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濮阳市中年职工体育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刘振

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一、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的政策导向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文件,对濮阳市中年职工体育参与行为产生深远影响。该政策明确提出全民健康覆盖目标,要求到2030 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5.3 亿人,其中针对职业人群的健康促进措施包含建立职工健身活动中心和体质监测站等具体要求。濮阳市作为省地级市,2022 年全市职工体质达标率为 86.7% ,但规律性体育参与率仅为 39.2% ,与纲要目标存在明显差距。

二、中年职工健康管理的社会需求

当前社会环境下,中年职工群体面临着多维度的健康挑战。工作压力与家庭责任的双重负担导致该群体身心健康风险显著上升。美国与新加坡的企业实践表明, 60% 的美国公司和 58.4% 的新加坡企业通过建立体育设施或俱乐部系统性地应对这一问题,这种模式不仅改善了职工体质状况,同时提升了组织效能。从健康干预角度分析,体育锻炼对中年职工具有多重效益。

三、濮阳市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作为保障市民体质健康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群众体育参与行为。濮阳市通过多维度推进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年职工群体创造了良好的体育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濮阳市已建成包括市级体育场、社区健身房在内的多层次体育设施网络。这些设施在特殊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与线上体育健身形成互补,为不同风险偏好的群体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全市现有体育俱乐部 23 家、健身中心 17 所,服务内容涵盖传统健身、新兴运动等 38 个项目。这种多元化供给模式印证了差异化战略的重要性。

四、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收入水平与体育消费能力关联性

濮阳市中年职工群体的收入结构呈现梯度化特征,月收入水平从2000 元以下至 10000 元以上不等。但体育消费能力呈现明显的收入弹性特征。月收入 5000 元以下群体中,体育物质消费比例随收入增长呈线性上升趋势,主要消费集中在体育服装和基础器材购置 [1]。值得注意的是,当收入突破 5000 元阈值后,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体育比赛门票和休闲场所会费支出占比提升至 43% ,但物质消费比例出现 5-8 个百分点的回落。这种现象可能与高收入群体更注重体验式消费有关[2]。

(二) 健康认知与运动技能掌握程度

濮阳市中年职工群体在健康认知方面展现出较高的水平,这种认知优势直接体现在对体育活动参与度的正向影响上。运动技能掌握程度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特征。健康认知与运动技能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运动项目的专业化指导需求日益凸显。政策环境对认知 - 技能转化起到重要支撑作用[3]。

(三) 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与可达性

濮阳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化特征。根据2023 年市政设施普查数据显示,中心城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每万人8.7个,而郊区及农村地区仅为每万人 3.2 个,城乡差距达 2.7 倍。这种不均衡分布直接影响了不同区域居民的运动可达性[4]。

(四)单位组织体育活动频率

从活动形式构成来看,友谊比赛占比最高达到 47% ,其次是健身讲座( 28% )、工间操培训( 15% )和其他类型活动( 10%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系统和教育系统单位在活动多样性方面表现突出,平均每季度开展 3 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而制造业企业则以单一形式的竞技比赛为主。

领导重视程度对活动频率产生直接影响。在设有专职体育委员的单位中,年度体育活动计划完成率达到 89% ,比未设立专职岗位的单位高出 32 个百分点。员工需求强度同样影响组织决策。工会满意度调查显示,在体育活动需求评分超过 4 分(5 分制)的单位,实际活动频次比需求评分低于3 分的单位高出1.5 倍。

(五)社区体育指导员配置现状

濮阳市社区体育指导员配置呈现区域差异化特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城区核心区域每万人配备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 3.2 人,而部分远郊县区仅为1.8 人。这种配置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如范县、台前县等地区指导员覆盖率较城区低37 个百分点。

(六)传统健康观念对行为的影响

文化心理因素对濮阳市中年职工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呈现出多维度特征。传统健康观念作为深层文化心理因素,对群体体育行为产生着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从内在健康认知维度观察,传统养生理念促使该群体更关注体育锻炼的功能性价值 [5]。中年职工将运动视为调节气血、增强脏腑功能的传统养生手段,而非单纯追求形体塑造。

五、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影响职工体育参与行为的多维度因素,指出员工需求强度是组织体育活动的关键动因,同时揭示了社区体育指导员配置存在区域不均衡问题,经济因素对体育参与行为具有制约作用,家庭收入结构、消费观念与免费场地供需矛盾直接影响参与积极性。在文化心理层面,研究阐释了传统健康观念的双向影响,以及社交属性对群体参与的驱动作用,同时关注到中年群体对运动损伤的风险规避心理。在未来,需比较不同行业职工的参与差异,探索智能化健身设备的应用潜力,通过长期追踪研究评估体育活动的健康效益,促进职工体育参与需要政策支持、资源配置优化与文化引导的多维协同。

参考文献

[1]《濮阳市华龙区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 管理办法》的政策解读[EB/OL].(2024-01-19)[2025-07-28].http://www.pyhualong.gov.cn/2024/01-19/2922714.html

[2] 孙文杰 , 曹伟 . 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05):364.

[3] 丁思思 . 全民健身背景下大众参与社会体育现状及对策 [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16):8-10.

[4] 刘翔宇 , 谢恬子 . 谈全民健身背景下体育公园的设计策略——以广州市海珠区洲头咀公园景观更新设计为例 [J]. 艺术教育 ,2024,(04):252-255.

[5] 李继华 . 基于数据分析的社区体育活动参与度与居民健康状况关联研究 [J]. 黑龙江科学 ,2025,16(03):162-164.

作者简介:

刘振(1998-),男,汉族,濮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