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王金海 孙惠蓉 林秀娟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一、引言
202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指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中最富创新活力、蕴藏巨大发展潜力的力量,其创新创业素养的培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增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缓解就业市场压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 1222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这一背景下,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自主创业,不仅是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矛盾的有效手段,更是助力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落地的关键一环。本文将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探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创新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大学生有着专业知识和创新想法,能通过商业模式、产品服务的创新培育出经济新的增长点。2023 年,全国新成立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超过 10 万家,带动了超百万人就业,这直接体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动力。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往往能够在跨学科交叉和边缘领域形成创新突破。他们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领域开展探索,能够丰富科技创新的层次,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还能让技术真正落地,为社会发展添力。
(三)缓解就业压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直接带来岗位供给的增加。有数据显示,一个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平均能提供 3 到 5 个就业岗位,这不仅能让大学生自己找到出路,还会通过招聘员工、组建团队产生“岗位创造效应”,形成“一人创业、多人就业”的格局,能够系统性、结构化地缓解就业压力。
三、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一)创新创业意识呈现增强态势
在国家战略的引导和高校教育体系的推动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显著增强。中国青年报社做过一项专门的调研结果显示,86.7% 的受访大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想法,但仅有 22.9% 已经开始付诸实践了。从有想法到真正去做的转化效果还不够理想,有些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还比较浅,缺乏系统的实践和深入的参与。
(二)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提升空间
创新创业能力体现的是多维综合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业策划、组织管理等关键要素。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固定,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得不够,市场调研往往不够深入,可行性分析也比较片面,而且对于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也比较弱,在预判和处理潜在风险上还有待提高。
(三)外部支持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不少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但从目前来看,仍存在政策传播不够到位、申报流程太繁琐、扶持力度有限等问题,使得学生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受益程度都比较低;社会服务体系也有缺口,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专业指导、法律咨询等配套服务还没形成系统的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四、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认知
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首先,得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当成核心任务,依托“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竞赛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性思维。其次,要改变教学思路,不能再只是单向地灌输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让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另外,还要加强宣传引导,多举办创业沙龙、创新论坛、学科竞赛等活动,在校园里营造出 “敢想敢做” 的氛围,让创新创业成为学生主动去追求的成长方式。
(二)拓展实践育人载体
实践是检验创新成果的重要环节,要搭建 “校内和校外相互联动” 的实践平台。在校内,建设就业创业孵化空间,配备导师团队和启动资金,支持学生进行原型开发和商业验证。在校外,和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与产品研发、市场调研等工作,深入了解行业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抗压能力,助力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果。
(三)厚植双创文化土壤
文化氛围是持续激发创新动力的重要条件,高校需要通过多方面的举措来培育创新创业文化。首先加强政策宣传,利用学校官网、官方微信等平台解读创业扶持政策,展示校友创业的成功案例,增强学生的信心。其次,通过举办主题文化活动,搭建跨学科的交流平台,促进不同思维的碰撞。此外,把创新创业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雕塑、标语、主题展览等形式营造创新氛围,让 “敢闯敢创” 成为校园的精神标志。
五、结论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任务,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认知、拓展实践育人载体、厚植双创文化土壤等多方面的努力,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以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小楠 .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研究 [J].现代职业教育 ,2024,(36):177-180.
[2] 尚津 .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与实践 [J]. 投资与创业 ,2024,35(19):22-24.
[3] 王敬国 .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 [J].中国高等教育 ,2021,(18):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