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趣味化分层设计实践研究
李小丽
白驼镇玉屏学区741407
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学实践的根本目标。语文作业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及文化素养的形成。传统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普遍存在形式单一、趣味性不足、难以顾及个体差异等问题,这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未能有效支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趣味化分层设计原则与体系构建
( 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趣味化分层作业设计原则
语文作业设计作为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其育人效能的发挥须遵循系统性指导原则。首要的是素养导向原则,作业内容与形式应紧密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避免机械化的知识点堆砌。同时,兴趣激发原则至关重要,作业应巧妙融入趣味元素,通过情境创设与游戏互动,将学习转化为愉悦的探究体验,从而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因材施教原则是保障作业有效性的基础,其核心在于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作业选择,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适切发展。此外,实践性与生活化原则强调作业应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提升其语言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最终,发展性评价原则贯穿作业全过程,评价体系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进步,而非仅限于结果,以鼓励、引导为主,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持续成长。
( 二) 趣味化作业设计策略与实施路径
将语文作业趣味化设计是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效果的关键策略,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单一模式,融入多元化体验元素。这包括:游戏化融入,即将识字、阅读、表达等语文要素转化为“汉字闯关”或“故事接龙”等趣味环节,在轻松氛围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情境化创设,使作业内容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课文情境,如设计“我是小小解说员”或“感谢信”,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下运用语言;多感官参与,鼓励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画、演等多种模式完成作业,例如为生动故事绘制情节图或进行角色表演,以增强吸引力并促进形象思维与创造力发展;以及技术赋能创新,利用多媒体、互动式学习平台或教育应用程序(如语音识别朗读、在线绘本阅读、思维导图工具),为作业增添互动性与视觉冲击,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 三) 分层作业设计模式与操作指南
分层作业设计旨在有效应对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核心在于构建多维度的作业任务体系。这包括:梯度难度分层,将作业任务划分为基础巩固型、拓展提高型和创新挑战型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对核心知识掌握、深度思考与高阶探究的需求。同时,形式多样分层提供笔头、口头、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信息技术运用等多元化作业呈现形式,允许学生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选择适宜的完成方式,以降低学习障碍并激发潜能。此外,内容弹性分层在作业内容上预留选择空间,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主题、材料或侧重点,实现作业个性化匹配并提升自主学习意识。最终,评价反馈分层针对不同层次作业提供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和反馈策略,通过肯定、纠错、强调思维过程或突出创新性等方式,确保评价的激励性与导向性,促进学生有效提升。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化分层作业的实践与分析
( 一) 研究对象与实践场域
本研究选取某城市两所小学一、二年级共四个平行班级(约180名学生)作为实践对象,其中两班划分为实验组,另两班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严格依据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语文作业趣味化分层设计原则进行作业设计与实施,对照组则沿用学校常规作业模式。实践周期设定为一个学期(约 18 周),旨在充分观察作业模式转变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习兴趣及行为习惯的长期影响。所有参与实验的语文教师均接受了关于核心素养理念、低年级学生发展特点以及趣味化分层作业设计与实施技巧的专题培训,以确保实验干预的规范性与一致性。
( 二) 具体作业案例设计与实施
在识字教学中,以“汉字魔方”游戏取代传统抄写,学生通过部件组合与结构拆解形成新字,并借助“识字小侦探”任务在课外语境中辨识与记录汉字;分层上,基础层完成指定生字组词造句,拓展层运用新学汉字短文创作或构建“字族树”,挑战层则进行同音字、形近字辨析与记忆方法归纳。在阅读理解方面,针对叙事性课文,设计“故事角色扮演”和“绘本创作”作业;分层上,基础层学生通过口语复述进行角色扮演,拓展层改编课文为简易剧本或续写结局,挑战层学生则将情节绘制成连环画并配文,或自主拓展阅读并分享心得。
( 三)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为全面评估趣味化分层作业的实践效果,本研究构建了多维度的数据收集体系,涵盖定量与定性数据。定量数据包括学生语文素养测试成绩(前后测对比)、作业完成率与质量评分、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量表得分(李克特五点量表,学生自评与教师他评结合),以及家长对作业模式满意度问卷得分。定性数据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及实验组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对典型作业作品进行内容分析、以及课堂观察记录获取。所有定量数据将运用 SPSS 软件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配对样本 t 检验及描述性统计分析,以验证组间差异及组内前后变化。定性数据则采用编码、归类、主题提炼等内容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实践现象、学生成长及教师观念转变,最终形成对实践效果的综合性、多视角评价。
结论
严谨的准实验研究设计辅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预期将全面评估此创新模式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习兴趣提升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积极作用。这项研究的成果有望为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的优化实践提供有力的经验借鉴与理论支撑,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与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向艳 . 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N]. 科学导报 ,2025-05-26(B03).
[2] 祝志美 . 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J]. 贵州教育 ,2025,(02):51-53.
[3] 樊 慧 宁 . 小 学 语 文 分 层 作 业 设 计 策 略 [J]. 宁 夏 教育 ,2024,(12):60-61.
天水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4 年度
课 题 名 称: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课 题 立 项 号:TS[2024]GH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