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测量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
赵孟
身份证号码:340604198009220011
引言
本文以遥感测量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为研究主题,选题范围涵盖应用基础、具体应用及发展趋势。矿山地质灾害不仅威胁人员安全,还破坏生态环境,传统治理方式在监测范围和效率上存在局限。
一、遥感测量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基础
1.1 常用遥感测量技术类型
常用的遥感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和航空遥感。卫星遥感通过运行在太空的卫星获取地面信息,具有覆盖范围广、获取数据周期稳定的特点,能对大范围的矿山区域进行长期监测。无人机遥感则灵活便捷,可根据实际需求快速部署,在小范围、高精度的矿山灾害监测中表现突出,尤其适用于地形复杂、人员难以进入的区域。航空遥感借助飞机等航空平台,兼顾了覆盖范围和数据精度,能获取中等尺度的矿山地表信息,在矿山整体地质灾害排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矿山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矿山主要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高的特点,一旦发生,会对矿山设施和人员造成重大威胁。泥石流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引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具有暴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的特征,能在短时间内淹没矿山道路、厂房等。地面塌陷则是由于矿山开采导致地下岩土体被掏空,地表失去支撑而发生的陷落,其形成过程可能较为缓慢,但会逐渐扩大范围,破坏地表建筑和植被。
1.3 遥感测量技术与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适配性
遥感测量技术与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具有良好的适配性。从监测范围来看,矿山区域往往地形复杂、面积较大,遥感测量技术能够实现大范围覆盖,克服了传统地面监测方式在空间上的局限性,可全面掌握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状况。在时间效率上,遥感技术能快速获取数据,及时反映灾害的动态变化,满足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中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尤其是在灾害发生后的应急阶段,能迅速提供灾情信息。
二、遥感测量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具体应用
2.1 灾害隐患排查与监测
对灾害隐患进行排查。采用遥感测量手段快速掌握矿山存在的灾害隐患点,如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清晰反映矿山边坡裂缝、岩土体的变形特征、地表沉降异常分布区域等,这些都是滑、崩、地陷灾害隐患的前期征兆,在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影像对比中可以反映出新的隐患点,为矿山灾害隐患排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对灾害隐患进行监测。采用遥感测量手段对灾害隐患点进行动态监测,通过遥感周期性数据获取及监测区域地表变化,及时掌握灾害的动态状况。
2.2 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
遥感测量技术可应用于灾害预警工作,通过分析过往的遥感图像以及现状监控数据,建立预警矿山地质灾害模型,获取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前期征兆信息;在灾难应急处置阶段,应用遥感测量技术快速获取灾害信息;灾害发生之后,可使用无人机遥感等技术第一时间到达灾难现场,并迅速获取现场的遥感影像数据,精确反映灾害影响范围、程度等信息,为救援力量调度、应急救援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支持,可以进行持续性监测,及时获取次生灾害信息,为后续灾害应急处置提供相关数据支撑,如滑坡等造成的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监测。
2.3 灾害治理效果评估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效果评价是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后续工作,遥感测绘技术为其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行前后获取同一区域的遥感影像,对比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区域地表改变情况。对于滑坡工程治理区域,通过遥感影像了解治理区滑坡体的稳定性是否得到提升,是否有新的变形产生;对于地面塌陷治理区域,可观察治理区内塌陷区域是否被充填,地面是否稳定。
2.4 灾后重建规划支持
受灾后的矿山重建规划需要掌握大量的灾害发生后矿山地表地形、道路及设施毁损等情况,而利用遥感测量技术可为规划灾害发生后重建前的矿山地形地貌及设施情况的获取提供有力保障。对灾害发生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灾害后的矿山道路、厂房、村庄等受损情况和位置,为制定重建选址区域规划、合理避让灾区潜在隐患区提供依据;可以查明灾害发生后的矿山地形变化情况,滑坡堆积体的位置分布,新增水域等地貌信息,以便在建设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中涉及的道路恢复、排洪设计等工作中能够提供有利的地形数据。
三、遥感测量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发展趋势
3.1 技术发展方向
遥感测量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技术发展将更加注重数据精度和获取效率的提升。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将进一步发展,能捕捉到更细微的矿山地表变化,提高对小型、隐蔽性灾害隐患的识别能力。同时,遥感数据的获取周期将进一步缩短,实时性更强,可更及时地反映矿山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也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将不同类型遥感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融合,如将光学遥感与雷达遥感数据结合,可弥补单一传感器在数据获取上的局限性,提高对复杂矿山环境下地质灾害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应用领域拓展
遥感测量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除了现有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等领域,还将在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对矿山地质条件、开采状况、历史灾害数据等的遥感分析,构建更精准的风险评估模型,为矿山规划、开采方案制定等提供风险参考。
3.3 智能化应用趋势
智能化是遥感测量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中的重要发展趋势。人工智能算法将更多地应用于遥感数据处理中,实现对矿山地质灾害信息的自动识别和提取,如自动识别遥感影像中的滑坡体、裂缝等,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干预。智能预警系统将更加完善,通过整合多源遥感数据和其他监测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不断优化预警模型,提高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将逐步形成,结合遥感数据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经验,为灾害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智能化建议,辅助管理人员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推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结语
遥感测量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应用基础来看,其与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适配性为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具体应用中,从灾害隐患排查与监测到预警应急、治理效果评估及灾后重建规划支持,贯穿了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徐彩 杰. 遥感 测量 在矿 山地 质灾 害治 理方 面的 应用 [J]. 中国 金属 通报,2025,(05):234-236.
[2]徐晓日,曹福颂.分析遥感测量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与创新[J].世界有色金属,2025,(05):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