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视域下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张运珍
四平职业大学 四平市 136000
前言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驱动下,课程思政俨然成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抓手。中职教育作为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阵地,其在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包括科学精神和辩证思维等,这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实提供了天然载体。但目前来看,中职数学教学和思政教育面临融合困境,包括思政元素提取困难,“生硬嫁接”和“浅层堆砌”现象不能得到切实解决等。因此,对“思政视域下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路径”展开相关探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思政在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1.1 思维训练奠基职业素养
中职数学涉及抽象分析和逻辑推演等思维过程,可以有效助力中职学生严谨职业思维习惯的养成,并促使其成为大国工匠 [1]。新时期,教师立足课程思政理念,围绕学生实际职业能力发展需要,对学生展开针对性能力培养,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职业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基于数学推理的严格性,指引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有利于学生在职业发展中,快速成为优秀的人才。
1.2 价值融入深化育人内涵
思政教育强调精神培养,主张品德发展。教师基于思政视域,强化思政元素渗透,可实现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有效赋能,使其具备良好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内核。同时,这也可以实现对传统教学“知识传授与德育割裂”困局的有效破解 [2]。教师立足新时期,以课程思政为指引,有意识地将统计方法和函数模型等有机转化为职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教育载体,可推动中职数学从“解题技能”向“价值认同”进行跃迁,并实现对“德技并修”根本要求的有力回应。
1.3 素养协同促进德技并修
思政元素和数学能力存在共生关系,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政元素 + 数学能力”是促使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系统化发展的关键支撑 [3]。教师立足思政视域,主动将思政倡导的家国情怀和诚信守则等人文精神与数学所包含的批判思维和实证意识等科学精神有机融合在一起,可实现对学生道德人格和技术技能的协同培养,从而能实现对职教重“技”轻“德”体系缺陷的有效弥补。
2 思政视域下的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在国家政策的持续引领下,中职数学和思政的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① 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体系完善: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已经成立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且在相关工作的持续开展下,已经逐渐形成“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机制。同时,中职院校也已经将家国情怀和职业伦理等列入育人核心维度,形成了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4]。 ② 课程重构深化融合深度:当前,中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都可以切实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挖掘数学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且能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融入思政目标,使得学生数学能力和思政素养可以得到协同发展。 ③ 师资能力与教研支撑提升:课程思政持续开展的背景下,数学教师的思政素养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能掌握思政元素挖掘方法、能进行科学的跨学科教学设计、能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案大赛活动。
但仍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中职数学和思政的融合,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学目标泛化导致教学设计空洞、大部分课堂仍以“教师讲解 + 例题演示”为主、专业适配性和思政深度不足、考核仍以解题技能为主等。故此,仍需基于思政视域,对中职数学教学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索。
3 思政视域下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3.1 优化课前准备
思政和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需要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即目标明确性决定思政元素融入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明确,避免出现目标泛化的情况。同时,教师还要从国家工程素材和行业模范案例等方面入手,积极打造标准化思政资源库,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在学习“函数概念”这一知识点时,为能实现思政元素和数学知识点、职业场景的深度绑定,教师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 知识目标:理解函数定义(辨析函数与关系的区别,“一对一”和“多对一”); ② 能力目标:用函数模型解释现实问题(建立利润函数模型并求解最优解); ③ 思政目标:辩证思维:通过函数变量依存关系,理解个人与国家的共生关系;职业伦理:了解企业利用函数模型制定价格策略时,需要考虑公平性的原因。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设计,既可以保证教学活动有方向,也可以实现思政和数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同时,为能支持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教师在对该知识点进行授课时,还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如,可选取体现国家科技实力项目的数学模型——用分段函数模拟高铁“里程—票价”定价规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可收集职业道德典范案例——对比两家企业“成本—利润”函数模型。
3.2 多元教学方法
单一讲授模式,不仅容易导致思政说教化,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还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切实提升 [5]。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应用多元教学方法,既推进思政和数学有机融合,又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能力的协同培养。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这一知识点时,为保证学生能理解函数在某区间上单调的意义、能掌握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简单函数在某区间上具有某种单调性的方法,则教师要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分层任务法和问题链导学。首先,教师可以以 2013-2023 年贫困人口下降曲线为背景,从“快速脱贫阶段的陡降区间”和“巩固阶段的缓降区间”两个角度入手,建立分段函数模型,指导学生分析“曲线斜率变化和国家扶贫政策调整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此帮助学生明确“函数在某区间上单调的意义”,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其次,教师可以基于学生数学基础差异,科学布置分层任务,并在其中融入思政元素:针对基础层学生,教师可布置“从‘奥运金牌数增长’曲线中提炼递增规律”的任务;针对进阶层学生,教师可布置“分析参数 a>0 与
时政策执行效果差异”的任务;针对拓展层学生,教师可布置“结合职业伦理设计优化方案”的任务。教师基于不同学生的基础数学能力,布置差异化任务,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要,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可以积极设计阶梯式问题链,帮助在思辨中深化价值观认知——设计“比较‘先富带后富’两种策略”的问题:A. 富人财富线性增长(单调递增)、B. 富人财富增速递减(导数 >0 但减小),要求学生能对两种策略进行分析,并说一说哪一种更接近共同富裕。借助该问题,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分配正义”。在分析层面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继续在践行层面进行提问: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投入—成绩提升”函数,并以该函数为抓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避免“内卷式递增”。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规划学习路径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急功近利心态进行批判。教师科学设计问题链,可以有效地将数学规律转化为生活智慧。
3.3 丰富教学内容
新的历史时期,中职数学需要积极破解“无用论”,即数学活动要能有效对接职业场景,凸显学科价值,并为学生日后展开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教师要积极丰富教学内容,促进专业适配和思政深度双维拓展,并实现对“故事贴标签”式思政的有效破除。
例如,在学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这一知识点时,为能有效破除“数学无用论”和“标签化思政”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从专业场景映射、技术伦理思辨等角度开展教学活动:从“专业场景映射”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为建筑专业学生布置“坡度计算”任务——给定屋顶坡度角利用同角关系式,计算坡度比,并分析坡度角与安全系数的函数关系,以此推导安全施工的最大坡度角;针对机械数控专业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齿轮传动比设计”的任务——建立啮合齿轮的转角函数推导与传动效率关系,并有效优化齿轮齿形角,使满足能耗最小条件;从“技术伦理思辨”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积极设计矛盾情境,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技术应用的伦理边界——设计病床起降角度与患者舒适度关系函数,要求学生对两种方案进度对比:A 方案:(舒适但电机耗能高)B 方案:(省电但患者易不适),之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辨引导:能否以患者不适换取成本压缩?这可以实现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有效培养。
3.4 完善教学评价
传统数学评价主要以“解题技能”为主,思政视域下,教师需要在评价体系中,积极融入伦理决策力和协作贡献度等思政行为指标,实现评价导向反哺教学,即,教师要以思政和数学深度融合为目的,积极完善教学评价。
例如,在学习“向量概念及运算法则”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突破传统单一知识评价,打造“知识—能力—价值”的三位一体评价框架,实现对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有力回应。如,在知识技能方面,教师要基于向量合成解题步骤规范性,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严谨性进行评价;在思政素养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和团队协作贡献度进行评价;在应用实践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和职业场景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要进一步提升过程性评价权重:课堂表现( 30% ) + 项目实践( 40% ) + 笔试( 30% ),充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 结束语
新的历史时期,教师基于思政视域,对中职数学教学实践路径进行探索,可实现对新时代职业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使命的有力回应,并切实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未来,教师应持续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引领,探索思政和数学的有机结合,推动学生从“技术工具人”向“责任工匠”进行转变。
参考文献
[1] 周永花 . 标准化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实践探讨 [J]. 中国标准化 ,2024(2):215-217.
[2] 王亚琴 . 高职数学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标准化引入与实践探索 [J]. 中国标准化 ,2024(2):218-220.
[3] 崔建锁 . 中职数学教学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的研究 [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3,25(6):12-15,20.
[4] 李曼莹 .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23(4):71-73.
[5] 侯顺利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3,25(11):24-28.
基金项目:2023 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职教学改革实践研究》(2023XHY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