性地采取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提高人员素质、优化材料设备管理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未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需持续创新与完善,以适应更高标准的建设需求,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彭益彬.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7):181-183.

[2] 常 学 鑫 . 市 政 工 程 道 路 与 桥 梁 施 工 质 量 管 理 探 析 [J]. 建 材 发 展 导向,2023,21(2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