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郭亚蒙
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225800
引言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的培育。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初中生认识自然、理解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在 2024 人教版教材的使用背景下,研究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入了解“双减”背景下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实际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提升。理论上,丰富地理教育教学理论,为“双减”政策下地理实践力素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实践上,为一线地理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助力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
阐述“双减”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等方面,强调其对教育生态的重塑作用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依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理论,明确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内涵,即学生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涵盖观察、操作、分析、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设计针对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兴趣、实践能力表现等方面。问卷发放面向使用2024 人教版教材的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初中生,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选取部分初中地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地理实践教学的情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遇到的困难等,从教师视角获取关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的信息。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得出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的兴趣程度,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学习成绩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差异及原因。发现部分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感兴趣,但由于“双减”后学校活动组织形式的变化等因素,实际参与度有所波动。结合问卷及实际观察,分析学生在地理观察、实验操作、地理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水平。结果显示,学生在基础的地理观察能力上表现尚可,但在复杂地理问题分析和实践操作的创新性方面存在不足。从教师访谈中了解到,“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面临课时调整、实践资源整合等挑战,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和方法选择上存在困惑,影响了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效果。
三、影响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提升的因素分析
分析“双减”政策在学校具体执行过程中,对地理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影响。如部分学校为确保学生作业减负,压缩了地理实践活动课时,导致实践教学无法充分开展。以 2024 人教版教材为例,探讨教材中地理实践内容的设置特点及局限性。例如,教材中实践案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部分实践活动所需条件在学校难以实现,增加了实践教学的难度。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对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教师自身地理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有限,缺乏对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技术的掌握,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部分学生长期处于传统的应试学习模式下,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能力较弱,对地理实践活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思维。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这使得他们在地理实践力素养发展上呈现出不均衡性。
四、“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策略
(一)优化政策支持与资源配置
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细化“双减”政策中关于地理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明确实践教学的课时标准、质量要求等,为学校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政策保障。学校加强与社区、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整合各类地理实践资源,建立地理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场所。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开发虚拟地理实践课程,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
(二)基于教材创新实践教学内容
教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生活经验,对 2024 人教版教材中的地理实践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例如,以本地的自然地理现象、人文地理景观为素材,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创设真实、有趣的地理实践情境,将地理知识融入实际问题解决中。如模拟城市规划、应对自然灾害等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三)提升教师地理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定期组织地理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鼓励教师参加地理实践考察活动,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开展地理实践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和实践案例,共同探讨解决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观摩优秀实践教学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改进自身教学。
(四)激发学生参与地理实践的内在动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地理故事、地理纪录片、地理游戏等,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建立多元化的地理实践力素养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更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努力程度和创新表现。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生持续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热情。
综上所述,总结“双减”背景下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现状,明确影响素养提升的主要因素,验证所提出的提升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指出通过优化政策支持、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师能力和激发学生动力等多方面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提出本研究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例如,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开展跨地区、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运用更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优化地理实践教学等。
参考文献:
[1] 包雄峰 , 苏丽英 , 马玉梅 , 等 ." 双减 " 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类作业设计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3,(18).
[2] 李婷 , 邓钧 , 沈源 , 等 ." 双减 " 视域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特点与教学启示 [J]. 地理教学 .2022,(19).DOI:10.3969/j.issn.1000-078X.2022.19.006.
[3] 杨大川 , 李建明 ." 双减 " 政策在县域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基于云南省 X 县 " 影子教育 " 机构治理的调查 [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38(1).DOI:10.3969/j.issn.2095-5642.202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