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照护机构中高龄老人慢性皮肤瘙痒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王玉婷 王晓明
南京江宁沐春园护理院 江苏 南京 211112
引言
慢性皮肤瘙痒是高龄老人常见的问题,在长期照护机构中尤为普遍。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结构功能退化,加之多病共患、药物使用频繁,使瘙痒呈现出持续性、顽固性特点。瘙痒不仅影响睡眠与情绪,还可导致抓伤、感染等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在护理实践中,由于老人表达能力下降、护理评估机制不健全,瘙痒问题往往被忽视,干预不及时。当前研究多聚焦于瘙痒机制及药物治疗,针对机构内高龄人群的护理策略尚缺系统梳理。本文将结合照护实际,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护理对策,提升慢性瘙痒管理水平。
一、慢性瘙痒的生理与病理性因素分析
高龄老人的皮肤结构在生理层面发生明显变化,包括角质层变薄、真皮弹性下降、皮脂腺与汗腺分泌功能减退等。这些变化使皮肤更易干燥、皲裂,从而激发瘙痒感。此外,皮肤内神经末梢密度降低但兴奋性增强,也会引起对温度、干湿度等微小刺激的过度反应。皮肤干燥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常表现为四肢伸侧、背部和头皮等部位广泛瘙痒,严重者可形成皮肤剥脱或慢性湿疹样改变。
另一方面,多种慢性疾病也是瘙痒发生的关键病理基础。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良易致皮肤血流供应不足与神经末梢敏感,常伴干裂瘙痒感;肝肾功能异常者则因代谢产物无法有效清除而在皮肤积聚,形成代谢性瘙痒。老年抑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则可能因情绪紊乱或感觉通路改变产生幻觉性瘙痒。此外,部分瘙痒与药物相关,如使用利尿剂、降压药、他汀类等药物后皮肤屏障受损,进而引发瘙痒反应。临床中常见的“无皮损瘙痒”也往往隐含着上述慢性病背景,需要护理人员细致询问并综合判断。
二、照护机构环境与护理流程对瘙痒的影响
长期照护机构的室内环境对皮肤状况有着直接影响。常年使用空调使空气湿度偏低,加速皮肤水分蒸发。部分机构为保持整洁频繁使用清洁剂、消毒片,若直接接触老年人皮肤或附着在衣物、床单上,亦可能引发接触性刺激。此外,不恰当的个人清洁方式,如频繁沐浴、使用碱性皂类、高温水洗,也会破坏皮肤油脂屏障,加重干燥和瘙痒感。
在护理流程方面,部分机构存在对皮肤状况评估不规范、个性化干预不足等问题。部分老年人因表达能力受限,瘙痒问题往往直到抓挠后出现皮损才被发现。此外,一些护理人员缺乏对慢性瘙痒的系统知识,处理手段多停留在表面如使用止痒药膏,缺乏对根本原因的识别与干预。药物选择缺乏指导也是问题之一,滥用激素类外用药可能在短期缓解瘙痒后引发皮肤萎缩与复发性瘙痒,反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提升护理人员对慢性瘙痒系统管理的意识,规范评估与处理流程,已成为改善照护机构老人皮肤健康的关键环节。
三、护理干预策略的实践与优化路径
对高龄老人的慢性瘙痒问题,护理干预应从生活习惯、环境调节到情绪疏导多维度入手。基础护理方面,应鼓励使用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无接触过敏无侵蚀性保湿剂,沐浴后 5 分钟内使用,每日晨起时使用。沐浴水温控制在 35℃左右,选用弱酸性低敏无刺激沐浴露以保护皮脂膜。衣物与床品建议选择柔软全棉材质,使用不含香料和易致敏物清洁剂清洗衣物,并定期更换以减少皮屑与细菌残留。
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可指导避免食用诱发瘙痒的食物,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 A、E 与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如胡萝卜、核桃等,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增加饮水量,避免因体液浓缩加重皮肤干燥。精神与心理护理方面建议在每日护理中加入轻松音乐、温和按摩或芳香辅助等舒缓环节,提升情绪稳定性。对存在表达困难的失智老人,护理人员需通过观察抓挠动作、情绪波动及睡眠中断等行为表现间接评估瘙痒程度,并给予耐心安抚与替代性止痒行为建议。
四、照护流程标准化与护理质量提升建议
要有效提升慢性瘙痒护理水平,必须从组织管理层面着手。建议照护机构建立以“评估—记录—干预—追踪”为核心的标准化护理流程,使用统一的皮肤评估表单,结合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AS)或数值评分量表(NRS),用0\~10共 11 个数字表示瘙痒程度,0 表示不痒,10 表示所能想象到最严重的瘙痒;0\~3 表示轻度瘙痒,4\~6 表示中度瘙痒,7\~10 表示重度瘙痒,每周定期汇报与追踪老年人皮肤状况变化。护理记录应包括瘙痒部位、持续时间、干预方式及结果反馈,以支持个案管理与护理质量改进。
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关于皮肤生理、老年瘙痒特点、药物使用规范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并设置考核与实践结合机制,提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制度保障方面,可引入“皮肤护理责任护士”制度,由专责人员定期抽查皮肤状况、制定个别护理计划,并作为护理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纳入机构评审体系。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建议利用智能护理系统记录瘙痒护理数据,建立长期趋势分析模型,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结论
高龄老人在长期照护机构中由于生理退化、慢病共患与环境影响等多重因素,慢性皮肤瘙痒问题频发且难以自愈。本文通过分析主要诱因,指出慢性瘙痒不仅仅是皮肤问题,更关联到整体生活质量与情绪健康。有效的护理应以个体化评估为基础,注重基础保湿、环境调控、饮食营养与心理安抚等综合措施。同时,建立标准化护理流程、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与评估能力,是实现瘙痒护理系统化与高质量服务的核心路径。未来应结合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协作,构建科学、持续、可追踪的皮肤护理管理体系,为高龄群体营造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玉 . 老年慢性共病患者社区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D]. 暨南大学 ,2023.DOI:10.27167/d.cnki.gjinu.2023.000160.
[2] 宋菲菲 . 社区老年人成功老龄化、亲子支持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2.DOI:10.27282/d.cnki.gsdzu.2022.000963.
[3] 刘笑 . 湖北省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D]. 华中科技大学 ,2020.DOI:10.27157/d.cnki.ghzku.2020.003928.
[4] 顾晓玲 , 谢莲庄 , 邱兰 , 等 . 居家失能老年人对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护理的需求分析 [J/OL].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1-8[2025-07-28].https://doi.org/10.20256/j.cnki.zgdxbl.20250619.006.
[5] 钟玉玲, 何雪瑜, 乐娅, 陈慕刁.《老年慢性瘙痒护理》团体标准解读[J].实用老年医学 ,2025,39(07):749-752.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