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优化策略研究
宋晓菲
身份证号码:370321198307023628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福祉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质量问题逐渐凸显。部分工程因施工质量缺陷,导致工程使用寿命缩短、安全隐患增加,甚至引发溃坝、渗漏等严重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一、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1 保障工程安全运行
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首要目标。水利水电工程往往规模庞大,涉及大坝、水闸、隧洞等关键结构,直接关系到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态稳定。高质量的施工能确保工程结构在长期运行中抵御洪水冲击、地质沉降等复杂环境挑战。大坝混凝土浇筑若严格把控原材料配比与振捣工艺,就能有效避免裂缝、渗漏等隐患,防止溃坝等灾难性事故发生,为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筑牢根基。
1.2 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施工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优质施工可减少工程建成后的维护成本,延长工程使用寿命。通过严格控制机电设备安装精度,能降低设备运行能耗与故障率,减少频繁维修产生的费用,在混凝土工程中,精准控制施工工艺,可避免因蜂窝麻面、强度不足导致的返工,节省人力与材料成本。工程质量可靠能确保其高效发挥发电、灌溉等功能,如水电站机组安装质量达标,可提高发电效率,增加收益,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1.3 促进水利水电行业发展
施工质量控制对水利水电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高质量工程建设能树立行业标杆,推动行业技术与管理水平提升。当企业在施工中不断探索创新质量控制方法,如引入智能监测技术、优化施工工艺,这些成果会逐渐成为行业标准与规范,促进行业整体进步。严格的质量控制有助于增强行业信誉,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推动水利水电行业可持续发展,使其在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战略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二、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是首要问题。部分工程虽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在实际执行中,制度往往流于形式。质量责任制度不明确,出现质量问题时,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之间相互推诿责任;质量检查与考核制度执行不严格,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隐患。
2.2 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模大、技术要求高,然而部分施工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对复杂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掌握不熟练,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一些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存在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等行为。
2.3 施工材料与设备管理不善
施工材料与设备管理不善是常见问题。在材料管理方面,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采购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且材料进场检验环节把关不严,不合格材料混入施工现场。材料存储条件不规范,导致材料性能下降,如水泥受潮结块、钢筋锈蚀等。在设备管理上,施工设备选型不合理,无法满足工程施工需求。
2.4 施工工艺与技术落后
施工工艺与技术落后也不容忽视。尽管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不断发展,但部分项目仍沿用传统施工工艺,难以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高标准要求。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缓慢,一些施工企业因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研发能力,不愿投入资源进行技术革新,导致施工质量难以提升。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工序安排混乱,也会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
2.5 质量检测与监管不到位
质量检测、监管不到位导致质量问题增多。质量检测部门自身独立性不够,受利益关系影响存在检测数据作假、不能准确反映工程的质量情况。检测技术及检测手段相对落后,难以对一些隐蔽工程、重点部位做到有效检测。质量监管部门监管人员紧缺、监管手段单一,监管质量情况方面不具备全方位、全过程覆盖,致使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处理。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优化策略
3.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线,要着力完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覆盖质量计划、控制、保证、改进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覆盖质量活动全过程的质量、技术管理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并细化质量责任分工,将质量责任书签订落实到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具体岗位人员,形成全过程质量责任覆盖,全员参与、逐级负责的质量责任体系。
3.2 提升施工人员素质
一是加强人素质培训。做好分层级、分类别的教育,根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的不同需要设置质量知识、专业知识技术、安全生产等课程,采用讲授理论、现场实际操作、典型经验案例等形式,提高人员业务能力。二是制定科学的奖惩办法。设立专门的质量专项资金,对质量控制做得特别好的队伍和个人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把质量工作绩效纳入考评体系,提高人员主动性。
3.3 优化施工材料与设备管理
抓好施工材料设备管理是重要保证。施工材料管理要实行材料供应商准入制度和评价制度,择优选定材料质量保证,信誉可靠的产品供应商。严格执行进场材料检验制度,采用先进的检验手段,对材料的规格、性能、成分等内容进行详细检测,使进场材料真正合格。
3.4 改进施工工艺与技术
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大力推广采用智能混凝土温控技术、BIM 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等先进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投入,与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复杂地质、复杂恶劣的环境等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新技术。
3.5 强化质量检测与监管
严格质量检测与监管。健全质量检测制度,增加质量检测装备,引入新技术方法,开展无人机检测、超声波无损探伤等,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检测;实行检测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管理,确保出具的工程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在质量监管方面,改革监管手段,运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开发建设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对工程质量实施全过程有效监控;增强监管力量,加强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监管工作的力度。
结语
本研究系统剖析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现状与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及保障措施。研究成果对提升工程质量、保障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效益意义重大。质量控制是长期课题,未来需紧跟行业发展,深化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完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持续推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提升与行业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居舍,2022,(04):130-132.
[2]李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J].天工,2018,(05):16.
[3]马志强,崔青松,张书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