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肿瘤治疗中药物的作用靶点与疗效关联探究

作者

普艳蓉 陈建英通讯作者

云南省肿瘤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 药学部

引言: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进展推动了肿瘤治疗从传统经验医学向精准医学的转型。靶向治疗作为现代肿瘤治疗的关键手段,其核心在于识别并干预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特定分子靶点。目前,临床已应用多种靶向药物,例如针对 EGFR 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针对 VEGF 的单克隆抗体以及针对 ALK 融合基因的小分子抑制剂。尽管部分患者疗效显著,但个体差异仍是临床面临的挑战。例如,在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部分对吉非替尼高度敏感,而另一些则表现为耐药或无效。这种差异表明,除基因突变状态外,靶点本身的表达水平可能也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因此,深入理解药物作用靶点的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联,对于提升靶向治疗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整合分子生物学实验与临床数据,分析 EGFR、VEGF、ALK 等关键靶点表达水平与其相应靶向药物疗效之间的关联,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与分组

本研究共纳入 201 例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来自某三甲医院肿瘤科,治疗时间为 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根据靶点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高表达标准为免疫组化评分 ⩾3 或qPCR Ct 值 <30

1.2 分子生物学实验

(1)组织样本处理:采集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获得的新鲜肿瘤组织样本,立即液氮速冻后保存于-80℃冰箱备用。

(2)Western blot 检测蛋白表达:提取总蛋白后进行 SDS-PAGE 电泳,转膜至 PVDF 膜,使用一抗(anti-EGFR、anti-VEGF、anti-ALK)孵育过夜,HRP标记二抗显影,ECL 化学发光法检测条带强度,ImageJ 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3)qPCR 检测 mRNA 表达: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 cDNA,使用 SYBRGreen 染料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 PCR,以 GAPDH 为内参基因,2−ΔΔCt 法计算相对表达量。

1.3 PDX 模型构建与药物干预

从临床样本中筛选出 EGFR、VEGF、ALK 高表达的肿瘤组织,移植至NOD/SCID 小鼠皮下建立 PDX 模型。每组 10 只小鼠,分别给予吉非替尼(50mg/kg/d )、贝伐珠单抗( 10mg/kg/w )和克唑替尼( 25mg/kg/d )灌胃治疗,持续4 周,每周测量肿瘤体积。

1.4 临床数据分析

收集患者基线信息(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基因突变状态、治疗方案等)及疗效评价指标(客观缓解率 ORR、无进展生存期 PFS)。采用 SPSS26.0 进行统计分析,Pearson 检验用于评估靶点表达与疗效的相关性, P<0.05 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靶点表达与药物反应的关系

在 PDX 模型中,EGFR 高表达组在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后,肿瘤体积显著缩小( P<0.01 ),而低表达组变化不明显。ALK 阳性模型中,克唑替尼治疗组也显示出更优的抑瘤效果( P<0.05 )。

表1 :不同靶点表达水平对靶向药物疗效的影响(PDX 模型)

2.2 临床疗效与分子靶点的相关性

201 例临床数据显示,EGFR 高表达患者使用吉非替尼的 ORR 为 72.3% ,显著高于低表达组( 39.2% )( )。同时,药物疗效与靶点 mRNA 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68 , P<0.01 ),尤其在EGFR 和ALK 通路中表现更为明显。

表2 :EGFR 表达水平与吉非替尼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表3 :靶点mRNA 表达水平与药物疗效相关性分析

2.3 多靶点联合分析

VEGF 高表达患者对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反应率提高,但单独作用不足以显著改善整体预后。当联合 EGFR/ALK 靶向治疗时,多靶点高表达者疗效更优,可能存在协同机制。

表4 :多靶点联合治疗效果对比(ORR)

2.4 生存分析

EGFR 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PFS 为14.6 个月,显著长于低表达组(8.3 个月,P<0.05 ),ALK 高表达组PFS 也有延长趋势。

表5 :不同靶点表达状态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比较

3 讨论

研究揭示了 EGFR、VEGF、ALK 等关键分子靶点的表达水平与靶向治疗疗效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结果显示,EGFR 高表达显著提高了吉非替尼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且疗效与 mRNA 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这为将 EGFR 表达水平作为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有力支持。PDX 模型结果与临床观察一致,表明靶点表达水平对药物敏感性具有重要影响。这提示在临床前研究中,应重视靶点表达水平的测定,以提高动物模型的预测价值。VEGF 和 ALK 的表达虽未显示出独立的强预测价值,但在联合治疗中观察到了潜在的协同效应。这表明未来应关注多靶点联合策略的应用潜力。例如,在 EGFR-TKI 基础上联合VEGF 抑制剂,可能有助于克服耐药并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回顾性临床数据可能存在的偏倚风险,以及样本量相对有限。此外,部分患者的靶点表达数据未能完全获取,可能对统计效力造成影响。未来需要开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并结合循环肿瘤 DNA(ctDNA)等液体活检技术,以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特定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作为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EGFR、VEGF、ALK 等靶点的表达水平不仅影响靶向药物的疗效,也是预测治疗反应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多靶点联合分析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雨诗, 王佰川, 韩勇, 王婷. Sirtuins 蛋白家族在肿瘤中的作用:一种潜在的药物治疗新靶点[J]. 医药导报, 1-8.

[2] 王居祥 ; 邹玺 .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常用药物手册 [M].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212. 429.

[3] 韩丽 . 基于肿瘤治疗关键靶点蛋白的天然药物发现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D]. 上海中医药大学 , 2020.

[4] 陈枢青 ; 詹金彪 . 抗体偶联药物及其细胞代谢动力学 [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1911.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