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药内服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研究

作者

李晓华  秦伟

京东誉美中西医结合肾病医院 河北省廊坊市 065201

前言: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本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腰腹部绞痛不适,且疼痛感受向会阴部放射,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患者可能出现小便次数增多、血尿与尿痛等情况,若不能有效治疗干预则会造成严重的肾功能损伤 [1]。目前临床治疗本病症的方法多样,其中体外震波碎石术因为具有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无须麻醉等优点成为临床的新选择,但根据现有研究发现,患者经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后可能出现血尿、肾绞痛等相关并发症,导致患者术后康复周期延长,影响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2]。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学者开始尝试运用中医治疗方法完善临床用药模式,其中中医排石汤兼顾清热利湿、兼顾补益肾气等作用机制,可促进体外震波碎石术患者术后康复。现为深入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选择 8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医院于 2023 年 1 月 -2024 年 3 月间收治的 86 例肾结石患者,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患者 43 例,患者性别分布情况包括男性 31 例,女性 12 例;年龄 31-57 岁,平均年龄(43.35±4.16)岁;患者肾结石体积为 5. 82mm3~10 .13mm3,平均为 (7.02±0.63)mm3 ;患者户籍分布情况包括本地 40 例,外地 3 例。对照组患者 43 例,患者性别分布包括男性 33 例,女性 10 例;年龄 33-56 岁,平均年龄(43.29±4.09)岁;患者肾结石体积规格为 5. 76mm3~10 .43mm3,平均为?7.06±0. .67)mm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比较。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影像学诊断确诊为肾结石,且患者入院时有明显的肾结石临床体征,包括肾区叩击痛、突然发作的一侧腰腹部剧烈绞痛或钝痛等;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单侧发病;对体外震波碎石术与中药内服治疗干预方案的依从性良好;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伴有泌尿系统梗阻、畸形、肿瘤等相关病症;双肾结石患者;未成年患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女性患者;近期同时参与其他临床试验患者。

1.2 治疗方案

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干预,治疗设备为海鹰 ESWL-V 型体外震波碎石设备,设定设备的运行电压为 8. 51 .25kV,轰击次数为 2000 ~2500 次,碎石治疗时间为 30~50min 。手术治疗结束 7 天后做 X 线检查,检查患者肾结石残留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做第二次治疗,本组患者的最多碎石治疗频次为 2 次。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叮嘱患者大量饮水,将饮水摄入量控制在2500mL 以上,并叮嘱患者适当运动,即在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做跳跃运动,加快残余结石排出。

观察组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对患者采取排石汤治疗,该药物组方包括: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各 30g ,黄芪与白茅根各 20g ,车前子、瞿麦、萹蓄、牛膝、盐杜仲各 15g,甘草与威灵仙各 10gs 。上述中药组方 1 服 / 日,水煮煎服至 200mL 后分早晚两次服用。本组患者中药组方的治疗时间为7 天。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碎石术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术后影像学观察结果展开评估,判断依据为:(1)有效。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结石消失且尿常规检查结果恢复正常,肾积水等症状显著优于治疗前;(2)无效,未满足上述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上的VAS 评分情况,并统计相关手术治疗指标,包括结石排净时间、小便带血消失时间、平均碎石次数等;记录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肾绞痛、尿路感染、肾损伤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5.0 软件处理数据, P<0 .05 时认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疗效

两组肾结石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干预后,其排石成功率均为 100%,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未发现结石残留等情况,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术后躯体疼痛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VAS 评分变化情况后,相关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干预后的躯体疼痛评分整体低于对照组 (P<0.05) ),相关资料见表1。

表1 患者术后躯体疼痛评分(分)

2.3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的相关数据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经中药内服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整体低于对照组(P<0.05) ),该结果证明在常规体外震波碎石术疗法基础上实施中药内服治疗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相关资料见表2。

表2 肾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2.4 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两组肾结石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排净时间、小便带血消失时间、平均碎石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该结果提示中药内服疗法可显著提升体外震波碎石术的临床疗效,相关资料见表3。

表3 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3. 讨论

肾结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现代研究认为,本病症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外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存在相关性,而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针对5mm 以下的结石在无药物干预的情况下,其自发排除率超过 50%,而采取相应的保守治疗则可进一步提升结石排除率 [3]。但保守治疗方法的疗效不确切且治疗周期长,患者需要承受长时间痛苦。相比之下,体外震波碎石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常见,根据《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4] 的相关内容可知,体外震波碎石术可以用于任何部位的输尿管结石,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其临床适应症整体优于输尿管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但结合相关患者的临床经验显示,单纯实施体外震波碎石术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患者术后有一定概率发生肾周血肿、血尿与肾绞痛等,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改进肾结石的治疗方案 [5]。

我国传统医学对肾结石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虽然在古籍上无“肾结石”的名词记载,但根据病因与临床表现,则可将其归纳为“淋证”范畴,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小便频繁、排尿疼痛、闭阻不畅等,其主要病因是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除此之外,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过程可能会造成多脏腑发病,其中肾、膀胱为主要病变脏腑,同时又与肝脾脏腑密不可分。因此可认为,肝脏疏泄功能异常会引发“气机不畅”等情况,导致肾脏开阖功能异常并加重水液代谢功能失常;而中焦脾胃功能失调、气化失司,造成湿热浊邪无法顺利排除,最终煎熬成砂石而发病 [6]。因此为提升体外震波碎石术的整体疗效,我院在本病症患者治疗干预中采用了排石汤组方,该药物组方中,海金沙性寒,是临床治疗诸淋涩痛等病症的常见药物,具有清利膀胱、通利水道的效果。而金钱草性甘咸,也是治疗肾结石的常见药物,其作用机制集中在“通淋排石泄浊”等方面,并且在本组方中也可增强“清热利湿”的效果。鸡内金消食健胃、化坚消石的作用,传统古籍中明确记载该药物的作用,认为该药物可消除“脏腑之积”。本组方中金钱草、鸡内金与海金沙均为君药。组方中的车前草入膀胱经,与萹蓄联用可达到清热、利尿、通淋的效果;而瞿麦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在临床上可利用该药物改善患者小便不通等相关症状。石韦与白茅根性寒,与车前子等药物配伍可增强通淋效果;威灵仙通络止痛,能改善肾结石患者围术期所承受的躯体疼痛感受。上述中药均为成药,在本组方中可强化利湿热与通淋的作用机制,消除肾结石形成的病理条件,加快结石排出。除此之外,本组方中所使用的牛膝补益肝肾、通利尿;与盐杜仲、黄芪等药物联用可加快肾气下行,促进患者肾功能修复;甘草甘平,能调节诸药,预防药物过度疏泄而影响组方疗效。在肾结石患者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期间,利用排石汤疗法可达到补肾益气排石以及清热利湿通淋的功效。根据本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判定结果可知,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总数据差异不显著 (P>0.05) ),该结果说明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方案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但表 2 的相关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排石汤治疗干预后的躯体疼痛问题显著改善,患者术后 12 小时、术后 24 小时、术后 48 小时的 VAS 评分分别为(4. 02±0 .36)分、(3. 52±0 .28)分、( (2.82±0.21) )分,各项数据低于对照组( .P<0 .05),证明排石汤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躯体疼痛情况,而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为:对患者实施排石汤治疗干预可促进输尿管蠕动使其尿量增加,从而促进结石的排出,进而减少碎石对泌尿系统的应激性反应,因此术后疼痛评分更低。除此之外,对本组患者而言,在实施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期间可利用海金沙、金钱草等药物增加输尿管蠕动,加快输尿管平滑肌的扩张与松弛,最终有效缓解躯体疼痛。

本文表 2 的相关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排石汤药物治疗干预后,体外震波碎石术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排石汤的以下作用机制相关:(1)排石汤中的相关成分可减少体内的钙离子、磷离子水平,进而消除结石形成的病理基础,并且能降低血清中的Cr 等含量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避免肾功能损害等问题发生,因此能保证手术治疗安全性。(2)该中药组方中的牛膝与威灵仙等药物能有效抑制围术期的炎性因子反应,及其信号通路,因此有满意的抗菌消炎与止痛效果。(3)在该中药组方中,实现了多味中药的有效组合,利用不同药物之间的多成分与多靶点的相互作用机制,最终共同参与到肾结石患者临床治疗干预中,可有效预防体外震波碎石术围术期的相关并发症问题 [7]。最后本文表 3 的相关资料显示,对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患者实施排石汤治疗可促进患者康复,其中小便带血消失时间为(9.26±1.32)天、结石排净时间为(8.67±1.45)天、平均碎石次数为(1.21±0.23)次,各项数据优于对照组( P<0 .05),进一步论证了该中药组方在临床上具有先进性。而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为:排石汤治疗方案可快速纠正本病症造成的气滞血瘀、湿热蓄积下焦等症状。同时传统中医也认为,肾结石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是多脏腑功能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本文所使用的排石汤则可快速改善患者肝脾脏腑功能,并强化精气降浊、阳气不足等情况,并改善膀胱湿热之邪加重等表现,因此能缩短疾病康复周期,有助于提升排石效果。

本次研究中受到相关条件的限制,导致研究周期偏短,无法对患者展开长时间随访,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希望在未来能进一步延伸患者的观察周期并配合动物模型等方法了解药物组方的作用机制,进而更进一步评估排石汤的临床疗效。同时本次研究中的所选样本数量较少,并且所选样本存在明显区域局限性,即所选病例大部分为本地患者,再加之临床指标不够完善,可能会造成研究结果出现偏差,因此在未来研究中还需要增加观察指标并扩大样本来源,才能更好地评估排石汤在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在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期间,对患者实施排石汤治疗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该药物组方可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并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因此该药物组方比单一的碎石术治疗方案更具先进性,因此应该成为未来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治疗干预的首选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 顾增华 . 三黄排石汤治疗肾结石临床研究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40(08):1451-1453.

[2] 郑占沛 , 蒋毅 . 泄热逐瘀排石汤辅助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 [J].中外医学研究 ,2024,22(23):147-151.

[3] 戴安 , 石艳萍 , 张启飞 . 耳穴压豆联合柴芍疏肝利胆排石汤在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取石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J]. 中国实用医药 ,2024,19(14):147-150.

[4] 程新蕾 , 徐小波 , 汪雨哲 , 等 . 自拟清热利湿排石汤在输尿管结石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4,31(04):714-716.

[5] 刘 永 康 . 体 外 冲 击 波 碎 石 配 合 排 石 汤 治 疗 肾 结 石 疗 效 观 察 [J]. 实 用 中 医 药 杂志 ,2024,40(06):1158-1160.

[6] 梅国徽 , 王二朋 , 张怀伟 , 等 . 颍淮排石汤对上尿路结石术后残石排出的疗效分析 [J].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24,41(02):50-53+83.

[7] 任东 , 杨磊 , 陈峰敏 , 等 . 四金排石汤联合耳穴压豆在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的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22(11):141-143.

简介姓名:李晓华, 生年月:1982—11—21, 性别: 男, 民族: 汉, 籍贯: 山西省霍州市, 学历: 本科,职称 : 副主任医师 , 研究方向 : 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 , 身份证号 :1426031982112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