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翻转课堂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

万君

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100044

摘要:互联网高速发展,为各行各业注入新活力,也为教育变革提供了新方法。网络信息技术让教育变得更加公平、高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微视频、iPad或互联网交互软件等渠道,在课前实现所学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为课堂上更深入的探究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本文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的优势,并分析如何才能基于翻转课堂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翻转课堂;创新意识;教学实践

2020年初,各省启动“翻转课堂”,由教师录制教学视频上传云端,满足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种直播平台、微信视频功能、腾讯会议都被教育者积极应用于日常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行观看在线教学视频,掌握学习内容,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在未来获得更多的知识资源,在更大的空间发展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翻转课堂在培养创新意识中的优势

(一)更人性化的方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时间。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1]。虽然学生们都坐在教室里,但他们的心早已经飞出了教室。然而,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主义”的困境。通过课前精心准备的学习内容,利用微视频等技术手段传授知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空闲时间进行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性化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达到最佳状态。

(二)更多的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是基于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在传统课堂中,中学生被动地坐在教室里听讲,这对于课堂上听讲不专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翻转课堂教学将学生课前自学和课堂上的学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由于学生的性格差异,课前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习任务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可以反复阅读感到困惑的内容。在课堂上,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来逐一突破。由于问题是通过自主学习产生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更强。

二、翻转课堂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方法

(一)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

当教师过于强调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时,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主权利。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课堂角色,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宣讲、教书、解惑。学生被束缚,他们的个性无法凸显。因此,要让学生从内心驱动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改变教师“指导者”的形象,通过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探索,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3]。教师可以将知识结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体现,例如在五年级的复习课程中,教师先写出一级关键词,长方形、正方形,然后写出二级标题,分别是周长、面积、体积,由学生完成缺少的公式[4]。在填补思维导图空白之处时,学生会回忆起本学期中所学知识,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

(二)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

教学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互动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的心理处于自由状态时,他的恐惧就会减少。当他身心放松的时候,创新思维的可能性就会更高。因此,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恰恰有利于这种学习氛围的形成。为了营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应避免“家长式”的教育方式,站在平等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对话,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学会寻求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能更加主动地学习,产生课堂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课堂具备创新条件和创新氛围的情况下,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通过适当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新兴趣。创新不是与生俱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来自于扎实的科学基础、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依靠单一的实践和个别的教学改革难以产生效果[5]。

(三)加强课堂中的团队合作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中相互学习,通过吸收经验和发散思维形成独特的自我,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非常有益。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考虑学生自由操作的过程。以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之间合作制作长方体的模型,并在完成后回答教师的问题:长方体的棱长是否等长?在制作这个长方形的过程中,学生利用教具将大脑中的长方体抽象成实物,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另外,在学生形成三维图形的表征后,教师应及时通过教学工具进行演示,增加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将头脑中抽象的物体形状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转化为真实的三维图形,然后让学生将头脑中三维图形的表征与转化后的三维图形进行比较,纠正和加深学生对三维图形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

三、小结

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出现,基于这一教学模式,创新思维培育获得新的契机。翻转课堂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倡导更多的自主学习。因此,在建设翻转课堂时,教室应当将身份转变为引导者,营造出鼓励创新的学习氛围,加强小组合作,积极评价学生的表现,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少年。

参考文献:

[1]陈宋平,李宁丽.翻转课堂在农村中学科技创新教育中的应用[J].家长,2019(12):143+145.

[2]岳丽平.浅析翻转课堂在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J].新课程(中学),2018(07):148.

[3]张建桥,沈琪鸿.从“翻转课堂”热看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困境和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8,38(02):28-35.

[4]李锦琴,聂文雅,王兴强,田文蛟,龙海燕,姜涛,李毓彬,李学芬. “互联网+教育”下推动中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2017:719-723.

[5]李洪波.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对培养中学生物理创新能力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