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梅兰芳戏曲批评“咏梅诗词”的研究
储瑶 王省民
赣东学院 江西抚州 344000
摘要:民国文人作诗词咏叹梅兰芳其人其艺,称为“咏梅诗词”,这些诗词对梅兰芳的才貌、表演、品德以及生活点滴的认可、评论、抒发,这些咏梅诗词存于梅兰芳特刊专集、报纸期刊、诗词集中的咏梅诗词中主要分为咏伶诗词和咏剧诗词,咏伶诗词以赞美梅兰芳才貌和艺德为主;咏剧诗词以咏叹梅兰芳的技艺和演出剧目为主。
关键词:梅兰芳、咏梅词、戏曲批评
民国时期,文人作诗词咏叹梅兰芳其人其艺,本文称为“咏梅诗词”,咏梅诗词内容十分丰富,对梅兰芳其人其艺进行了全方面的吟咏,对梅兰芳的才貌、表演、品德以及生活点滴的认可、评论、抒发,皆为正面积极评论,这些咏梅诗词存于梅兰芳特刊专集、报纸期刊、诗词集中的咏梅诗词中,本文进行内容的耙梳后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咏梅诗词主要分为咏伶诗词和咏剧诗词,咏伶诗词以赞美梅兰芳才貌和艺德为主;咏剧诗词以咏叹梅兰芳的技艺和演出剧目为主。通过对这些诗词的整理和分析,可以正确评估民国戏曲批评的价值及其文化意义。
一、“色艺与德艺”的咏伶诗词
咏梅诗词中有大量的题诗题词和赠答诗词,多为文人休闲咏叹、玩赏之作,对梅兰芳其人其艺进行评品,如休莫、笑庵、秋心、墨隐等多位文人的题诗题词和赠答诗词。
1、对梅兰芳色艺的吟咏
咏梅诗词中的赠答诗词多是对梅兰芳色艺的品评与吟咏,表达对梅兰芳美貌的赞美,如休莫《再赠兰芳》:
妙态能教倦眼新,寒岩枯木又逢春。风鬟婀娜含刚健,不是伶官传里人。灵根讵比蓬门茁,风范由来属大家。歌扇舞衣皆色相,何须掷果说羊车。…… [1]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梅兰芳美貌和姿态,美到能使寒岩日暖,能使枯木逢春,能唤醒春天的到来。梅兰芳具有艺术大家的风范。“歌扇舞衣皆色相,何须掷果说羊车。”用“歌扇舞衣”来指代梅兰芳服饰之美,歌舞之美,极言梅兰芳所塑造的舞台形象之美,早已让海内外的戏迷为之癫狂,运用典故来赞美梅兰芳美貌毋庸置疑的,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咏梅诗词中的题诗题词主要是题梅兰芳的小影、照片等,如芳杜的《题梅畹华相片》:“尺幅能回斗色春,半含浅笑半轻嗔。闺人漫指卿卿问,果是书生是美人。” [2]该诗对梅兰芳貌色也是极尽赞美,在尺幅之间展现梅兰芳无限的美丽,将梅兰芳似笑非笑,似嗔非嗔的情形描绘出来,也把梅兰芳男旦艺术的特色揭示出来。
咏梅诗词中还有许多以《梅郎曲》为题的长篇古行,如樊山、东敷 、玉君、丽楼、藐庐等人都有写作《梅郎曲》,对梅兰芳色艺进行吟咏。如玉君的《梅郎曲》:
“青青垂杨柳,婆娑舞高楼。梅郎腰肢柳条柔,青衫翠袖古梁州。弯弯春水剪春愁,柳丝锁恨上眉头。春愁如绪织眉曲,安息香薰芙蓉褥。琼林瑶树尽销魂,红似桃花白似玉。玲珑一曲心为折,珠喉宛转流泉咽。悠扬六引奏繁音,缠绵九秋肠寸结。冉冉莲花似六郎,登场巧作女儿妆。鸟丝绾就汉宫髻,斜插金钗珮玉珰。秋波微睇清怨多,偶然一笑生微涡。罗裙拂地娇娉婷,百啭流莺动珠歌。珠歌不断愁思重,无聊闲整钗头凤。” [3]
开头两句用兴兼比的手法,“青青垂杨柳”既是感物起兴,也是比喻。三四句初步描写梅兰芳身材、外貌与声音,“梅郎腰肢柳条柔”既描写出梅兰芳腰肢柔软,也写出梅兰芳身材苗条,“青衫翠袖古梁州”既写梅兰芳的手臂如翠玉般的美丽,也写了动作舞动着青衫,还写了声音咏唱着情意缠绵的古曲,显得含蓄蕴藉。5-8句渲染春愁,用春水、柳丝、丝线、香气来描绘无形的春愁,“柳丝锁恨”用了拟人手法,使得春愁历历在目,可触可感。9-10句用“琼林瑶树”来描写梅兰芳冰清玉洁的舞台形象。11-14句描绘梅兰芳歌唱所产生的美妙效果,用“心为折”、“流泉咽”、“肠寸结”来描述听曲后的感觉,高度夸饰梅兰芳的唱腔艺术。15-18句描绘梅兰芳的化妆艺术。19-22句描绘梅兰芳舞台上的做表艺术。诗表达了对梅兰芳高超技艺的赞美之情。
2、对梅兰芳品德的吟咏
梅兰芳除了身姿俊美,艺技超群,且温婉尔雅的性格、品德高尚纯洁,有着其铮铮铁骨的民族气节无一不赢得海内外人士的无限钦佩,文人都愿与之交往,并创作诗歌来赞美他。如墨隐《赠兰芳二首》:
“玉骨冰肌雪性情,出尘心迹本双清。梅花高洁兰幽静,合作卿卿姓与名。
绝世聪明继世姿,对人不解合时宜。百花头上空山里,历尽冰霜只自知。 ”[4]
这两首诗将梅兰芳比作梅花和兰花,“玉骨冰肌”写梅花的外貌,“雪性情”写梅花的情操,梅花具有高洁的品德,兰花具有幽静的情怀,梅花与兰花都是遗世独立,不与凡俗为伍,梅花和兰花都具有绝世的灵性,有绝世的姿态,这既是写花,更是写梅兰芳,梅兰都有孤芳自赏的高洁品质,不会去迎合时宜,不会去取悦凡人。它们在百花盛开的空山里,历尽风霜雨雪,情节弥坚,坚持着自己的追求。
哭盦《梅魂歌》:“数千年来梅魂,乃在梅郎兰芳之一身。哭盫亦复代表全国之人民,来为梅魂梅影传其真。”“梅花万古清洁魂,岂畏世间尘与垢。何伤于日月乎,能损其冰雪否?” [5]这里的歌咏从侧面反映出梅兰芳的人格魅力、高尚品德,这正是梅花精魂的化身,数千年来梅花之魂,都集于梅兰芳一身,称赞梅花品质高洁,万古长存,不会因为飘零凡尘而改变其品性,不会因为岁月的磨砺而损害其冰雪之姿,这正是梅兰芳光辉峻洁人格的写照。
在众多咏梅诗词中,以“名花”来比喻梅兰芳的还有很多,如庞树柏、赵尊岳、况周颐、潘飞声、程颂万、芳杜等,尤其是芳杜仿照《红楼梦》中咏菊花诗的体例,将原作中用来吟咏菊花的诗歌变为了吟咏梅兰芳的诗词,将梅花比喻为梅兰芳真人,赞叹之情得以升华。
何叙甫《赠梅兰芳砚搨本》:“生小孤山处士家,一枝疏影任横斜。何如冰洁无尘染,绝世佳人梅畹华。”[6] 以梅喻梅兰芳,用林和靖典故来写梅兰芳高洁的情怀,化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来写梅兰芳优美的舞姿,用冰洁无尘染来赞美梅兰芳高洁的品质,称之为绝世佳人。
张一渠作《贺梅兰芳博士公演四绝》,对梅兰芳在抗战期间,蓄须明志,体现出来的民族大义、高风亮节,深表赞许:
“梅花兰蕊溢寒香,博士声华冠艺场。劫里乾坤真面目,独留劲节在潇湘。河山无恙庆
重光,海上归来姓氏香。却羡艺才称绝代,人前粉黛有刚肠。” [7]
梅兰芳赴美演出,获得博士学位,而且艺压全场,具有绝代才华,受到海内外艺术家和学者名流的赞扬。在国破山河的时节,梅兰芳能够坚守民族气节,保持节操,使其美名流传潇湘。后一首从抗战胜利,河山重光,梅兰芳重登舞台,受到全国人民爱戴,梅兰芳面临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决不为日本人演出,梅兰芳不仅才华绝代,而且以其坚贞不移的节操,为世人所称道, 诗句“粉黛刚肠”是形象地赞美了梅兰芳的品德,用了通感的手法,用颜色来形容其性格,粉色代表柔性,内里则是带刚、刚柔相济。
观众通过阅读这些咏梅诗词,从中感受到梅兰芳的品德风骨、艺术形象所具有的光彩,领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魅力。
二、“再现与肯定”的咏剧诗词
咏梅诗词中的观剧诗词通常与具体剧目相结合,对梅兰芳的表演艺术进行品评吟咏,可以称为咏剧诗词。如易顺鼎《观梅郎〈雁门关〉作》、休莫《和石公梅郎〈雁门关〉诗》、素声《和石公观梅郎〈雁门关〉诗(2首)》《观梅兰芳演剧信作(6首)》、前人《金菊对芙蓉·观梅郎与王凤卿合演〈回荆州〉》、关颖人《博道人招观梅兰芳演〈黛玉葬花〉新剧》、樊樊山《〈葬花曲〉为梅郎兰芳作》、六弢《观梅兰芳〈黛玉葬花〉新剧(4首)》、黄山遯叟《观梅郎〈葬花曲〉等。
总结
通过对梅兰芳诗词批评内容的研究,可以发现传统诗词批评注重对伶人色艺的评价,而咏梅诗词较之更为全面,不仅仅关注伶人的色艺、品德,也与戏曲演出剧的批评相结合,对表演者的艺术进行点评、鉴赏,重点由艺人转向戏曲演绎的关注,注重对舞台艺术的考察批评,而这也促进了我国戏曲诗词批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休莫.再赠兰芳[M].谷曙光.梅兰芳珍稀史料汇刊[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5:1661
[2]芳杜.题梅畹华相片[M].谷曙光.梅兰芳珍稀史料汇刊[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5:1604.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四大名旦戏曲批评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XZW007)和江西省艺术规划项目:民国报刊视野中的梅兰芳戏曲批评研究(YG20181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储瑶,女,博士,赣东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地方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
王省民,男,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戏曲传播与古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