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

作者

王利平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花塔中心小学校 030025

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承担着学生语言能力启蒙、文化素养积淀及思维品质培养的多重任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课堂不再只是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场所,而应成为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知识共建的空间。课堂互动作为语文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和知识掌握水平。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堂互动仍面临着互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反馈缺乏实效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互动行为的实施路径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具体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的基本特征与功能分析

课堂互动作为一种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交流过程,不仅包括语言上的问答与讨论,还涵盖了情感交流、行为反馈与认知建构等多个维度。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以语言交流为主要媒介,强调思维碰撞与意义协商,在促进学生理解文本、表达观点和拓展思维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语文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开放性,为师生间开展多层次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良性的课堂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其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从机械模仿走向创造表达。同时,互动行为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归属感和课堂参与感,提升其在语文学习中的成就体验与持续动力。教师在互动中能够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与方式,进而提高教学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从而达成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互动对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

课堂互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跃但抽象逻辑能力尚未成熟,语文学习容易受情绪波动和注意力分散影响。而互动作为一种参与性强、情感色彩浓厚的教学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感知通道,提高其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从而增强知识吸收效率。研究表明,参与频率高、交流深度大的学生,其在听说读写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在互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语言交流不断澄清认知、修正理解,这一过程本身即是对知识的深化。以阅读教学为例,通过教师设问引导、生生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在理解文本主旨、品味语言艺术方面能够形成多角度思考,从而加深印象。此外,课堂互动还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口语交际、写作构思等环节中展现出更强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学生在频繁的课堂参与中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升了其综合语文素养。

三、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课堂互动在教学中备受重视,但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首先,部分教师对互动的理解存在偏差,将其简化为提问和应答的形式,缺乏互动目标的设计与层次的安排,导致互动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现认知促进。其次,互动内容设置缺乏挑战性和开放性,多集中于对文本事实的回顾,而非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与批判性思考,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此外,教师在互动中主导地位过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往往呈现“热教师冷学生”的局面。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表达与参与机会,互动成为单向输出,失去了促进学习的应有效能。再者,评价机制不健全,教师缺乏对互动质量的系统分析与反馈能力,无法根据互动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影响课堂效果的持续优化。以上问题表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互动质量,需从理念更新、策略改进、机制建立等多方面入手,构建科学、有效、系统的互动体系。

四、提升小学语文课堂互动质量的实践策略

为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果,需着力优化课堂互动的设计与组织。首先,应注重问题导向的互动设计。教师在备课阶段需深入分析文本特点与学生认知水平,设置具有思维深度、情感共鸣和多种解读可能的问题,引导学生多元理解、个性表达。其次,应注重互动过程的引导与拓展。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组织方式,通过分组讨论、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手段,构建多样化的互动路径,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建构知识。再者,应关注互动参与的公平与广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和参与的机会,教师需鼓励内向学生大胆发言,并适时给予积极反馈,增强其参与信心。同时,应建立互动反馈机制,对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进行记录与分析,作为教学调整和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在课后还可通过反思日志、小组互评等方式延伸互动的深度,形成课内外结合的互动闭环。最后,应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提升其课堂互动设计与引导能力,建立互动文化和学习共同体,使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与核心。

五、课堂互动质量对学习效果提升的实证启示

从大量实证研究来看,高质量课堂互动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某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中,教师通过“问题链 + 情境模拟 + 合作探究”的互动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在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提高,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在习作表达中也能融入更多思维和情感因素。此外,班级整体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显著提高。通过对比分析未进行互动优化的班级,其学习效果提升明显缓慢,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表现出理解肤浅、表达乏力等问题。这些实证结果表明,互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更是学习效能提升的关键变量。未来的语文课堂应将互动质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互动的智能化、多样化和实时化,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过程型、生成型转变。

结论:

课堂互动作为连接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纽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课堂互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也有助于构建生动、开放、富有活力的教学生态。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仍存在理念偏差、方式单一、参与度不均等问题,需在课程设计、教学组织、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优化。未来应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探索课堂互动的影响机制和优化策略,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淼云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上).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第二实验小学校 ;,2024:132-133.DOI:10.26914/c.cnkihy.2024.064304.

[2] 徐莉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J]. 教育界 ,2024,(36):83-85.

[3] 李凤霞 .“学思融通”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4,(2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