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融合” 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研究
王碧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小学 730000
一、引言
新时代教育改革强调“ 五育融合” 的价值理念,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与协同发展。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更是对“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一问题的时代回应。语文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载着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的重要使命。而跨学科阅读教学,则是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多元化的方式方法,促进了知识整合,是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 五育融合” 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
(一)“ 五育融合” 理念
“ 五育融合” 强调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实现整体育人功能。它不是简单的机械叠加,而是在统一的育人目标下,实现五方面的协同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五育的多重体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跨学科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的体验,多学科只是交互,运用多种学科手段,能让他们建构更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通过整合语文、地理等学科知识,不仅从语文角度了解了文本内容,还能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综合认知。
(三)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德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多种类型。而跨学科阅读往往可以调动多元智能,实现他们之间的整合交互,并得到全方面的调动和发挥,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四)整体育人理论
整体育人理论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强调协同育人机制。在小学跨学科阅读教学中,通过多学科的整合和体验,实现整体育人,打破学科知识、情感体验、审美价值等的统一培养。
三、“ 五育融合” 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教学目标:多维设定,体现“ 五育” 导向
在设定跨学科的阅读教学目标时,因打破单一的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从“ 五育” 融合的角度进行综合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做法如下:
1. 智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信息的提取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等。
2. 德育目标:通过文本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树立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意识等。
3. 美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体育目标:结合文本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户外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身体的机会。
5. 劳动教育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动手的环节,树立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劳动能力。
案例: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设定以下目标:
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学习描写山水景色的方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智育);
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德育);
感受桂林山水的语言美、意境美,学会欣赏美景(美育);
组织“ 山水摄影展” 筹备活动,培养合作与动手能力(劳动教育);
开展周边山水观察徒步活动,增强体质(体育)。
(二)教学内容:跨学科整合,丰富“ 五育” 载体
深度挖掘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寻找多学科的连接点,整合学科内容,提供“ 五育融合” 的资源。
1.教材内部整合:分析文本相关的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审美创造等方面的知识,将它与阅读进行有效的链接。
2. 教材外部拓展:拓展与主题相关的科普数目、历史读物、劳动作品、艺术审美等知识。
案例: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可整合以下内容:
智育:了解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知识,比如地球的构造、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等;- 德育:通过了解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形成环保意识;- 美育:绘制只有一个地球的宣传海报或者手抄报;- 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尝试制作地球仪,更加了解地球;- 体育:开展“ 垃圾分类 保护地球” 主题的户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
(三)教学方法:创新运用,推动“ 五育” 渗透
采用项目式学习、主题探究、情境创设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跨学科阅读中更好的实现和体验五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项目式学习:围绕主题开展长期探究活动,如“ 中国美食” 项目中,学生分组研究传统美食的起源、烹饪方法、背景故事等。
2.主题探究:以文本为立足点,延伸到各个学科,如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探究这所学校的背景、特点、儿童的学校生活等。
3.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情境、动作表演、模拟文本内容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加深印象。
案例:以“ 中国美食” 为主题的跨学科阅读项目:
- 智育:阅读教材中关于中国美食的文章,了解美食的起源和做法;
- 德育:讲述美食相关的传统文化,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 美育:学习与中国美食相关的文字,感受文字之美;
- 劳动教育:参与中国美食制作,如包饺子、包包子等;
- 体育:组织中国美食趣味运动会,如美食名称猜灯谜接力赛等。
(四)教学评价:多元完善,保障“ 五育” 落实
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从“ 五育” 的各个方面对学生展开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1. 评价内容多元化:通过跨学科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不仅限于语文学科,而是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进行考量。
2. 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 评价方式多元化: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劳动技能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案例:在“ 纸的发明” 主题阅读活动中,评价体系包括:
- 智育:关于纸的发明过程、背景的完整性与逻辑性;
- 德育:在讨论中表现出的环保意识;
- 美育:制作不浪费纸张海报的审美能力;
- 劳动教育:尝试制作纸张;
- 体育:徒步去科学馆参观纸的发明。
四、实施建议与注意事项
1.强化教师跨学科素养: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多学科知识,扩大知识面,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
2.注重资源开发与共享:建立校园内部跨学科阅读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更好的推动跨学科学习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兴趣设计多层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4.保持学科特色:跨学科阅读教学要始终以语文教学为立足点,避免本末倒置,更好的体现语文核心素养
五、结论
“ 五育融合” 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通过设定五育目标、整合多学科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多元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打破传统单一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深文本理解,甚至让阅读从静态向动态进行转化,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更有效的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后,我们将探索更多的学习方法与路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