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吴丽萍
身份证号码:510902198911205006
引言
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材料、化工等多个领域,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分析检验是把控产品质量、指导生产工艺优化、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和法规标准的关键环节。准确可靠的分析检验结果能够有效保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若分析检验质量控制不到位,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生产资源浪费,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问题。
一、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1.1 人员因素
人员是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控制的核心要素。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直接决定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若检验人员对分析方法原理理解不透彻,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参数设置错误、操作步骤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数据偏差。检验人员的责任心与质量意识也至关重要。缺乏严谨态度,可能出现数据记录错误、样品混淆等情况,严重干扰质量控制工作。
1.2 设备与仪器因素
先进、稳定的设备仪器是高质量分析检验的物质基础。分析仪器的精度决定了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如高精度天平的称量准确性直接影响化学分析中样品质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分离效率与检测灵敏度关乎复杂混合物成分分析的准确性。设备的稳定性也不容忽视,仪器若存在基线漂移、噪声大等问题,会导致分析结果波动。设备的维护保养同样关键。
1.3 样品因素
样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分析检验结果的有效性。样品采集环节,若未遵循科学的采样方法,采集的样品不具代表性,后续分析结果便失去实际意义。在样品运输与储存过程中,环境因素对样品稳定性影响显著。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易挥发组分损失,光照会使某些物质发生光化学反应,包装容器选择不当可能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吸附作用,这些都会改变样品原有性质,造成检验结果失真。
1.4 环境因素
实验室环境对石油化工分析检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改变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分析结果。在容量分析中,温度变化会引起溶液体积的改变,导致滴定结果出现偏差;湿度较高时,一些吸湿性强的试剂会吸收水分,改变浓度,影响实验准确性。实验室的洁净度同样关键,灰尘、颗粒物等杂质可能进入样品或仪器,干扰分析过程。
1.5 方法因素
分析检验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决定结果的科学性。不同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和检测项目,若方法选择不当,难以获得准确结果。例如,对于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单一的气相色谱法更具优势,能提供更丰富的结构信息。标准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若在操作过程中随意简化步骤、更改参数,会使实验结果失去可比性和重复性。
二、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控制现存问题
2.1 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许多石油化工企业虽设立质量控制部门,但缺乏系统化、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部分企业未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与目标,导致质量控制工作缺乏方向指引,难以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氛围。在体系流程设计上,存在关键环节缺失、职责划分模糊的情况,如样品交接、数据审核等流程缺乏清晰规范,出现问题时各部门相互推诿责任。
2.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石油化工分析检验领域人员素质差异显著。新入职员工专业培训不足,对复杂的分析仪器操作生疏,对分析方法原理理解不深入,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因操作不当导致检测
结果偏差。部分老员工知识结构老化,对新兴分析技术和标准更新不及时,仍沿用传统的、可能已不符合现行标准的操作方法。
2.3 设备管理不善
设备管理问题在石油化工企业中较为突出。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对分析检验设备的投入不足,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老化严重,精度下降。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也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维护计划和记录,设备出现故障后才进行被动维修,不仅增加维修成本,还耽误检验进度。
2.4 样品管理不规范
在样品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缺陷,在进行样品采样过程中,一些样品采样者没有按照采样标准开展采样,所使用的采样器具不恰当、采样点不合适,因此采集的样品不能说明总体物料的质量;在样品运输时,没有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一些具有温度和湿度要求的样品,没有使用相应的仪器运输,导致样品中的物质产生变化。
三、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控制优化方法
3.1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企业应遵循 ISO9001 等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并根据企业生产过程和检验特点,建立起系统完善、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确定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分解到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建立全员质量责任制。具体细化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分析检验、数据的处理等各个环节上的操作,编写形成操作规程类的标准作业指导书,使每一个环节都有规程可依。
3.2 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建立分专业、分岗位的培训大纲,对新人岗前实行理论、操作、安全等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对在职人员定期进行新技能、新标准培训;组织行业内部技术交流及各类技能比武、擂台赛等,充实新知识;建立完整的人员考核评价制度,通过考核其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操作水平等的评价,使之与激励员工的技术、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挂钩,引导员工自觉学习。
3.3 强化设备管理与维护
加强分析检验设备的资金投入,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及时淘汰落后设备,更新智能化、精度高的先进仪器,提高检测水平。建立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档案,将设备的购入、安装调试、使用保管、校准检修等流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制订详细的设备维护计划,做好对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如设备的清洗、设备润滑、部件更换等,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4 规范样品管理流程
形成并规范统一的样品管理工作要求,明确规定样品收集、运输、保管、移交等采样的全过程的工作要求。样品收集过程中根据统计规律科学设计样品采集方法,选择适当的采集器,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制订特殊样品的特殊采集流程,保证特殊样品的安全和采集正确。
结语
文章详细探讨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影响因素,找出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从改进质量控制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解决策略,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人员与设备的管理方式,从而更好地保证分析检验的精准性与稳定性。在现实中,研究能够起到提升产品质量并促进更新的技术,有利于企业发展,同时也有效落实产品的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黄福凯,王欢欢,孙岩.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16):37-39.
[2]于泽仪.简述提升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控制的意义[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43(11):61-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