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与管理策略研究
杨彦
重庆市三合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重庆 404100
引言
在建筑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直接关乎企业存亡。施工阶段作为资金密集投入、资源复杂调配的关键环节,其造价控制与管理成效直接决定项目成本、质量和进度。有效的造价管理不仅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规避资金浪费,还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确保项目达成预期收益。然而,当下建筑工程施工普遍面临造价管理体系不健全、控制手段滞后、风险应对乏力等困境,致使工程成本超支、利润压缩等问题频发。因此,深入探究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与管理策略,对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与现存问题
(一)多维影响因素剖析
建筑工程施工造价受设计、资源、管理和环境等多因素综合作用。工程设计环节,若前期未能充分考量施工可行性与成本,极易在施工中引发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激增、材料浪费。例如不合理的建筑结构选型或复杂装饰设计,会直接增加施工难度与材料用量。施工材料和设备费用在工程成本中占比颇高,其价格波动和质量选择对造价影响显著。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不稳定,采购管理缺失或设备选型不当,都会加大造价控制难度。施工组织管理方面,施工顺序混乱、工艺选择不当、进度失控或人员素质不足,会降低施工效率、增加成本。此外,市场供求变化、政策法规调整等外部环境因素,如环保政策趋严带来的环保投入增加,也会对工程成本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管理现存问题审视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管理存在诸多短板。部分企业造价管理体系不完善,部门间职责不清、沟通协作不足,导致预算编制与施工实际脱节,成本核算和变更审批缺乏规范性。在控制手段上,传统人工核算方式效率低、误差率高,信息化应用不足,难以实现工程造价数据的深度分析与有效利用。合同管理环节,条款不严谨、执行不到位现象普遍,工程价款调整、结算方式等关键内容约定模糊,合同变更随意,易引发纠纷,增加造价失控风险。同时,企业对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识别与应对能力欠缺,缺乏系统防控机制,风险发生时难以有效控制成本。
二、建筑工程施工各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策略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预控策略
施工准备阶段需从设计、预算和资源三方面做好预控。设计环节应推行限额设计,明确各分部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组织多专业团队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审,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从功能与成本关系出发优化设计,减少后期变更。施工预算编制要结合施工图纸、技术方案和市场价格,利用工程造价计算软件提高工程量计算精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及时修正预算,并借助BIM 技术精准算量、模拟施工,提前识别成本风险。资源管理方面,要分析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确定采购时机,采用集中采购、电子招标等模式增强议价能力,建立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选择优质合作方,严格执行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制度,防止不合格材料设备进入现场,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返工和成本增加。
(二)施工实施阶段的过程管控策略
施工实施阶段需强化预算执行、变更管理、进度把控和人员管理。预算执行时,将总预算分解到各分部分项工程,建立责任成本制度,明确各部门岗位成本控制职责,定期开展成本核算分析,借助信息化成本管理系统实时采集、分析成本数据,及时发现并纠正成本偏差。工程变更管理要建立严格审批流程,明确变更各环节责任主体,变更前组织技术、经济、施工人员进行充分分析,评估对造价、工期和质量的影响,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线上审批与跟踪,记录变更内容,对非必要变更坚决拒绝,必要变更则优化方案以降低造价影响。进度管理方面,制定科学施工进度计划,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确定关键线路,采用BIM-4D 技术模拟施工进度,提前识别风险,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比实际与计划进度,及时调配资源纠偏,合理安排进度避免赶工或延误带来的成本增加。人员管理上,制定系统培训计划,通过技能竞赛、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成本意识,将成本控制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奖惩分明,调动全员参与造价控制的积极性。
三、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管理的保障与优化
(一)竣工结算阶段的精准审核
竣工结算阶段需严格审核结算资料与价款。资料审核时,重点核查施工合同、设计变更签证、工程验收记录等资料真实性与完整性,建立多部门交叉审核制度,由造价工程师、法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组成审核小组,仔细核对资料数据、签字盖章等细节,对存疑或不完整资料要求相关方补充说明,确保资料可靠。价款审核依据合同计价方式,采用全面审查法核对工程量和单价,运用造价审核软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比,识别异常数据,对工程变更部分严格按审批流程和计价原则结算,详细审查措施费、规费、税金等费用,建立结算争议调解机制,组织双方协商,必要时引入第三方鉴定,确保结算准确公正。
(二)全流程管理的持续优化
为提升造价管理水平,需建立反馈机制并推进数字化转型。项目结束后,组织人员复盘施工全过程,分析造价数据,总结成本构成、偏差原因和控制措施效果,形成企业造价管理案例库和知识库,定期开展交流研讨促进经验共享与方法创新。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引入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成本数据实时采集、分析与共享,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历史数据进行成本预测和风险预警,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以保障数据可信安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推动造价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四、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通过剖析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影响因素和现存问题,本文提出施工各阶段针对性管理策略,并强调全流程管理优化的重要性。建筑企业应重视造价管理,构建完善体系,采用先进技术,强化协同管理,有效防范风险,实现工程造价精准控制,提升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行业发展和技术革新,造价控制与管理策略也需不断创新完善,以适应新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艳丽 , 吴亮 . 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分析 [J]. 中国集体经济 ,2025,(18):97-100.
[2] 楚萍萍 . 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造价控制策略分析 [J]. 砖瓦 ,2025,(06):131-133.
[3] 蒋萍 . 建筑工程造价风险识别与控制策略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24(10):172-174.
[4] 吴倩芸 .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在全过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5,(14):117-119.
作者简介:杨彦(1986-),女,汉族,籍贯:山东,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工程造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