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建农村初中共同体的方法研究

作者

徐达 邢宝月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万金塔乡中学

打造农村初中学习共同体,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促进共同进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精心构建校内、校外双课堂,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长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

一、学习共同体建设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和评价方式的改革,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共同体验互相帮助、争取集体荣誉,发展交往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学习小组是共同体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的学习关系不再是一种狭隘的竞争,而是一种互惠式的交流与合作,改革评价方式,变传统的以个体评价为主为以对小组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

二、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建立

小组合作是学习共同体建设最重要的环节,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小组是学习共同体建设前提与基础,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分为校内学习小组和校外学习小组。组建共同体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班级情况,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共同体的组建有助于学生人人进步

(一)学习共同体校内学习小组建立

1、建立尊重个性“异质分层”学习小组。根据“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创建四人学习小组,这样便于组织易于操作。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能力和其他品质上要有差别各有擅长,根据学业水平检测将 A、B、C、D 四类同学划分同一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一组,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要尊重学生意愿不满意再给一次调整的机会。A 类同学为本组组长,这样有利于资源互补共同发展。共同体应有方向正确且具有参照性的共同目标,这些目标既要切合社会要求,又要切合课时和学生实际,且要明确具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小组座位排列方法。同一学习小组分布在教室同列前后相邻两排桌位,A、B、C、D 四类同学相邻排位,既有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讨论,也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空间上的保障。共同体应有开放而又有序的组织机构,这有助于共同活动的开展及目标的达成,从而成为班级教学管理的中介转换机构。

(二)学习共同体校外学习小组建立

1、根据农村学生较多的特点,家庭居住以自然村为主,学习小组建设以村和年级为单位,同村同年级学生作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自行推荐一名组长,每小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 6 人,这样便于管理提高效率,校外学习小组作用重点发挥于节假日和周六周日自主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行为安全监督等方面。制定既严肃又宽松的、为师生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要明确、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易于内化为师生的心理需要。

2、每学年开学初各级部建立校外学习小组花名册和通信录,级部负责人负总责,级部现任班主任平均承担几个村庄学习小组的管理职责,班主任引导小组组长做好过程管理各种记录,确保节假日和周六周日教师学生互动跟踪管理,管理过程突出“四个一管理模式”,即小组成员每天一次相互交流学习情况、小组组长每天一次和家长落实学生在家表现、小组组长每天一次和负责班主任电话或短信汇报小组成员表现、班主任第一时间和级部负责人汇报突发事件。生应共同确认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这些活动应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和合作的频率,提高群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职能与组织形式

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不仅是学科课堂讨论的小组,也不仅是课后互检知识的小组,而且是学生发展过程中不可少的品德教育、良好习惯以及集体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等因素的小组,是一种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人的“生活化”小组。共同体内部应有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员在共同体内有强烈的归属感,个人与集体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表现为责任依从关系与情谊性关系的和谐统一。

1、实行目标管理:学期初学习共同体小组要制定学期目标和单元检测目标,目标要包括德、智、体、美各方面。个人的目标制定好后,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大家帮助完善和改进,个人目标修订好之后,组长要根据每个组员的情况制定出小组的近期目标,最后个人、小组目标与家长见面征求家长意见,形成体验式责任教育基本环节:个人目标 $$ 合作完善 $$ 小组目标 →相互督促 $$ 个人实践 → 合作反思→优势展示。

2、实施组员责任制:为了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在分组时让每个人在小组里都有事情可做,人人承担一定的任务,分工明确,共同参与小组管理,在合作中共同成长。A 类同学为学习小组组长,全面负责本小组成员的组织与管理,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与协调。A类同学重点对D类同学的学习过程负责;B类同学负责对本小组成员的纪律、学习、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记录汇总,并向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汇报,协助组长管理好小组日常事务,B类同学重点对C类同学的学习过程负责;C类、D类同学负责本小组成员作业收交等服务性工作,主动虚心接受 ΔA 类、B类同学学习指导。

3、校内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结合我校实施的“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在“自主互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自主互动”课堂教学交流互动环节:是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校应为学习共同体提供保障,如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场所等,以支持共同体的顺利开展。

此外,还可以借鉴“家庭学习点”的创建原则,如公益导向、示范带动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以及务实创新、注重实效原则等,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农村初中学生共同体的创建。

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为学生搭建发展的舞台,可以使学生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互助友爱、协同合作的班级文化和学校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激励,每个学生都能快乐的生活。

立项编号 LG241406 负责人 课题(创建农村初中学生共同体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