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多维度促进技工院校法治教育开展的重要性及启发
李炜镧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摘要:技工院校法治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与法治精神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从现状分析入手,探究技工院校法治教育面临困境与挑战,提出家校协同推进法治教育路径与方法,分析社会资源融入法治教育策略与实践,构建“家-校-社”多维度法治教育体系。通过多方协同形成教育合力,全面提升技工院校法治教育实效性,为培养具备法治思维与职业素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技工院校;法治教育;家校协同
一、技工院校法治教育现状分析:困境与挑战
从教育理念看,部分技工院校仍将法治教育视为边缘课程,重技能轻法治现象普遍存在,未能充分认识法治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与公民素养培养重要作用。课程设置方面,法治教育内容单一往往局限于法律条文讲解,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且多数院校未将法治教育纳入核心课程体系,授课时数不足,连贯性不强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以讲授为主互动性与参与度不高,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师资力量薄弱也是制约技工院校法治教育发展瓶颈,专业法律教师缺乏,兼职教师法学背景不足,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难以满足专业化法治教育需求。
评价机制上技工院校法治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多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忽视学生法治思维与法律应用能力培养,使法治教育流于形式。学生方面,技工院校学生普遍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法治观念淡薄,部分学生存在抵触心理,认为法律知识与技能学习关联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家庭教育配合度不高,家长法治意识参差不齐,家校互动机制不畅通难以形成教育合力。社会支持系统建设不完善,法律实践资源利用率低,校外法治教育基地缺乏,法治文化氛围营造不足,致使法治教育局限于课堂,脱离社会实际。
二、家校协同推进法治教育:路径与方法
构建家校法治教育联动机制是基础,技工院校应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搭建学校与家长交流平台,确保法治教育理念互通互融。借助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形式,吸纳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法治教育规划制定与实施评估,提升家长参与度与责任感。建立家校互动平台,保持信息畅通实现法治教育资源共享。法治教育家长培训计划实施是关键,技工院校定期举办家长法治讲座、法律知识培训班,提升家长法律素养,统一家校法治教育理念。编制家长法治教育指南,提供实用法律知识与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法治理念。家长角色转变是核心,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共同承担法治教育责任。家长模范示范作用发挥至关重要,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遵守交通规则、诚信经营等行为,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法治观念形成。
家庭法治文化营造是重点,鼓励家庭建立规则意识,如制定家庭公约,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与契约精神。推广家庭法治讨论,就社会热点法律事件展开讨论,锻炼学生法律思维。家校协同案例教育是亮点,收集整理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案例,如校园欺凌、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学生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联合开展模拟法庭、法律辩论等实践活动,让家长共同参与指导,增强教育实效性。针对问题学生,建立家校联合帮教机制共同分析成因,制定矫正方案预防违法行为发生。技工院校特色法治教育模式创新是突破口,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开发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法治教育内容,如职场法律风险防范、劳动合同权益保护等实用知识。邀请法律职业家长走进课堂,分享法律实务经验,拉近法律与学生距离。家校法治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是保障,建立多元评价标准不仅关注知识掌握更注重法治意识内化与行为养成。通过家长反馈、学生自评等方式,全面评估法治教育成效及时调整教育策略。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社会资源融入法治教育:策略与实践
构建校地合作法治教育体系是基础,技工院校应主动对接地方司法机关、法律服务单位,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责任分工保障合作可持续性。司法资源引入课堂是重点,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实务工作者担任兼职法治教育导师,定期进校开展专题讲座,分享真实案例与实务经验,增强法治教育说服力与感染力。组织学生旁听庭审、参观法院、检察院、监狱等场所,通过现场体验强化法律威慑力增强法治观念。法律援助服务站建设是创新,在技工院校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站,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权益保护等服务,解决学生实际法律问题,提升法治教育实用性。组织法律专业志愿者定期进校园,开展普法活动,拓宽法治教育渠道。社区法治资源整合是抓手,与社区综治中心、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合作共同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在服务中学习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参与社区调解、法律宣传等志愿服务,将法治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企业法务资源对接是特色,技工院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邀请合作企业法务人员为学生讲解行业法规、职场法律风险防范等实用知识,增强法治教育针对性。在学生实习前开展专题法律培训,提升学生权益保护意识与能力。新媒体平台应用是创新点,建立法治教育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法律知识、解读热点案例,拓展法治教育时空范围。举办网络法治知识竞赛、法律微视频创作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关注度。法治文化节品牌打造是亮点,定期举办校园法治文化节,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治文艺汇演等形式,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评审与指导,提升活动专业性与影响力。法治实践基地建设是保障,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建立稳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开展法律实务培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法治人才库是长效机制,汇集各领域法律专业人才资源,形成专家库,为技工院校法治教育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结论:通过家校协同推进,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形成教育合力,拓展法治教育空间;通过社会资源融入,整合多方力量,丰富教育内容,提升实践性与针对性。三者相互支撑、有机衔接,形成协同效应,能够有效破解技工院校法治教育困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家-校-社”多维度法治教育模式具有重要启发作用,为技工院校培养法治素养与职业技能并重复合型人才提供有效路径,促进法治教育实效性提升,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法治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懿宏,张菁,郭甜甜.家校社协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5,45(08):13-16.
[2]苏晓玲.家校社联动推进法治教育,创新思政实践育人新模式[N].山西科技报,2024-06-10(A07).
[3]刘明顺.家校社携手构建法治教育立体化格局[J].山东教育,2023,(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