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低段阅读作业设计探索

作者

夏蕾

泰安市实验学校万境水岸小学 山东泰安 271000

   

引言

在语文教学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整本书阅读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环节日益受到重视。小学低年级作为语言能力奠基和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期,科学规划阅读任务既能促进综合阅读水平的提升,又可有效调动学生的表达积极性。但当前低年级阅读任务普遍呈现出目标不明确、内容单调、形式刻板等弊端。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以部编教材为依托,致力于构建更具整体性和适龄性的整本书阅读任务设计方案。

一 、整本书阅读理论背景与小学低段阅读作业价值分析

整本书阅读作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方法,注重指导学生从宏观视角把握文本的叙事脉络、角色刻画与思想主旨。其理论根基植根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与文本理解学说,倡导通过完整的阅读体验促进知识的吸收与转化。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系统性阅读完整著作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同时能够有效提升阅读热情并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规划阅读任务作为实施整本书教学的重要抓手,能够紧密衔接课堂讲授与课外拓展,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文本的解读、表达与创新,最终达成语文教育全面育人的根本目的。

二、小学语文低段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阅读作业内容形式单一无法体现整本书阅读特性

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任务设计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词汇收集、语句誊录、基础提问等传统形式,严重忽视了书籍框架、角色互动、核心思想等宏观层面的指导。这种割裂式、零散化的作业安排,难以展现整本书阅读应有的系统性与探究性,导致学生仅能进行浅层记忆,无法建立对作品整体的认知架构与艺术感知。与此同时,常规作业设计普遍存在情境缺失与创新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与深度思考,导致阅读活动趣味性降低且效果欠佳。当前教育实践迫切需要突破固有作业框架,打造多层次、差异化的任务系统,确保作业设计能够切实支撑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助力学生在持续阅读中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同步发展。

(二)学生年段特征与任务要求不匹配影响完成兴趣

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专注力持续时间较短,语言组织能力仍在逐步提升。目前某些整本书阅读任务的设计未能充分考虑该年龄段的认知特征,存在要求过高、内容晦涩、表达方式过于复杂等问题,导致学生产生理解障碍和学习焦虑。此外,作业形式单一,缺少趣味性、视觉化元素和互动环节的设计,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业要求与学生实际能力存在明显落差,这会显著削弱其完成作业的动力,进而阻碍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针对低年级学段特点,阅读任务设计应当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融入生活化元素,通过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和实践性强的活动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优化其阅读过程体验。

(三)教师缺乏系统指导与作业评价标准不够清晰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育工作者普遍面临作业设计缺乏专业指导的问题,这使得作业安排往往流于形式,难以真正体现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对儿童认知特点与阅读活动之间的匹配关系认识不够深入,经常采用机械练习代替有深度的阅读活动,最终影响了作业的实际效果。此外,当前作业评估体系存在标准界定不清的问题,过程性评估手段和差异化评价框架的缺失,使得教师反馈往往停留在浅层,无法进行精准分析和针对性指导。评价机制的不完善还导致学生难以把握提升路径,削弱了学习积极性。为此,有必要开展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力的专项培养,构建系统化、分层次、易操作的评价模型,通过标准化评估指标促进作业设计与实施效果的全面提升。

三、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语文低段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策略

(一)建构多元任务体系引导整本书的整体性阅读体验

整本书阅读教学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全局把握与深度解析,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作业设计需突破传统的字词练习框架,实现多维度任务整合。教师可聚焦角色互动、叙事脉络、主旨挖掘、图文转换等层面,搭建结构立体、形式多元的作业体系。具体可安排绘制角色网络图、编排微型情景剧、改写故事结局、撰写阅读札记等实践性任务,该设计充分考量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调动其阅读积极性与创新潜能。采用阶梯式任务设置,帮助学生逐步完成从文本感知到内容理解,再到批判性思考与知识迁移的完整阅读过程,构建系统化的整本书阅读体验。

(二)实施分段递进设计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仍处于成长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应当采取渐进式指导策略,分步骤实施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教师可将完整著作内容科学拆解为多个阅读模块,针对每个模块设计 " 阅读前准备—阅读中思考—阅读后延伸 " 三种类型的练习活动,这样既能有效缓解学生的阅读压力,又能确保理解程度逐步深化。在初始阶段的任务设置上,主要聚焦于角色认知与情节推演;过渡到中期环节时,则着重引导学生梳理核心情节与情感共鸣;而后期任务设计则转向主旨提炼与创意表达。这种阶梯式的任务编排能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文本解读体系,有效提升综合理解能力与语言运用水平。

(三)借助可视化评价工具提升作业反馈的有效性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任务时,常规的口头鼓励或简单批注等反馈形式往往难以有效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增强作业评价的直观性和互动性,可以尝试运用多样化的视觉化评估工具,包括阅读进度表、学习成长档案、星级阅读勋章、可视化评价量表等。这些工具借助图形标识、等级符号、色彩区分或形象化图表等多元呈现方式,通过直观呈现学生在任务执行中的具体表现与潜在进步方向,有效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与目标导向意识。教师可基于系统记录的数据信息,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与定制化辅导方案,构建 " 任务布置 - 执行过程 - 效果评估 - 优化调整 " 的良性循环机制。这种可视化评估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对作业反馈的认同感,又强化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效能,实现了阅读教学过程的精细化调控。

结语: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活动为学生构建了全面且结构化的阅读学习体系,而精心规划的阅读任务则成为该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采用多样化任务设置、分阶段实施方案以及完善评价机制等策略,既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其持久的阅读热情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后续研究需要依据儿童认知发展特点,整合现有教学素材,开发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的作业设计方案,从而深化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倩洁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策略 [J]. 语文世界(上旬刊),2024(8):56-57.

[2] 艾远琴 . 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作业设计探究 -- 以统编版四上”神话单元”为例 [J]. 课堂内外 ( 小学教研 ), 2023(2):54-56.

[3] 陈明亮 . 促进思维发展的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与运用 [J]. 小学教学设计 ,2024(31):63-66.

[4] 罗婧.”双减”政策下,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阅读指南策略研究[J]. 美眉,2023(5):011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