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型初中英语阅读单元整合教学研究
卢佳骏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213161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正经历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的转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2022 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整合课程内容,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这一政策导向为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践层面,牛津新译林 2024 版八年级英语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编排,但部分教师仍存在机械处理单篇文本、忽视单元内知识关联的现象,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呈现碎片化发展。这种教学现状与新课标倡导的“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理念存在明显差距。
问题导向型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因其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和主动探究的特质,为破解上述困境提供了可行路径。该模式通过设计层级性问题链,能够有效串联单元内不同语篇,帮助学生建立语言知识与文化内涵的有机联系。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将问题导向策略应用于语言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和文本解读深度。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高等教育领域,对初中阶段英语单元整合教学的系统探索仍显不足。
本研究旨在探索问题导向型教学与初中英语阅读单元整合的适配性。具体目标包括:首先,构建适用于八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问题链设计框架,解决当前单元教学中目标离散、活动割裂的问题;其次,验证该模式在激发阅读动机、促进深度理解方面的实际效果;最后,提炼可推广的教学实施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兼具理论支撑和实践价值的参考方案。通过将建构主义理论与任务型教学法有机结合,本研究试图为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开辟新的实践路径。
二、问题导向型初中英语阅读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与实践
2.1 基于牛津新译林 2024 教材的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牛津新译林 2024 版八年级英语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编排结构,每个单元围绕核心话题展开,为实施问题导向型单元整合教学提供了理想载体。本部分从教材分析、问题链构建和实施路径三个维度,阐述如何基于该教材特点开展系统性教学设计。
在教材分析层面,教师需把握三个关键特征:首先,单元内各板块(如 Reading、Grammar、Task 等)虽功能各异,但均服务于同一主题意义探究。以八年级上册“Naturaldisasters”单元为例,阅读语篇、语法项目和写作任务均围绕灾害应对展开,这种内在一致性为问题链设计创造了条件。其次,教材每个单元开篇设置的 Essential question(如“Howcan we stay safe in nature”)具有统领作用,可作为整合教学的逻辑起点。最后,教材配套的多模态资源(图表、音视频等)为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创设提供了素材支持。
问题链构建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需遵循“整体 - 局部 - 拓展”的三阶原则。第一阶为单元统领性问题,直接引用或改编教材 Essential question,确保问题与课标要求及学生现实生活相关。例如在“Teenage life”单元中,将教材原问题“What makes a good friend ?”深化为“How to build and maintain healthy friendships in digital age ?”,既保留主题核心,又增强时代针对性。第二阶为分课时子问题,根据语篇类型和教学目标差异化设计。对记叙文侧重情节分析与情感体验(如“How did the character’s attitude change and why ?”),说明文则聚焦信息整合与批判思考(如“What evidence supports the author’s claim ?”)。第三阶为迁移应用问题,通常出现在单元尾声,引导学生将所学迁移至新情境,如设计“Create aguidebook for school club recruitment using the persuasive techniques learned”等实践任务。
具体实施路径包含四个操作性步骤:首先是单元解构,教师需通览全单元内容,识别各板块的内在联系。以八年级下册“Travel”单元为例,将阅读文本中的景点介绍、语法部分的方位表达、写作模块的旅行日记等元素统整为“有意义的旅行体验”知识网络。其次是问题分层,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设计从记忆理解到分析评价的递进式问题。例如在处理“Great cities”阅读材料时,基础层问题涉及城市标志性建筑识别(记忆),进阶层探讨城市规划优劣(分析),拓展层则引发学生对“理想城市”的构想(创造)。再次是活动匹配,为每个问题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思维导图制作等,特别注意利用教材中的“Study skills”板块培养元认知能力。最后是评价嵌入,结合教材“Self-assessment”栏目,开发包含语言运用、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维度的量规,实现“教- 学- 评”一致性。
实践中需特别注意两个要点:一方面要保持问题链的弹性,根据学情动态调整问题难度。例如对基础较弱班级,可将“Analyze the author’s writing purpose”转化为“Find clues thatshow the author’s attitude”等更具体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善用教材预设资源,如将“Integratedskills”板块的听力材料转化为问题情境,使单元整合更自然流畅。通过这种设计,原本分散的教材内容得以在问题导向下重组为有机整体,既保留了牛津教材原有的系统性优势,又赋予其更明确的能力培养指向。
2.2 八年级英语阅读单元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在牛津新译林 2024 版八年级下册“Technology and Life”单元的教学实践中,本研究采用问题导向型单元整合模式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课堂实施。该单元以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为主题,包含三篇阅读文本(说明文《智能家居的未来》、议论文《社交媒体利弊》及记叙文《爷爷的旧手机》),为验证问题链设计的有效性提供了典型样本。
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围绕单元统领性问题“How does technologyreshape our daily life ?”展开。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城市智慧生活插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组列举身边的技术应用实例。通过对比教材第78 页的“Before You Read”预测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自然导入对智能家居文本的阅读。这一环节特别关注学生对技术术语(如 AIassistant, remote control)的理解,要求用思维导图归纳文中提到的智能设备功能,有效衔接了教材中的词汇学习板块。
第二阶段针对不同文体设计差异化子问题链。对于说明文,提出“What are the hiddenproblems behind smart devices ?”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第 82 页的数据图表分析技术隐患 ;议论文部分则设置角色扮演任务“Debate: Is social media a bridge or a wall ?”,学生需结合教材“Critical Thinking”栏目提供的论点框架展开辩论。最突出的创新点体现在处理记叙文时,教师将教材中的语法重点(过去进行时)融入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以“What was grandpadoing when his old phone rang ?”为线索,在理解文本情感内涵的同时掌握时态用法,实现语言形式与意义的统一。
第三阶段开展跨学科迁移活动。基于教材第 90 页的“Project: Design a future invention”,学生需综合单元所学,以“How to solve a real-life problem with technology”为题完成方案设计。组学生受课文《爷爷的旧手机》启发,开发了“老年友好型智能界面”模型,不仅运用了单元目标语言(如 user-friendly, automatic adjustment),还主动查阅了物理课的电路知识,体现了问题导向教学促进知识整合的优势。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作品分析,发现三个显著效果:首先,问题链设计使原本分散的语法、词汇和篇章教学形成有机整体。在单元后测中,学生对“technology”相关话题的写作明显表现出更强的逻辑连贯性。其次,教材中的补充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将“Culture
Corner”关于各国科技政策的短文转化为比较文化问题,深化了跨文化认知。最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升,在应对教材“Self-assessment”中的开放性问题时,能自觉运用“问题分析- 信息筛选- 方案评估”的思维路径。
实践也暴露出两个难点:一是部分学生在议论文阅读中难以区分事实与观点,后续需在问题设计中增加“Find the supporting evidence”等引导性任务;二是时间分配需优化,对记叙文的情感体验环节因讨论过热而压缩了语法练习时间,这提示在单元规划时要更精确地平衡内容深度与教学进度。
该案例证实,基于牛津教材的问题导向型单元整合教学能使语言学习更具系统性。当教材资源被转化为层级性问题网络时,学生不仅能掌握语言知识,更培养了用英语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特别适合八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他们在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表现出的参与度,显著高于传统单篇教学时的状态。教师反馈也表明,该框架为处理教材中各板块关系提供了清晰思路,使原本割裂的“语言点”教学自然融入主题探究过程。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理论构建与实践验证,证实了问题导向型单元整合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基于牛津新译林 2024 版八年级教材的实施经验表明,以问题链为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和思维品质。具体而言,该模式通过教材 Essentialquestion 与子问题的层级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使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在主题语境中自然融合。实践中最突出的成效体现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上,他们在分析科技、友谊等单元主题时,展现出更系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更敏锐的文化洞察力。
当前研究仍存在两方面局限:一方面,问题链的差异化设计需进一步细化,特别是针对八年级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适应性调整策略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单元整合对教师教材解读能力要求较高,部分新手教师在处理多模态语篇关联时存在困难。此外,研究周期较短,未能充分观察该模式对学生长期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这些局限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改进方向。
未来研究可从三个维度深化探索:其一,结合 2025 年新课标实施要求,开发与数字化学习工具融合的问题导向教学方案,例如利用 AI 问答系统延伸课堂问题链的深度;其二,拓展跨学科整合路径,探索英语阅读与科学、社会等学科的问题联动设计,如围绕“环境保护”单元开发 STEM 项目式学习任务;其三,建立更完善的教师支持体系,包括开发牛津教材单元问题设计模板、组织跨校教学案例库等。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问题导向型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有望在不同学段形成可复制的实施范式,为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供更系统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Jinyu Dong.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Design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Units Based on the Key Competencies of English Subjects[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2024,(11):165-172.
[2] 秦建翠 . 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大单元阅读教学实践 [J].《考试与评 价》,2025,(4):0073-0075.
[3] 李飞 . 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 [J].《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4,(23):86-88.
[4] 王雨佳 . 挖掘教材文化知识 ,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以 Thanksgiving in North America文章为例 [J].《创新教育研究》,2025,(5):381-386.
[5] 冉红黎 . 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分析在初中英语大单元整合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以Unit 1 Encyclopedias 为例 [J].《英语教师》,2022,(13):149-151.
[6] 陈薇羽 .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J].《广西教育》,2024,(25):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