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丁璐涵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工程质量监督站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 鞍山 114300

摘要:本文以建筑工程施工为研究对象,对当下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包括材料浪费、项目超期、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提出了一套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的材料采购和使用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且优化项目进度管理,以及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提高施工安全意识。实践表明,这些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质量和安全水平,为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此研究对于解决当前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效率;解决对策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施工波及面广且影响深远。然而,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却普遍存在着材料荒费、项目超期和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也直接威胁到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鉴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了深入的问题剖析和有针对性的对策提出。希望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能更好地解决现有的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质量和安全水平,从而为推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建筑工程施工问题的探讨

1.1  材料荒费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荒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材料的采购超出实际需求是导致材料荒费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项目管理者往往过于保守地估计材料使用量,造成了大量材料的闲置和浪费。施工现场缺乏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也助长了材料荒费的现象。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容易导致材料随意使用、存放不当,甚至遭受损坏和浪费。供应商和承包商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合作不够密切也可能加剧了材料荒费的状况。

材料荒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材料荒费直接导致了项目成本的增加。过多的材料采购和浪费不仅增加了项目投入,还可能减少了项目的盈利空间。

(2)材料荒费给项目进度带来了不利影响。材料未能及时供应到位、管理不善等问题可能延长了施工周期,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进度。

(3)材料荒费也对工程质量构成了潜在威胁。

总的来说,材料的浪费和滥用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安全隐患,对工程项目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为有效解决材料荒费问题,建议在施工前充分调研和评估材料需求量,建立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避免出现盲目采购和过量库存。加强现场材料管理,建立规范的材料使用和保管制度,确保材料的合理利用和减少浪费。

1.2  施工周期延误的症结与后果

施工周期的延误是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着项目的整体进度和投资效益。其产生的原因复杂,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不足是导致施工周期延误的重要因素。建筑工程项目通常需要多个工种的配合,若施工单位对工人数量和技能水平的预测不准确,将导致人手不足或工人技能不匹配,进而造成施工进度滞后。

(2)材料供应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建筑工程常常由于材料采购不及时、材料品质不达标等原因,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市场材料的价格波动,以及供应链的断裂,都会导致材料的延迟到货。

(3)技术管理环节的不完善同样是导致施工周期延误的一个根源。现代建筑工程涉及多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但在实际施工中,若未能对这些新技术进行有效管理与培训,将在技术实施过程中产生困难,进而影响项目全面推进。

(4)天气等自然因素也是施工周期延误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地区,恶劣的天气条件并不可控,一旦出现降雨、风暴等极端气候,将对室外施工活动造成直接影响,导致工期的延长。

施工周期延误不仅影响项目的进度,还给项目的后期管理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工期延长不仅意味着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还可能导致与其他项目的衔接受到干扰,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延误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极为显著。项目完工后,往往需要赔偿由于延误造成的合同违约责任,这进一步增加了项目成本。

2  建筑工程施工问题解决对策的提出

2.1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整体进度、成本控制和后续使用安全,建立一个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解决当前施工问题的重要环节。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各个环节的控制,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需明确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与标准。依据国家建筑行业标准以及相关法规,制定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质量目标。这些标准应包括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要求,以及各工序的施工质量相关指标。

在质量管理程序上,应建立从设计、材料采购、施工到验收的全流程质量管控机制。设计阶段,需确保设计文件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对设计方案进行逐层审核。材料采购环节应加强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核,确保所用材料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现场。施工阶段,应建立系统的作业指导书,明确每个工序的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与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实时监督施工质量。该小组应由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人员组成,具备独立的质检权力,能够及时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隐患进行识别与处理。

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也是提升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施工现场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实现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需从制度建设、过程控制、人员培训及信息化管理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系统性的管理措施,不仅能够提升施工过程的质量水平,更能为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远使用奠定基础。

2.2  增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优化项目进度管理

为了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施工周期延误的情况,必须着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和优化项目进度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非常关键。在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项目相关要求及工作流程的培训,确保每位施工人员充分了解工程的要求、工艺规范和施工流程,提高其工作技能和质量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引导施工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施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针对项目进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优化施工进度计划,明确每个工序的时间节点和交付要求,确保整个施工流程的紧密衔接和高效推进。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采用施工进度管理软件对工程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延误问题,保证施工进度按照计划有序推进。

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强化项目管理团队的沟通协作能力,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和信息畅通,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项目进度延误。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设立专门的监理机构,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符合要求。

通过增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和优化项目进度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水平,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

本研究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材料浪费、项目超期和安全管理不足等,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践分析。通过提出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材料采购使用严格制度、加强施工人员培训以及优化项目进度和强化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对策,此研究不仅较为详细地剖析现有挑战,还为提高施工效率、质量及安全水平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尽管这些策略已在某些工程项目中得到初步验证,提升了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但在未来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需持续优化与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施工环境和技术发展要求。因此,进一步探索更为高效、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加强跨领域合作和技术创新,将是未来建筑工程施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陈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21,(09):220-221.

[2]张寒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23,19(21):73-75.

[3]朱荣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科技,2020,(44):3-4.

[4]李洋刘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J].环球市场,2020,(13):291-291.

[5]田文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J].休闲,2020,(09):02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