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李颖

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重庆  401331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社区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管理服务功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应运而生。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以学生宿舍为主的高校学生生活、发展和成长的特定场所。自 2019 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此项工作已经进入由点及面、全面实施的阶段,“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功能也从“居住”向“育人”转变[1],这不仅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深刻体现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系统思维的核心要义 [2]。

以党建为引领切实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打造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高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必备抓手。作为新时代全面提高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地落实的必要举措,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延展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由组织层、场域层、主体层和秩序层所构成的育人体系,其形成、运行和发展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为此,系统分析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影响因素,提升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育人水平,夯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根本影响因素:基于组织层的党建引领贯通力

从组织层面出发,构筑全面长效的党建引领贯通力,是关乎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系统稳固与否的根本所在。这既要凸显高校党建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引领功能,又要将这种引领功能全方位渗透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管理架构、工作队伍、评估机制等实施要素之中,持续增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的党的感召力和辐射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向心力和示范力,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打下坚实基础。

(一)党建引领组织贯通:管理架构全渗透

高校党建应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起到政治领航作用,以党建为统领,以社区为单位,围绕党委、社区、楼栋、宿舍建立健全党组织机构,明确各级党组织机构负责人,细化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让党的感召力和辐射力下沉到每一个楼栋、每一个宿舍和每一个学生。

(二)党建引领队伍贯通:学生党员全示范

高校党建应以基层党组织为阵地,以学生党员为旗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学生党员在基层党组织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始终以身作则,不断淬炼党性,践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让高校党建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理论学习、党团活动、思政教育和文化浸润方面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带动更多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党建引领评价贯通:评估机制全周期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党建引领贯通力最终成效如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的检验与反馈,这也关系到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系统的高质量发展。高校党建应从评估标准、评估对象、评估开展、评估处理各个维度出发,以评估标准为重心,评估开展为抓手,针对基层党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学生等评估对象,坚持目标导向、各有侧重的评估思路,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考核与奖惩相结合,建立健全全周期“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评估体系,助推各类青年大学生群体成长成才,让党的向心力和示范力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关键影响因素:基于场域层的社区服务精准性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高校党建育人的实践场域之一,其服务精准性直接关系到党建育人质量,这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系统顺利运行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立足“一站式”学生社区实际,贴近党建引领要求、贴近学生特点,以学生需求、专业队伍、育人阵地为抓手,有的放矢地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

(一)需求共振回应社区服务精准性

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和现实需求,丰富与学生成长发展、困难困惑紧密关联的党建育人内容,推进体验式、互动式、案例式等党建育人形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党建育人效能,探索创新党建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增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吸引力。

(二)专业导航助力社区服务精准性

选拔党务工作者、辅导员、社区管理者等具有党建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且有志于党建育人的工作人员参与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中,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队伍,加强对其党建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区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持续提升工作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和素质能力。

(三)阵地建设巩固社区服务精准性

合理规划“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空间设置,强化红色书角、党员之家、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寝室等党建育人功能阵地;优化理论宣讲、谈心谈话、讲座沙龙、朋辈辅导等党建育人活动阵地;结合“四史”、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党史国情以及党的理论成果,夯实党建育人宣传阵地;通过门厅、门廊等基础设施,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党建育人宣传平台;针对专业特色,打造“一楼一特、一楼一品”等党建育人品牌阵地,营造弘扬红色基因、传承校园文化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氛围。

三、核心影响因素:基于主体层的教育对象认同感

学生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系统的主体,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应专注学生这一教育对象,狠抓活动参与度、教育覆盖面、管理自治性等环节,着力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成长体系,使学生对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从认知到认同,从入脑入心到践行笃行的发展转化,早日实现“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培育目标。

(一)关注活动参与度,深化学生感知认知

关注学生动态,密切联系学生,将“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党组织生活、主题党日活动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融入到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之中,对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等背景及发展阶段的学生开展学业帮扶、心理疏导、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等主题教育,及时应对学生个性化、多样化诉求,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党的关心关爱,致力提升学生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积极性。

(二)注重教育覆盖面,促进学生入脑入心

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中心,定期开展“五育”并举、内涵多元的党建育人工作,重点围绕新生、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进行帮助支持。与此同时,采用走访座谈、调查调研等方式,广泛认真听取学生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党建育人工作闭环,确保党建育人惠及到每一位学生,聚集党建育人的精神共识。

(三)提升管理自治性,激发学生践行笃行

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生骨干在学生群体中的带头作用,鼓励其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中发挥主体功能,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自治管理委员会,由学生党员担任主要成员,畅通意见表达和反馈渠道,搭建青年学生自我展示、自我进步、自我管理的良好平台,调动学生内生动力和工作创造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自治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为学校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及党建育人工作贡献智慧力量。

四、基础影响因素:基于秩序层的治理机制协同度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离不开高校党建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共进,这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系统平衡有序的重要保障因素。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有效结合,深度整合各类资源,全力汇聚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态势,从而延展党建育人阵地,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实效。

(一)育人制度的协调配套

将高校党建育人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制定执行完整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实施办法、党组织工作标准、党员管理条例等管理制度,优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系统结构,保证高校党建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顺利开展。

(二)工作部门的互动协同

高校应着力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在校内资源上,加强党组织、校部机关、团学部门、后勤部门等校内组织机构的互动联动,加强人员配备,充实经费投入,落实场地配置,形成从思想引领到实践支持的全链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体系。在校外资源上,高校应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与其他高校、地方党组织、用人单位、社区街道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优秀校友党员、资深党建专家等来校指导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进行理论与实践经验传授和分享,同时共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不同学生群体走进社会大课堂,开展实习实践和志愿服务,引导青年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锻炼平台,切实增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社会影响力。

(三)培养模式的契合建构

培养立场坚定、志存高远、专业过硬、全面发展的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党建赋能“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高校党建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在目标、价值、教育、实践等方面高度契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正确发展方向。一方面,构建“目标引航 + 价值导向”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特色培养模式,旨在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水平。充分发挥组织育人优势,教育青年学生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厚植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励志投身强国建设,用党建领航“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模式凝心铸魂。另一方面,构建“主题教育 + 实践砺炼”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特色培养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素质能力水平。将高校党建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学科专业教育、五育教育等主题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加强青年学生在专业知识、意志品质、团队协作、人际交往、情绪调试、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成长,增进学生的专业认同和专业素养,用自身所学服务人民,回馈社会,彰显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的教育意蕴。

总之,从系统思维角度分析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影响因素,为深入剖析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范式。在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对党建育人系统分别发挥整体构建、长效运行、育人效能、有序发展功能的同时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党建育人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 [EB/OL].(2025-07-25)[2024-01-08].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401/t20240118_1363446_ext.html.

[2] 陆小凡.系统思维视域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 [J].思想教育研究,2024(2):131-137

基金项目:2023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 23JDSZ3059);2025 年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颖,女,副研究员,博士,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