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剧团历史资料档案的数字化保存与日常使用技巧

作者

张赢心

吉林省戏曲剧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21

引言:剧团的历史资料档案是剧团发展进程中宝贵的记录,其涵盖剧本的原始手稿、演出用的宣传海报、记录演出的音频与视频、服装以及道具的设计图纸等内容,蕴含着别具一格的艺术价值以及特殊的历史意义。数字化保存作为应对传统档案保存难题的有效办法。一方面,可以让档案的保存时长得以延长,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档案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熟练掌握数字化保存的方法以及日常使用的窍门,对于剧团保护自身的文化遗产、推动艺术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 剧团历史资料档案的类型与数字化保存的必要性

1.1 剧团历史资料档案的主要类型

剧团拥有的档案具备多种类型,若依据载体划分,可以分为纸质类档案、声像类档案、实物类档案等。其中,纸质档案包含剧本的原始手稿、演出说明书、节目清单、演员合约、排练过程的笔记等内容,档案详细记录剧目从创作到演出过程中的各类细节;声像档案则涵盖演出时的录音、演出的录像、相关采访视频、年代久远的照片等,其可以直观展现出舞台艺术原本的面貌;实物档案有演出服装、表演道具、舞台设计的模型、获得的奖杯与奖状等,实物是剧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取得成就的切实见证。

1.2 数字化保存的必要性

传统的档案保存手段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局限性,就纸质档案而言,其容易出现纸张泛黄、文件破损的情况;声像档案依赖的磁带、胶片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会陆续产生磁粉脱落、画面色泽减退等不良情况;而实物档案的存放需要占据较大空间,并且在复制与传播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数字化的保存方式可以将各种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转变为电子数据,如此一来,既有利于档案的长期存储,也方便通过多种途径对其加以利用。

2 剧团历史资料档案的数字化保存方法

2.1 数字化采集环节

2.1.1 纸质档案的数字化

针对纸质档案,需开展扫描作业,依据档案的具体尺寸挑选适配的扫描仪。对于剧本手稿、节目单等档案,应运用高分辨率扫描方式,保证文字可以清晰识别;而对于老照片、海报等档案,鉴于要着重进行色彩还原,因此采用彩色扫描模式,以此留存其原始的色调以及细节。

2.1.2 声像档案的数字化

音频档案应借助专业的设备将其转录成数字的格式。在转录的过程中,开展降噪处理工作,以此让音质得到提升;视频档案要运用高清采集卡将其转换为如 MP4、MOV 等通用的格式,对画面的亮度、帧率加以调整,确保播放可以流畅。

2.1.3 实物档案的数字化

服装、道具等实物档案可借助拍照或者 3D 扫描的方式达成数字化。在进行拍照操作时,会运用具备专业性能的相机并且搭配具有柔光效果的设备,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实物的整体以及细节部分展开拍摄,凸显出如纹样、材质等特征。而 3D 扫描方式比较适合具有复杂造型的道具或者服装,通过该方式可以生成三维模型,有利于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以及实现数字化的重复利用。

2.2 数字化存储与备份

2.2.1 存储格式与系统选择

选取具备通用性、稳定性特质的文件格式储存数字化档案,防止由于文件格式被淘汰而造成文件无法被读取。构建剧团档案管理体系,该体系应拥有分类存储、检索、权限管理等功能,按照“剧目- 年代- 类型”的规则构建层级式目录,例如“《茶馆》-1956 年-剧本、海报、录像”,使档案的结构变得清晰明了。

2.2.2 多重备份策略

运用“本地存储与云端备份”双重的备份模式,在本地借助大容量的硬盘或者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工作,并且定期细检查存储设备的实际状态;在云端挑选具备安全可靠特性的云存储服务,同时设置自动化的备份机制,如此一来可以防范由于本地设备出现故障

而造成数据丢失的情况。

3 剧团历史资料档案的日常使用技巧

3.1 高效检索技巧

3.1.1 精准分类与标签体系

在档案管理系统中构建详尽的分类标签,除基本的“剧目名称”“年代”“类型”外,增添“演员姓名”“导演”“获奖情况”等关键词标签。例如,给演出的录像文件贴上“梅兰芳”“京剧”“1960年”“获奖剧目”等标签,凭借多标签组合开展检索,可以迅速定位所需的档案,减少查找时间。

3.1.2 高级检索功能运用

借助系统的高级检索能力,可以依据内容关键词、文件格式、创建时间等多种条件开展筛选操作。如若要探寻某段台词的来源,可以在文本类档案中对关键词进行检索;若需要获取某一年代的演出视频,则可以按照年代加上视频格式的方式进行筛选,以此提高检索的精确程度。

3.2 共享与协作使用

3.2.1 权限分级管理

依照使用需求来设定不同的权限,剧团内部的相关人员可以查看全部的档案,而外部的研究人员仅可以访问公开档案,核心的档案被限制为只有少数人可以看见。借助权限管理达成档案共享与安全保护间的平衡,防止信息出现泄露的情况。

3.2.2 在线协作与复用

当着手进行新剧目的创作工作时,团队中的成员可以借助系统达成历史档案的共享,该系统具备文件在线预览以及标注的功能,成员可以在数字档案上增添批注,达成远程的协作,有效提升创作的效率。

3.3 展示与传播技巧

3.3.1 数字化展示形式

将数字化档案转变为具有多样形式的展示内容,在剧团的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平台予以发布,开展线上的档案展览活动。借助3D 模型呈现服装以及道具,使得观众可以在线上以 360 度的视角查看其中的细节之处,强化互动体验。

3.3.2 线下活动中的应用

在剧团的周年庆祝活动、艺术交流活动等活动期间,借助数字化的档案制作多媒体展播内容,通过面积较大的屏幕播放剧团以往的演出录像,同时展示剧本手稿扫描后的文件,并且配合专业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解,使得现场的观众可以直观体会到剧团过往的发展历史。

结语:

对剧团历史资料档案开展数字化保存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关键举措,借助科学的数字化采集手段、存储办法以及备份策略,可以达成档案在长时间内的安全保存目标。熟练掌握高效检索技法、分级共享方式、多样化展示途径等日常使用技巧,可以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益,为剧团的创作活动、研究工作、宣传事务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谢玉鸾 . 做好艺术档案工作的几点体会. 云南档案,1989(01)

[2] 古雯业 . 艺术档案的收集与活态传承研究 . 档案天地 ,2025(07)

[3] 颜文明 . 艺术档案数字化保护中的人工智能应用策略 . 黑河学刊 ,2024(06)

[4] 高周礼. 艺术档案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研究——以西藏国有文艺院团为例 . 西藏艺术研究 ,2024(04)

[5] 荆翡 ; 李婧 . 公众美育视域下艺术档案文献展的展览策略及创新价值 . 档案与建设 ,2023(12)

作者简介:

张赢心(1983.2- ),女,汉族,籍贯:吉林白城人, 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