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相结合的科技文本术语处理策略研究

作者

王容容

长沙理工大学23 级英语笔译

一、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文本的翻译需求愈发显著,从而引发了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协同应用的研究热潮。科技文本独有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语言特点使得其翻译任务更加复杂,传统的翻译方法已经难以完全胜任。科技文本中涌现的大量领域专用术语、复杂的格式和快速变化的技术趋势,为翻译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机器翻译的快速发展为提高翻译效率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然而,机器翻译在处理科技文本时仍然面临专业术语准确性、上下文理解和文化适应性等方面的困境。因此,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相结合的研究逐渐为人们所关注,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充分发挥机器翻译的自动化优势,同时依靠人工翻译的专业知识,来换取得更为令人满意的翻译结果。

二、科技文本翻译的特点和挑战

(一)科技文本的语言特点

科技文本翻译的特点在于其专业性和技术性语言的翻译既具有普通英语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特征。第一,科技类文本本身更具表达严谨性,这是因为在科技领域,精确和明确的语言表达至关重要,任何模糊或歧义都可能导致误解或错误。因此,翻译人员需要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精确性,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过于随意的表达方式。第二,科技类文本往往具有专业限定性,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这些术语和用语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确保译文中术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第三,科技类文本通常具有普遍一致性,这是因为科技知识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科技术语和概念的含义通常是相同的。因此,翻译人员需要遵循科技文本的普遍规范,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第四,科技类文本一般具有语言逻辑性,这是因为科技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科技文本通常需要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结构来表达复杂的科技概念和逻辑关系。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1. 词法特点

词汇的意思单一,不会产生歧义,符合科技翻译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要求。但很多词汇有很多意思不只用于科技问题,如常用的 “发展”、“开发”一词develop,还有 “研制”、“感染”、“研究”、“进行”,甚至“引擎”的意思。在翻译时,译者需要根据语境和文体内容的具体情况选择词意,切不可主观臆断。以免产生歧义。除此之外,我们经常见到的普通词汇,在某些专业技术领域会被赋予新的含义。

2. 句法特点

句式方面,科技文体中经常会大量出现多重复合句,这是科技文本语言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学术性越强,句子就越长,结构也更为复杂,多重复合句也越多。这是因为在科技文本中,需要表达的概念和信息往往非常精确且复杂,需要通过多重的从句、修饰语和并列结构来全面、准确地阐述。这种多重复合句的使用,使得科技文本在句式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立体结构”。每一个主句都如同一个主干,支撑着整个句子的骨架;而各个从句则如同分支,从主句中衍生出来,进一步细化、补充或限定主句的信息。这种结构不仅使得科技文本的信息量得以丰富和深化,同时也增强了文本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二)科技文本翻译的难点与挑战

1. 专业术语与新兴技术词汇

在进行科技文本翻译时,时常遇到的困难之一就是科技文本存在大量专业术语与新兴技术词汇需要进行翻译。首先,众多领域的科技文本中充斥着特定领域所独有的术语,这些术语在传统语境下可能并不为人熟知,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中,术语如“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可能在一般语境下难以准确表达其涵义,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具备深度的专业理解和优秀的翻译素养,确保翻译结果准确且贴切。其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兴技术的涌现也带来了大量全新的专业术语和术语的演化。比如,在区块链技术领域,术语如“去中心化”、“智能合约”等,这些词汇可能在其他语境下没有对应的直译,需要翻译人员具备对新兴技术的前沿了解,以便寻找恰当的翻译方案。此外,科技文本中常涉及到缩写词和首字母缩略语,这些缩写可能因语境而异,给翻译工作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2. 复杂的语法和句式

在进行国外科技文本翻译时,复杂的语法和句式也是翻译工作难以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许多科技文本在表达概念时倾向于采用深奥而复杂的句法结构,其中包括大量从属子句、技术性修辞以及专有名词的堆砌,这使得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同时维持句子的结构完整性。比如,在描述新型算法的过程中,作者可能采用了大量修饰性的从属子句,而这些结构的翻译要求翻译者对原文进行深刻理解,从而避免信息的遗漏或歧义。

3. 文化差异性和本土化翻译

在进行国外科技文本翻译时,文化差异性和本土化翻译也是翻译工作中的主要难点之一。首先,科技文本中的术语和表达方式通常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和行业潜规则的影响,因此直译可能导致信息失真或在目标文化中难以理解。比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对于“创新”可能强调的是独创性和颠覆性,而在东方文化中,可能更注重传统的改进和演进,因此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运用语言以符合不同文化观念。

此外,科技文本中常涉及到特定文化的法规、标准和行业规范,翻译者需要熟悉并恰当地转化为目标文化的相应法规和规范。比如,在医疗科技领域,一个新的医疗设备可能需要符合不同国家的不同医疗法规,这就要求翻译者了解并遵循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法规,确保翻译的科技文本在目标市场合法合规。科技文本翻译面临多语种难度和文化差异的挑战。由于涉及多种语言,翻译人员需要在不同语言之间找到准确的对应,同时考虑到各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和语法规则。

(三)术语处理在科技文本翻译中的特殊挑战

科技文本翻译中术语处理面临特殊挑战。首先,专业术语常常存在多义性,其含义可能在不同上下文中产生变化,因此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准确的翻译。其次,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导致术语的不断更新和演变,要求翻译人员保持对最新科技趋势的了解,避免使用过时或不准确的翻译。缺乏标准化的术语以及新兴技术和概念的涌现也使得术语选择变得更为复杂。跨学科性是术语处理的另一个挑战,因为科技文本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求翻译人员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在处理这些挑战时,翻译人员需要依赖领域专业知识、参考资料以及与领域专家的沟通,确保对科技文本中术语的准确理解和恰当翻译。

三、术语处理中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优劣比较

(一)机器翻译的优劣点

机器翻译具有出色的处理速度和成本效益,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处理大量文本,减少翻译任务的时间和费用。其自动化的特性使得对于大规模文本的翻译任务来说非常高效。此外,机器翻译在整个文本中能够保持一致性,避免了人工翻译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一致性问题。然而,机器翻译在专业术语准确性、上下文理解和文化适应性方面仍存在挑战,特别是在处理领域特定或复杂语境的文本时。

1. 遣词

在进行科技文本翻译时,要特别注重同义词的表义与内涵差异。尽管同义词在基本含义上可能相近,但它们往往包含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文体风格,这些差异在科技文本中尤为显著。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语言发展的多样性和词汇演变的复杂性,不同的词汇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意义。为精确地表达意义的细微差别,同义词在科技文本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译者要精确地表达思想,就必须对同义词进行细致的辨析,选择最符合科技语境和表达习惯的词汇。在科技文体中,精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同义词的选择不仅关乎语言的准确性,更直接关系到科技信息的传递效果。

2. 造句

句子是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最小语言单位,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英语的句子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英语句子往往结构复杂,长句较多,而汉语句子则倾向于简短明了。因此,在翻译时,既不能按原文句子的语法分开来译,破坏原文的整体意义,也不能逐词死译、硬译,造成译文生硬难懂。尤其是科技英语的翻译,要求更为严谨和精确。科技英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概念,因此在翻译时,既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确保术语的准确性,又要使译文通顺易懂,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这就需要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增译、减译、转换词性等,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3. 组篇

篇章作为翻译中的最大结构和单位,尤其在科技文本的翻译中,显得尤为关键。科技文本往往涉及复杂的概念、术语和逻辑结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篇章结构,并准确地将其传达给目标语言的读者。威多森将篇章视为“句群使用”,这一观点强调了篇章中句子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在科技文本的翻译中,译者需要注重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确保译文在结构上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韩礼德认为“篇章是一个语义单位”,这一观点强调了篇章在传达意义方面的重要性。在科技文本的翻译中,译者需要确保译文在语义上与原文保持一致,准确传达原文中的概念、术语和逻辑关系。戴博格兰特等人提出的“篇可以定义为符合七条篇章性标准的交际行为”,为科技文本的翻译提供了具体的指导。这七条标准包括衔接、连贯、有目的、可接受、含信息、含情景和互文性。

(二)人工翻译的优劣点

人工翻译在处理专业领域的文本时表现出色,翻译人员通常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准确地处理领域特定的术语和技术性语言。人工翻译的灵活性使其能够应对复杂的文本和创造性翻译任务,同时更好地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和语境,确保翻译结果更贴近受众的期望。然而,人工翻译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同时在整个文本中保持一致性方面可能面临一些挑战。此外,由于是人为操作,翻译结果可能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主观差异。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需求和情境选择机器翻译、人工翻译或二者结合,以平衡效率和质量的要求。

1. 高专业性与高耗时性

人工翻译在处理专业领域的文本时表现出色,翻译人员通常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准确地处理领域特定的术语和技术性语言。人工翻译的灵活性使其能够应对复杂的文本和创造性翻译任务,同时更好地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和语境,确保翻译结果更贴近受众的期望。然而,人工翻译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同时在整个文本中保持一致性方面可能面临一些挑战。此外,由于是人为操作,翻译结果可能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主观差异。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需求和情境选择机器翻译、人工翻译或二者结合,以平衡效率和质量的要求。相比于机器翻译而言,人工翻译在处理国外科技文本的时候,具有更高的专业性,可以更加贴合词句的本义。

2. 高灵活性与低规模性

相比于机器翻译而言,人工翻译在处理国外科技文本的时候,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和特定领域的要求进行更为精准的调整。科技文本中常常涉及到新兴技术、领域内的特定术语和变化迅速的行业发展,而翻译人员能够灵活应对这些情况,确保翻译结果更符合当地语言和文化的表达习惯,以及最新的科技趋势。然而,人工翻译虽然灵活性不错但却存在严重的低规模性特点。由于人工翻译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专业知识,当面对大规模文本处理时,往往会面临效率低下和成本上升的问题,尤其是在需要迅速翻译大量科技文本的时候,或在有严格时间限制下进行翻译工作的情况下,人工翻译的可行性会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3. 质量稳定性与输出非一致性

相比于机器翻译而言,人工翻译在处理国外科技文本的时候,具有更高的质量稳定性,可以保证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由于翻译人员能够深入理解文本的语境、专业术语以及技术含义,他们可以提供更为稳定、高质量的翻译,确保信息的传递不受误导,特别是在涉及高度专业领域的科技文本中。然而,人工翻译虽然质量有保证但却存在严重的输出非一致性特点。

系统优化。

四、结语

科技翻译,作为一门高度专业化的学科,旨在跨越语言障碍,传递科技领域的精确信息。在这一过程中,翻译者所关注的远不止语言层面的词汇、句子和篇章结构,更包括科技知识的准确性、专业术语的规范使用以及文化背景的恰当处理。尽管科技文本涉及复杂的概念、术语和逻辑结构,但只要我们坚持“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充分发挥机器翻译的高效性和人工翻译的精准性,便能够实现翻译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在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巧妙融合的背景下,科技文本的翻译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机器翻译能够快速提供初步的译文,而人工翻译则能够纠正其中的错误、优化表达,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翻译效率,也为科技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于科技文本中的专业术语,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结合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机器翻译能够快速识别并翻译这些术语,而人工翻译则能够根据语境和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确保术语使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这种结合使得科技文本的翻译更加准确、专业,进而为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Y amada, M.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R evision and the Effects of Integrating a T M and MT System into the T ranslation Proces [D]. R ikkyo University, Japan, 2011.

[2]Sharon 0 Brien, Michel Simard and Lucia Specia. T he Workshop on Post- editing T echnology and Practice of the 14th Machine T ranslation Summit [C]. Switzerland:T he European As

[3]sociation for Machine T ranslation, 2013.

[4]Mitchell, L .;O ’ Brien, S.;R oturier, J.Q uality evaluation in community post- editing(Article)[J].Machine T ranslation,2014,V ol.28: 237- 262

[5] 李梅,朱锡明 . 译后编辑自动化的英汉机器翻译新探索 [J].中国翻译 ,2013, 第 34 卷 (4): 83-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