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不同整形修剪方式对酿酒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作者

赵红燕

乡城县种子管理站

引言:

随着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酿酒葡萄的优质高产栽培成为行业关注的核心。整形修剪作为果园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果树的营养分配 树势平衡,更直接关系到果实的产量与品质。近年来,如何通过科学修剪手段提升酿酒葡萄的风味表现与商品价值,引发了广泛关注。探索不同整形方式对产量与品质的调控作用,对于优化栽培模式、提升果品质量、推动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整形修剪方式对酿酒葡萄树体结构与营养分配的调控作用

整形修剪是酿酒葡萄栽培管理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对树体结构的优化与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具有决定性作用。不同的整形方式能够调节枝条的空间分布、株间通风透光状况以及结果部位的合理配置,从而形成既利于光合作用又有利于果实发育的树体结构。合理的整形可以促进主蔓与副蔓的协调生长,减少无效枝条的消耗,使有限的营养资源更多地分配至结果枝与果实上,提高整株的生产效率。通风良好的树冠结构还能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为果实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在实际生产中,整形修剪方式直接影响营养的积累与分配方向。例如,采用水平篱架整形可使结果枝条均匀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有利于枝 而垂直或V 字形整形结构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上部的 。轻剪处理保留较多枝条和芽眼,增强了生长势与枝叶总量 营养分散, 果实品质下降;而重剪则保留芽眼数量较少,集中供应营养,有利于 和多酚含量,提高风味物质积累水平。中度修剪则在产量与品质之间取得较好平衡,适合大多数中等密度的酿酒葡萄园[1]

从长期栽培效果来看,整形修剪还与葡萄植株寿命、年际稳定性及抗逆性密切相关。适宜的整形方式能够维持枝蔓合理更新,延缓植株衰老进程,保持树体的良好活力,进而增强植株在逆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如应对干旱、低温及病虫害侵扰等不利因素。通过科学的修剪策略,使营养供应与负载能力相匹配,不仅促进当年果实优质高产,也为翌年成花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保持连年稳产。与此同时,优化的整形方式还能改善作业便利性,提升果园管理效率。可见,深入研究不同整形修剪方式对酿酒葡萄树体结构与营养调控机制的作用规律,对于实现可持续、高效、优质的葡萄栽培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推动现代葡萄产业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

二、不同修剪强度对酿酒葡萄产量与风味品质的影响差异

修剪强度作为整形修剪中的关键调控参数,对酿酒葡萄的产量与风味品质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修剪强度决定了保留枝条和芽眼的数量,进而影响结果部位的分布与负载量的合理性。轻度修剪保留较多的结果母枝和芽眼,能够显著提高坐果率和单位面积产量,适用于追求高产的栽培目标。然而,由于枝叶生长旺盛、果实数量众多,植株的营养资源被大量分散,导致单果糖度下降、酸度上升,花色苷、酚类等风味物质积累不足,影响酿酒品质的表现。

中度修剪在控制产量和保障品质之间取得了较好平衡。通过合理控制留枝留芽量,使树体负载量与营养供应能力基本匹配,有效避免因营养不足而导致的果实发育不良。此类修剪方式通常能够兼顾果实的整齐度、风味浓度和色泽表现,适用于大多数酿酒葡萄品种和中等密度栽培体系。果实在充足光照和适度通风条件下生长,有利于糖分积累和风味物质合成,如花色苷、单宁和芳香前体等。同时,中剪还能促进新梢生长适度、枝蔓分布合理,有助于树体保持良好树势,为次年结果创造基础[2]。

重度修剪则更多地应用于控制产量、提升品质的栽培模式。通过大幅削减枝条和芽眼数量,减少果实数量,集中有限的营养物质供应至少数果穗,显著提升果实的糖度、色素和芳香物质含量。重剪处理下的果实表现出更深的着色、更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更丰富的酚类物质,有助于酿造结构复杂、层次感强的高品质葡萄酒。然而,重剪也会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下降,若管理不当还可能因负载量过低造成营养过剩而引起徒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品种特性、气候条件与栽培目标,合理选择修剪强度,实现酿酒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升。

三、甘孜酿酒葡萄整形修剪管理的现状问题与标准化思考

随着甘孜州高原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 酒葡萄栽培正朝着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迈进。在此背景下,整形修剪策略的科学优化成为了 通过因地制宜地选择整形方式与修剪强度,不仅能改善树体结构、 量与品质,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提升。整形修剪作为调控树体负载 萄果实的成熟度、糖酸比、风味物质含量等关键指标,是实现高效栽培管理 前实际生产中,整形修剪策略的应用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部分葡萄园对整形修剪的理解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系统性技术指导。修剪方式多依赖人工直觉判断,未能充分考虑品种特性、株间密度及 候差 冠结构不合理、通风透光性差,从而影响果实成熟与风味表现。其次,修剪强度 程中认为留枝多就能增加产量,然而过重或过轻修剪都可能破坏树体营养平衡, 量不足、枝蔓徒长,过轻修剪则造成负载过重、品质下降。再者,修剪操作时机选择不科学,冬剪和夏剪未能形成有效衔接,削弱了修剪对树体结构与生长方向的调控功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推动修剪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迫在眉睫。一方面,应构建分品种、分密度的修剪操作技术规程,明确不同整形方式的适用条件与操作要点[3]。例如,四川省乡城县葡萄生产基地,属于全国高海拔酿酒葡萄种植区之一。这里年日照时数超2000 小时,日照率为46%,全年的太阳辐射总量为120~150kca1/cm2。大气尘埃少,水蒸气含量低,大气透明度高,对日光的漫射、反射均较小,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和保持果香的浓郁。该地区酿酒葡萄修剪主要以单干双臂形为主,每个臂上只留2 个结果母枝,尽量靠近主干,近主干部位的结果母枝留2~3 芽修剪,远主干部位的结果母枝留5~8 芽修剪,整形完成后,每个臂上每年留2个结果母枝,一长一短,每株共有4 个结果母枝。另外,也可以采用单干双臂形、单枝更新的手法,培育两个永久臂,每年冬季对两个臂上的一年生枝进行极短梢修剪。

另一方面,推广季节性规范操作流程同样重要。例如,乡城县赤霞珠冬剪以结构塑形为主,应在休眠期结束前完成去除老化枝、病虫枝及无效枝,即对树体当年萌发成熟的枝条留60cm 进行修剪,预留主干;春剪要在葡萄萌芽前将越冬后树体上干枯的枝条(枝段)或未修剪完全的枝条进行复剪,并将多年生枝条绑缚在铁丝上;夏剪则侧重对新梢、副梢的调节,引导生长方向、控制枝量密度,并结合抹芽、摘心等措施优化树势。为确保执行效果,应借助园艺机械与信息化系统,如便携式芽眼识别器、修剪轨迹记录仪等,提升剪枝效率与精准度,减少人为差异造成的管理不均。

此外,建立统一培训体系与考核机制也是实现制度化的关键。通过组织修剪技术培训、技能竞赛与操作评估,不仅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促使果园管理向组织化、标准化、知识化方向发展。

结语:

整形修剪作为酿酒葡萄栽培管理的核心技术,对产量调控与品质提升具有深远影响。通过科学选择整形方式与修剪强度,可优化树体结构、改善营养分配,提升果实风味与商品价值。在高质量、高效率并重的栽培目标下,整形修剪不仅关系到当年果实的优劣,更影响植株的健康与可持续生产力。加强对修剪策略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推动葡萄酒产业绿色、高效、优质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钟奇,罗玲,刘伟.川西高原酿酒葡萄整形修剪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20,(10):8-9+13.

[2] 户金鸽, 白世践, 薛峰, 等. 不同整形方式对酿酒葡萄赤霞珠果实品质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09):70-75.

[3]程国利,黄平,田玉娇,等.伊犁河谷酿酒葡萄“一面坡”整形技术及效果调查[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24,(04):124-128.DOI:10.13414/j.cnki.zwpp.2024.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