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理论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张思东
身份证:37242919690201563X
引言
经济管理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核心的活动之一,其目标在于通过合理配置稀缺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然而,纯粹的市场机制并非万能,其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供给、垄断形成等方面存在天然的缺陷,即所谓的“市场失灵”。为弥补这些缺陷,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必须介入经济生活,实施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这一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组织、协调、控制的方式与效率,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行政管理理论,作为一门研究如何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性科学,其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科学化、法治化、人性化等核心理念,以及精细化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为解决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将行政管理理论的理论框架与分析工具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不仅是理论交叉融合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国家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本文将致力于探索这一融合的可行性与实践路径。
一、 行政管理理论的核心要义
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流派,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经济管理可以借鉴的理论宝库。以弗雷德里克·泰勒为代表的科 论 理科学化的先河。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时间与动作研究”,寻求完成一 项工 来选拔、培训工人,实行标准化、定额化的管理。这一理论强调效率至上,主张用精确 替传统的经验法则。在经济管理中,这种追求效率、优化流程、量化考核的理念,对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政府公共部门的办事效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其次,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现代组织设计提供了经典模型。科层制强调层级分明、权责清晰、规则至上和非人格化。这种结构化的组织形式能够保证组织 预测性,是实现大规模、复杂化管理的有效工具。在经济管理领域,无论是大型企 的组织架构 还是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能划分,科层制的影子无处不在。它确保了指令的有效传达和责任的明确追溯,是维持经济系统有序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
20 世纪70 年代末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将企业管理理念引入公共部门,强调顾客导向、结果导向和市场化改革。其核心主张包括引入竞争机制、推行绩效管理、放松管制等。这一理论对经济管理的影响尤为深远,它促使政府从传统的“划桨者”向“掌舵者”转变,更多地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和解决经济问题,推动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多元化与高效化。
二、 行政管理理论在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路
(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应用
宏观经济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其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行政管理理论中的系统论、政策科学 绩效评估方法在此得到广泛应用。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其决策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复杂的行政决 用系统论的思想,可以综合考量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多种工具的协同效应,避免 控合力。同时, 借鉴政策科学的分析方法,可以对政策出台的背景、可能产生的影响及预期效果进行科学预判,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政策执行后,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调控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跟踪、评估与反馈,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实现调控的动态优化。
(二)在市场监管中的应用
场监管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过程高度依赖行政管理的法治化与程序化原则。科层制理论为市场监管机构的设立和权责划分提供了框架,确保了监管职能的专业化和权威性。在具体执法中,遵循行政法中的程序正义原则,如公开、公平、公正,以及听证、告知等程序性规定,是防止权力滥用、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关键。此外,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服务型政府”理念,也推动市场监管从传统的“重审批、轻监管”向“宽进严管”转变,强调监管的服务属性,通过提供信息咨询、标准引导等服务,帮助企业合规经营,从而营造一个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市场环境。
(三)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应用
经济管理不仅限于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还包括为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如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这些领域具有典型的非竞争 排他性,难以由市场有效供给。行政管理理论,特别是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供 市场竞争和合同外包,可以将政府从直接的“生产者”转变为“购买者”,利用社会力量 务的 质量 效率。同时,建立以公民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评估体系,能够促使公共服务提供者更加关注公众需求,实现从“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的转变,提升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
(四)在企业内部治理中的应用
行政管理理论同样适用于企业这一微观经济主体的内部管理。科学管理理论中的流程优化和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精益生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科层制的组织结构虽然有时被认为僵化,但其明确的权责体系和规范的运作流程,对于保障大型企业的稳定运营和高效协作依然不可或缺。而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顾客导向、绩效激励等理念,也为企业构建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借鉴,有助于激发组织活力,提升管理效能。
三、应用中的张力与挑战
尽管行政管理理论在经济管理中应用广泛,但二者的融合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存在着理论逻辑与实践层面的张力。首先,价值导向存在根本差异:行政管理以公共利益为最高准则,强调公平正义;而经济管理多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二者在冲突时难以平衡。其次,评价标准存在冲突:行政绩效重过程合规与社会公平,经济绩效则重财务指标与市场成果,导致行政管理工具在经济管理中易出现“水土不服”。最后,环境动态性与理论静态性之间存在矛盾:源于稳定环境的行政理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常显反应迟缓、灵活性不足。
四、结论与展望
行政管理理论以其科学化、法治化、人本化理念,对弥补市场失灵、优化政府干预、提升经济治理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重塑现代经济管理面貌。展望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为二者融合带来新机遇。数字化技术能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实现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推动经济治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跨越。智能化工具可辅助优化决策流程,提升服务个性化水平。同时,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将促使经济管理更注重环境成本与社会效益。因此,持续深化理论研究,并积极探索其与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是推动国家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路径。
参考文献
[1] 宋昱.行政管理理论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外企业文化,2022,(11):82-84.
[2] 燕丹丹,韩依彤.经济管理思维下的行政管理发展探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1,(09):158-159.
[3] 王维佳.企业经济管理中行政管理的重要作用[J].全国流通经济,2020,(35):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