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前期阶段投资控制分析
杨国翠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
引言
铁路工程投资控制是连接经济效益、 制工程造价最有利的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其投资控制的核心为 稳定建设方案和主要技术设备的设计原则,对工程的工程数 建设标准、工程规模和总投资控制的依据。根据相关统计 阶段投资变化影响幅度逐渐减弱。由此说明,影响建设工 要想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投资,就必须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铁路工程投资与铁路工程特点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铁路工程的固有特点如规模、技术、周期等从根本上决定了投资的规模、结构、风险及管控方式;而投资的合理性与管控水平,又会反过来影响这些特点的实现如是否能按预期规模、技术标准完成工程。以下从铁路工程的核心特点出发,进行两者之间的分析。
1.1 工程规模庞大
铁路工程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其规模与投资规模呈现 “双高” 特征。从线路长度看,干线铁路项目普遍超过 100 公里,国家干线铁路(如京昆高铁、沿江高铁)全长多在 1000 公里以上,涵盖正线、站场、枢纽及配套工程,涉及桥梁、隧道、轨道、通信信号等数十个子系统,单点工程(如特大桥、长隧道)的建设规模即可相当于中小型独立项目。
投资额度方面,普通客货共线铁路单公里造价约3000-5000 万元,高速铁路单公里造价达1-1.5 亿元,而复杂山区铁路因地形限制,城区项目因城市建设规划限制,单公里造价可能更高,总投资常以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计。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对项目前期阶段的投资精准把控提出更高要求,投资控制的 “源头把关” 作用尤为关键。
1.2 线性分布特征显著,环境适应性要求严苛
铁路工程的线性延伸特性使其面临复杂多变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约束。在自然环境层面,线路需穿越平原、丘陵、高原、峡谷等多元地形,途径软土、岩溶、断层、高地应力等不同的特殊地质条件。例如,西南地区铁路隧道占比可达 60%以上,需应对突水突泥、岩爆等风险;沿海地区则需解决软土地基沉降、海水腐蚀等问题,这些均对方案研究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平衡构成挑战。
在社会环境层面,线路需避让生态保护区、文物古迹、城镇建成区等敏感区域,导致方案优化空间被压缩。这种 “线性分布 + 环境约束” 的特点,使得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通过精细化勘察与多方案比选,在满足外部条件的同时控制投资增幅。
1.3 建设周期长,投资动态控制难度大
铁路工程全生命周期通常为 5-10 年,其中设计阶段虽仅占 1-2 年,却需为后续漫长的施工与运营阶段奠定基础。在长周期内,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冲击投资控制目标:市场波动、政策调整、隐蔽工程风险这些不确定性要求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控制不能仅停留在静态投资编制,更需建立风险预判机制,为后期调整预留合理空间。
1.4 涉及范围广、外部协调复杂
铁路线路常跨多个省市、地形单元,涉及征地拆迁、管线改移、生态保护等,需协调地方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利益。而各地的征地补偿政策、标准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同一市域内的城乡、不同地块(如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的补偿标准也不统一,导致投资预算缺乏统一基准,且各地生态敏感区、文物保护区、军事管理区等特殊区域管控程度不一致,往往导致投资大幅增加
2 前期投资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前期项目决策及设计阶段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使得铁路项目前期投资确定和控制的内在以及外部环境也不断在变化。主要特点有铁路建设周期大大缩短,项目决策尤其是设计阶段大幅压缩;投资主体以及出资模式多元化,投资规模控制因素更严格, 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的选择也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些变化均给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带来了的更高的要求及挑战。
根据前文分析,铁路项目作为系统工程其设计方案不仅受如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候以及各类环境敏感点等条件限制,还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国 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性工作。 但是因铁路铁路建设需要的迫切性,往往在铁路立项后,整个铁路目标建设周期均大幅度 尤其是可行性研究以及设计阶段时间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前期技术标准及建设方案不稳定性,投资控制的方式也逐步政策和市场化,容易导致前期研究投资难以控制的问题。
3 影响工程投资的主要因素
3.1 建设方案的合理性
3.2.1 主要技术标准的确定
线路等级、设计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是项目研究阶段重要前置工作,是决定铁路建设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铁路功能定位、投资规模和经济效益。项目功能准确定位,合理确定主要技术标准,是做好投资控制工作的基础。如某干线铁路在设计速度选择上进行了投资差异分析,如表 1 所示。 由表 1 可以看出,相对于350km/h 方案,250km/h 方案投资减少了74.44 亿元,300km/h 方案投资减少了 4.98 亿元,可以看出设计速度标的选择对投资规模影响很大。该线作为高铁干线铁路,设计速度及列车运行时分是技术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同时考虑到该项目是因穿越城区较多,控制因素密集,即使是 350km/h 或 300km/h 也存在局部限速,需结合经济、运行时分及路网连接情况综合分析确定设计速度。
类似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铁路的功能定位确定,相应铁路等级、正线数目、线间距、最小曲线半径、最大坡度、到发线有效长度,牵引种类、牵引质量等技术标准的确定均直接影响项目的工程投资。
表 1 某干线铁路不同设计速度主要工程数量及投资比较表

3.2.2 线路方案选择
线路方案的选择与评价是最重要的决策问题,对工程投资规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投资控制要抓住这个设计源头,在线路方案站址定位、选线设计工程措施选择等方面要进行多方案比较,避免重大拆迁,绕避不良地质地段,以达到节省投资的目的。如某高速铁路在前期线路方案的确定上,从城市规划协调、站址合理性、路桥隧工点分布、工程难度方面进行多方面分析,综合考虑建设方案合理性和工经经济性,最终推荐采用
,节省工程投资16.3 亿,如表 2 所示。


3.2 勘测技术资料的准确性
3.2.1 勘测技术资料的准确性
项目前期的勘察资料是设计的基础。 期方案研究决策整体方向和思路,直接决定着项目整体投资。例如,对项目沿线环境敏感点、采空区等 路方案可行性,同时相应的桥梁桩基设计、路基地基处理措施的合理性往往难以 在工程实施后,由于地形测量有误、地质勘探资料不准、填料来源调查不详实等原因造成建设期大量的变更设计,直接导致投资超概的情况时有发生。
3.2.2 外业调查工作及资料收集的准确性
前期阶段外业调查工作及资料收集主要包括:(1)项目沿线水运、陆路交通运输及规划情况;(2)当地钢筋、砂石料等建筑材料供应价格等因素;(3)路基填料来源以及弃方去向以及相应的运距调查等;(4)大临工程如铺轨基地、梁场、拌和站选址等;(5)征地拆迁数量调查以及相应的补偿政策和标准收集等。均是影响建设方案及控制工程投资的基础。
3.3 前期设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铁路建设项目前期阶段,设计管理工作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在项目的勘测工作和技术指标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设计工作作为将工程方案转化为现场实际施工依据的设计图纸的中间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管理方法与措施实现将工程设想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直接关系到工程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4 设计阶段控制投资的有关建议
结合上文对铁路工程特点、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投资影响主要因素分析,关于进一步加强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根据国家批准的铁路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或项目建议书,充分的进行社会、经济和运量调查,综合考虑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从技术、经济、环保、节能、土地利用等方案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落实各研究年度的客货运量,充分研究项目功能定位及建设必要性,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在建设规模上科学规划线路长度、站场数量与规模、枢纽布局等,在技术标准上针对性选择速度等级、正线数目、限制坡度等,既确保满足当前运输需求,又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实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与技术先进的有机统一。
4.2 加强设计方案及质量的把控
注意勘察资料的详实及现场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充分性。注重专业接口避免设计差错漏铁路工程设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专业多、接口多,具有协同作业的特点。设计中要做好投资控制,需对各专业接口进行重点关注。同时,设计人员要增强经济认识,做到所需投资不重不漏,及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做好设计方案、重大工程措施的论证和比选,确保线路方案稳定 工程措施可行、设计原则合理。如线站位方案、平纵断面设计、路桥隧工点设置、土石方综合调配、路基边坡防护和 地基处理措施 桥梁基础类型和桩型布置、隧道辅助坑道设置方案、轨道选型、站房规模等。这些对投资影响较大因素和指标均需要进行论证和比 实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同时,还要分析研究设计中存在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对投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难以量化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并与类似项目进行横向对比,综合分析。
4.3 合理进行投资限额设计把控
通过优化设计做好投资分析投资分析工作,主要包括与类似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目的是借鉴以往建设项目的工程经验,对照分析所设计项目的工程数量、费用指标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从投资的角度反馈及评价工程措施的合理性。与前一阶段的投资进行对比分析应立足于设计发生的变化,分析投资变化的原因,并应满足分块、分章节、分专业的要求。对前后阶段差异较大的工程数量、费用和指标均应落实变化原因,并作为指导优化设计的重要依据。
4.4 提炼总结投资控制经验
实行投资控制后评价制度建立项目投资管理台账,对预估算、估算、概算和预算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估,总结投资控制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已建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数据含有大量有价值的技术和经济信息,应对每年完成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整理分析,补充到所建数据库,通过不断的数据积累和后期挖掘,为投资控制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5 结束语
合理有效的铁路工程前期阶段投资控制是在整个铁路建设工作推进的保证,是实现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项目前期阶段投资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影响工程投资的主要因素,提出系列投资控制的有效对策和措施,以供后续铁路工程建设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 成 方 . 铁 路 工 程 设 计 阶 段 投 资 控 制 及 合 理 性 分 析 方 法 浅 析 [J]. 铁 路 工 程 技 术 与 经济,2025,40(01):38-40+51.DOI:10.20262/j.cnki.issn.2097-6186.2025.01.08.
[3]赵汉.浅议铁路前期项目投资控制[J].铁道建筑技术,2012,(S2):163-164.
[4]赵民有.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建议[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4,29(03):38-41.
[5]宁书岗.铁路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