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小型博物馆特色馆藏资源的活化利用与品牌建设路径探索

作者

赵世杰

天津市滨海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服务中心 300270

1 特色馆藏资源的现状

(1)资源闲置与浪费:许多中小型博物馆的馆藏资源长期处于“沉睡”状态,大量文物和展品被存放在库房中,未能与公众见面。展览形式单一,多以静态陈列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研究与利用不足:由于专业人才匮乏,对特色馆藏资源的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资源的利用局限于馆内展览,缺乏与其他文化机构、旅游企业等的合作,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种类少、附加值低。

(3)品牌意识淡薄:大多数中小型博物馆缺乏品牌建设的意识和规划,没有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博物馆的名称、标志、宣传语等识别系统不统一、不规范,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宣传推广方面,手段单一,主要依靠传统的海报、宣传单页等,效果不佳。

2 中小型博物馆特色馆藏资源的活化利用路径

2.1 创新展览展示方式

(1)打造主题展览:围绕特色馆藏资源策划主题展览,将相关的文物、图片、文献等有机结合,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展现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例如,地方民俗博物馆可以举办“传统节日习俗展”,通过展示节日相关的服饰、食品、器具等,让观众了解当地的节日文化。

(2)引入互动体验元素:在展览中增加互动体验项目,让观众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特色馆藏资源的魅力。如在手工艺博物馆中,设置手工制作体验区,让观众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方法;在科技博物馆中,设置互动实验装置,让观众了解科学原理。

(3)利用数字化技术: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化技术,打造沉浸式展览。观众可以通过佩戴 VR 设备,“穿越”到历史场景中,与虚拟的文物进行互动;通过AR 技术,扫描展品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动态演示。数字化展览不仅能够丰富展览形式,还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展览的影响力。

2.2 加强资源研究与开发

(1)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组织专业人员对特色馆藏资源进行系统研究,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可以通过出版研究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提升资源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2)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以特色馆藏资源为灵感,开发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如将文物图案印在文具、服饰、饰品等生活用品上;根据历史故事开发动漫、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文化创意产品不仅能够增加博物馆的收入,还能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

(3)开展跨界合作:与文化机构、旅游企业、教育机构等开展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文化旅游线路,将博物馆纳入旅游行程;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研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与艺术家合作举办艺术展览和创作活动,赋予馆藏资源新的艺术生命力。

2.3 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1)开展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为儿童举办“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培养他们对文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为成年人举办文化讲座、研讨会等,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2)举办文化活动:利用博物馆的场地和资源,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民俗活动等,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通过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提供线上服务:建立博物馆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提供线上展览、藏品查询、文化资讯等服务。利用线上平台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了解观众的需求和意见,及时改进博物馆的工作。

3 中小型博物馆品牌建设路径

3.1 明确品牌定位

中小型博物馆应根据自身的特色馆藏资源和服务对象,明确品牌定位。品牌定位要突出独特性和差异化,避免与其他博物馆同质化。例如,地方博物馆可以定位为“地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行业博物馆可以定位为“行业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明确的品牌定位有助于博物馆制定针对性的品牌建设策略。

3.2 塑造品牌形象

(1)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统一、规范的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博物馆的标志、名称、标准色、标准字体等。视觉识别系统要体现博物馆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和感染力。例如,以特色馆藏文物为原型设计标志,能够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博物馆的特色。

(2)提升服务质量:优质的服务是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为观众提供热情、周到、便捷的服务。如优化参观流程、提供讲解服务、设置休息区等,让观众有良好

的参观体验。

(3)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展厅布置、环境装饰等,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文化氛围要与博物馆的品牌定位和特色馆藏资源相协调,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

3.3 加强品牌宣传推广

(1)利用传统媒体:借助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宣传博物馆的特色馆藏资源、展览活动和品牌形象。可以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广告等形式,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发挥新媒体优势: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推广活动。如发布短视频介绍馆藏文物和展览活动;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如抽奖、答题等,吸引用户关注和参与;与网红、博主合作,进行直播带货和宣传推广,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

(3)参与社会活动: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如文化节、艺术节、公益活动等,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展示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认同感和好感度。

3.4 强化品牌管理与维护

(1)建立品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品牌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加强对品牌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对品牌形象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品牌形象与博物馆的发展相适应。

(2)保护品牌知识产权:对博物馆的品牌名称、标志、域名等知识产权进行注册和保护,防止被侵权和滥用。加强对文化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博物馆的合法权益。

(3)处理品牌危机:建立品牌危机应对机制,及时处理品牌危机事件。当出现负面舆情时,要迅速反应,及时发布准确信息,澄清事实真相,消除不良影响,维护品牌形象。

4 结束语

中小型博物馆特色馆藏资源的活化利用与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博物馆自身、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创新展览展示方式、加强资源研究与开发、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等路径,实现特色馆藏资源的活化利用;通过明确品牌定位、塑造品牌形象、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强化品牌管理与维护等措施,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博物馆品牌。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型博物馆能够充分发挥特色馆藏资源的优势,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娟 . 馆藏文物“三位一体”保护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J]. 文物鉴定与鉴赏 , 2025, (14): 43-48.

[2] 刘美双. 基于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元素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D]. 鲁迅美术学院 , 2025.

[3] 毕晨闱 .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路径 [J]. 新传奇 , 2025, (19): 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