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讨

作者

彭铭菊

重庆市荣昌区双河初级中学  402460

引言: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关键期,此时学生面临抽象概念增多、符号表达复杂化等学习挑战,因此培养良好数学阅读能力尤为重要。当前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存在数学语言理解困难、文本信息提取不全面、问题情境把握不准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学习效果提升,通过探索切实可行培养途径,助力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提高数学学习效能。

一、挖掘教材资源,强化阅读引导

教师需透过教材表象深入发掘潜在价值,引导学生形成有效阅读习惯,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编排逻辑把握知识脉络,引导学生建立宏观认知框架;通过前后知识联系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增强文本阅读理解深度;关注教材中概念引入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思想演进历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概念图绘制方法引导学生提炼核心概念,梳理概念间逻辑关系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注重教材例题分析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背后蕴含数学思想方法,可以采用读题 - 析题 - 解题 - 评题四步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从题目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理清条件与目标关系形成解题思路,最终回顾反思解题过程;重视教材习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习题编排逻辑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通过比较分析相似题目异同点培养学生数学敏感性;教师还应挖掘教材中数学史料、数学应用案例等阅读素材拓展学生数学视野激发阅读兴趣;采用阅读任务单形式,设计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二、优化习题设计,提升理解能力

科学合理习题体系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通过多维度设计引导学生全面提升文本理解水平,优质习题应注重阅读过程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条件和目标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形成解题思路;习题设计需关注开放性思维培养,通过设置多解问题、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文本内涵,形成个性化解题思路;习题还应当注重表征转换能力培养,设计要求学生在文字、图形等多种表征间转换题目,促进学生建立表征间联系加深对数学概念理解;习题设计还应当注重和先前知识关联,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形成系统化认知结构;良好习题体系应包含基础型、发展型、挑战型三个层次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实现分层培养目标。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相交线》单元为例,可以设计一系列促进阅读理解习题,针对平行线判定与性质设计阅读 - 翻译类题目,如给出一段关于平行线性质文字描述要求学生翻译为数学符号表达式,或者给出数学表达式要求学生用自然语言解释其含义,促进数学语言理解能力提升;设计图文互译题目,如给出一组角关系文字描述要求学生绘制符合条件图形,或者给出一幅包含多组角关系图形要求学生用语言准确描述各角间关系,促进图文转换能力培养;设计错误分析题目如提供含有错误推理过程证明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找出错误并修正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还可以设计多角度思考题目,如请利用三种不同方法证明同位角相等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平行线性质,形成多样化思维方式;设计实际应用题目如分析建筑物中平行线应用案例,要求学生解读图纸中隐含数学关系培养应用意识。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设情境环境,促进能力迁移

教师应注重构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境使抽象数学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和现实联系,通过项目学习方式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阅读理解现实世界数学信息提取有效数据,建立适当模型形成解决方案;营造良好数学文化氛围,通过数学阅读俱乐部、数学小报等形式拓宽学生数学阅读视野激发阅读兴趣;应重视学科间融合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拓展知识应用范围;教师还应注重数学交流表达能力培养,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数学表达机会,在交流中提升理解深度。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为例,可以设计校园测量师项目学习活动创设丰富学习情境,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勾股定理相关文本材料,掌握基本概念与应用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实地测量活动如测量旗杆高度、操场对角线长度等,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无法直接测量数据,运用勾股定理间接求解;学生需阅读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说明收集整理原始数据,建立适当数学模型计算所求结果;接着引导学生制作校园测量地图,标注各测量点位置和数据,并撰写测量报告解释测量原理和过程;可以组织勾股定理应用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整理勾股定理在建筑、导航等领域应用案例,制作多媒体展示作品在班级进行交流分享;还可以设计毕达哥拉斯和勾股定理主题阅读活动,提供相关历史文献引导学生了解定理发现历程,比较中西方对该定理理解和证明方法差异,撰写读后感培养数学文化素养。

结论: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材资源挖掘、习题设计优化、情境环境创设等多方面协同推进,教师应立足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潜在价值设计多样化阅读任务;精心构建梯度性习题体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提高理解水平;创设丰富学习情境促进阅读能力向实际应用迁移。通过多维度培养策略实施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阅读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模式,为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提供更多借鉴。

参考文献

[1] 常国文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C]// 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 . 新视域下教育教学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一). 甘肃省和政县陈家集初级中学 ;,2023:4-5.

[2] 何 晓 兰 . 初 中 学 生 数 学 阅 读 能 力 的 培 养 途 径 [J]. 基 础 教 育 论坛 ,2022,(05):46-48.

[3] 王娟 .“阅”中有题“读”数有方——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 [C]// 福建省商贸协会 . 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 2021 论文汇编(十二). 邹城市第十二中学 ;,2021:39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