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尉莹莹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七小学138000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小学书法教学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专注力等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传统的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开展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书法教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书法教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书写技能与实践素养以及思维发展与创新能力。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要求学生在书法学习中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书法文化的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旨在培养学生感受书法作品的形式美、意境美,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书法创作;书写技能与实践素养强调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提高书写规范性和美观度;思维发展与创新能力则鼓励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开拓思维,敢于创新,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
二、当前小学书法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
部分小学书法教学过于注重书写技能的训练,将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让学生写好字上,忽视了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在书法学习中缺乏对书法艺术的整体认知和感悟,难以形成深厚的书法素养。
(二)教学方法传统
许多教师在书法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小学书法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以书写结果为导向,过于注重学生的书写工整度和美观度,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这种不完善的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部分小学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现有教师的书法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一些教师自身书法水平有限,对书法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有效地开展书法教学活动,影响了小学书法教学的质量。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一)明确多元教学目标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书法教学应明确多元教学目标,将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书写技能与实践以及思维发展与创新等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合。例如,在教授汉字书写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感受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从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的美,并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书法创作,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小学书法教学里,为增添趣味、提升实效,教师需积极创新教法。可巧妙运用多媒体,结合历史上与书法相关的史实或故事,引入教学情境。播放专业且生动的书法教学视频,把名家书写过程清晰呈现,让学生仿若置身现场观摩;展示丰富多样的书法作品图片,涵盖不同字体、风格与时代,拓宽学生视野[1]。同时,设计趣味书法游戏,分层设计作业,如“书法大闯关”,设置笔画、结构、单字、词语、句子等难易程度不同的关卡,激发学生挑战欲。此外,组建书法社团,定期举办书法展览、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切磋中共同进步,在展示自我中增强自信,进而有效培养其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
(三)完善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完备的小学书法教学评价体系,对推动学生书法核心素养提升意义重大。此体系需兼顾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全方位考量。过程性评价里,着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课堂参与度高低以及有无创新思维火花,教师据此及时反馈,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终结性评价时,综合考量书写技能是否扎实、审美能力有无提升、文化理解是否深入[2]。同时,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除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运用人工智能豆包进行书写评价,让学生从不同视角认识自身,保障评价结果公平、客观、全面。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小学书法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学校要广开渠道,加大书法教师引进力度,着重吸纳既有深厚专业书法功底,又具备出色教学能力的优秀人才,为书法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书法技能提升培训、前沿教学理念研讨等活动,助力教师更新知识、精进技艺[3]。此外,积极鼓励教师投身书法教学研究,立足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大胆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在实践与研究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切实提高书法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五)整合教材资源
人教部编版小学书法教材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整合教材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和补充。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主题单元,拓展相关的书法文化知识,如介绍不同书法家的生平事迹和书法风格,让学生了解书法文化的多样性;选取一些经典的书法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引入一些具有地方风格的书法作品,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四、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明确多元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整合教材资源等改革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小学书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书法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书写技能与实践以及思维发展与创新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小学书法教学模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燕君.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改革 [J]. 学苑教育, 2023, (32): 13-15.
[2]石磊.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改革 [J]. 智力, 2023, (10): 175-178.
[3]梅译文.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改革 [J]. 吉林教育, 2023, (03):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