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

作者

胡文俊

咸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 湖北咸宁 437000

引言: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是社会关注热点以及政府监管重点所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态势,对食品品质的要求日趋严格情形下,食品检验检测于整个食品产业链当中的地位愈发凸显起来。食品检验检测作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手段同时,更是构成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的重要支撑环节。故而深入分析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关键点及操作细节问题的做法,既对完善检测流程、提高数据准确性有益,也对于构建更为科学严谨的食品安全体系有帮助。

1 食品检验检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1 检测环境与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对用于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的所有设备进行严格修改和验证,在防止设备故障检测错误方面,需依据官方操作程序对设备维护和检查[1]。同时设备使用文档会对设备操作、维护及修改情况加以记录,促进跟踪和质量控制,而在人员操作层面,要依照操作过程对相关人员严格检查,应开展专业培训,以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偏差。

1.2 检测人员专业素质与培训要求

具有对食品科学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清晰基础知识,熟悉各种检测方法设备操作及标准规格,保证实验数据的科学准确性,严格工作态度与高度责任感,可正确理解,执行检测过程,严格遵守实验室质量管理系统及操作过程。鉴于食品检测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标准的持续更新[2]。通过系统培训使检察官,凭借对最新检查技术、法规、政策以及安全规范的识别,提升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水平,且教育应着重培养风险认识及质量控制观念以具备识别,响应整个检测过程的能力,从而让每项检查工作都满足质量要求。

1.3 检测方法的科学性与标准化

体现在基于严谨理论基础和实验证据对检测方法进行选择与应用,确保检测结果具有准确性、可靠性、重复性的科学性,需经包括灵敏度、特异性、线性范围、检测限、准确度等多个指标的系统验证与确认,只有满足这些科学要求,才能有效反映食品真实质量状况的检测方法,其标准化是确保在不同实验室及不同时间内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的关键 [3]。标准化涵盖了从统一的检测流程、操作规程,到试剂及设备的规范使用,再到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如内控样品和外部质评计划的建立等诸多方面,其通过最大程度减少人为操作误差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与科学价值,且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又为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标准化给予法律保障及技术支撑,进而让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

2 食品检验检测中的细节问题分析

2.1 样品采集与保存环节存在的隐患

在样品采集过程中,若操作存在不规范情况,诸如采样器具未充分消毒、采样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具或者采样环境不洁净等,便容易致使样品出现代表性不足或污染交叉的状况,进而引入外来杂质或微生物,造成检测数据偏差。而样品量不足或采样部位选择不当的情况,同样会让检测结果失真,无法真实反映食品实际质量状况。另外,样品采集之后,若保存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像温度控制不严格、保存容器密封不严、保存时间过长或环境湿度过大等,均有可能致使样品发生变质、成分降解或微生物滋生的情况,进一步对检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尤其对于一些易腐败、易氧化的食品样品而言,其对保存环节的要求更为苛刻,一旦该环节失控,便会直接影响后续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检测结果。

2.2 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误差与规避

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误差涉及诸多被忽略的方面,如样本收集不平、设备操作、不准确试剂制备及数据记录遗漏的操作错误一旦发生,便可能致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导致错误判断,影响食品安全评估与监督,为此需有效避免未严格遵循标准操作程序(SOP)的操作错误,以确保样本代表性与均匀性。操作员得进行系统培训,并掌握设备使用方法及检测阶段情况,以免因操作不当酿错。

2.3 检测报告的填写规范与数据处理细节

填写检测报告需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完成标准化,防止核心数据或信息缺失,在报告中详细编写样本源、采样时间、检测方法、设备及检测环境等基本信息,阐明检测指标和局限性,实现数据跟踪可靠。注意对原始数据准确输入与合理验证避免数据处理中,手动输入误差致结果变形,进行异常数据科学分析以确定是测量误差还是真实反射必要时检测确认,采用观察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处理数据使计算过程透明标准化,删除数据处理问题,基于客观数据对报告结论,进行科学判断勿夸大或降低检测风险。

3 提高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水平的对策

3.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与操作流程

建立质量管理系统并对所有检查活动加以改善,可依据集成的标准与流程来进行,能达成减少人类操作错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的目标。完美的质量管理系统需处理样本收集、存储,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处理的完整流程管理事宜,形成内部回路管理机制,以明确各环节责任与操作规范,确保检测得以持续改进与优化。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级别务必严格正式化并实施,操作员要接受标准化的人力资源教育并具备相应资格,以免因熟练程度及检测技术、

方法操作不当而出现数据偏差。

3.2 加强检测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技能考核

通过定期组织系统的培训过程,有助于检测人员获取最新的检测方法和监管,要求增强识别和应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同时科学和严格的技术评估机制全面评估检测人员的运行规范、数据准确性和异常情况处理功能,有助于找到和补充知识漏洞,确保检测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准确性,还有在抽样过程中,合理设计并标准化采样过程也极为重要。

3.3 引入智能化设备提升检测准确性

通过具备先进传感器技术、自动化分析系统及数据处理能力的智能化检测设备,实现对食品样品高精度、多参数检测,极大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与偏差,进而提高检测结果可靠性、一致性的同时,凭借智能设备达成实时数据监控及自动报警,发现异常情况保障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在抽样环节以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作为保证检测结果代表性、有效性的基础,结合智能设备对样品的自动识别、分类来优化抽样策略,有效提高抽样随机性、覆盖面避免因抽样不足或偏差导致检测误差,另外智能化设备还可对样品保存环境,进行动态监控确保样品在采集、运输、储存过程中质量稳定,为后续检测提供坚实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以及食品检测的详细管理,无法与食品安全相分离,面对更趋复杂的食品市场以及日益增加的监管要求,需持续对检测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措施加以优化,所有细节均应以高度责任感与严谨科学态度对待,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为此要继续改进检测技术、引入先进设备,且通过提升人力资源教育及专业素养来达成目标。同时,为实现检测工作的标准化及改进,依靠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来加强与监管部门、食品生产者及消费者的沟通合作。

参考文献

[1] 孙葳 . 浅谈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 [J]. 中外食品工业 ,2024(2):96-98.

[2] 何梦梦 , 杜玉琼 , 沈阿倩 . 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 [J].现代食品 ,2024(14):30-32.

[3] 闫芳 . 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 [J]. 食品安全导刊 ,2025(1):59-61.

作者简介:胡文俊(1971-2),男,民族:汉族,籍贯:,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食品质量检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