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教”到“智”: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作者

程贤高

六安市三里桥小学 237000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小学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体育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明确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困境,提出针对性的突破路径,以优化教学过程。理论上,丰富小学体育教学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理论体系;实践上,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建议,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一、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困境

(一)技术应用层面

学校体育教学中人工智能设备配备不足,如智能手环、运动分析摄像头等数量有限。相关教学软件功能不完善,缺乏针对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定制化设计,操作复杂,教师和学生难以适应。学生体育学习数据包含个人身体信息等敏感内容,在数据收集、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目前缺乏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学校和教师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有所顾虑。

(二)教师层面

多数小学体育教师缺乏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如不了解如何运用数据分析学生运动情况,无法有效操作智能教学设备。在职培训体系不完善,教师难以获得系统的人工智能技术培训,限制了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根深蒂固,部分教师习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自主化教学模式接受度低。担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会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新技术应用存在抵触情绪。

(三)学生层面

不同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接受和适应能力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因基础较差或学习风格差异,难以从智能化教学中受益。智能化教学系统难以完全兼顾所有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上可能出现不匹配情况。学生可能过度依赖人工智能设备和系统提供的指导,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能力,影响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长远发展。

(四)学校层面

学校缺乏针对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体育教学的管理制度,如设备使用规范、数据管理规则等。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资金投入有限,难以持续更新设备和软件,影响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整合存在困难,缺乏明确的融合标准和教学指导方案。体育教学课时有限,难以合理安排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教学时间,导致技术应用流于形式。

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突破路径

(一)技术保障方面

学校加大对人工智能体育教学设备的投入,根据教学需求合理配备智能设备。同时,教育部门或学校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适合小学体育教学的软件,简化操作流程,增加趣味化元素。建立设备维护与更新机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更新软件版本,确保技术的稳定性和先进性。加强数据安全技术研发,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保障学生体育学习数据在各个环节的安全。完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明确数据使用边界和责任主体,为学校和教师应用人

工智能技术提供法律保障。

(二)教师发展方面

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体系,如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培训课程,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新技术动态和应用案例,提升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体育教学的能力。学校通过组织教学研讨会、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引导教师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对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帮助教师理解新技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变。设立教学改革奖励机制,对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三)学生培养方面

在教学前,通过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学习风格,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智能化教学系统根据学生实时学习数据,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人工智能设备和系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脱离智能化系统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学校管理方面

学校制定完善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管理制度,明确设备使用规范、数据管理流程等,确保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设备采购、软件研发、教师培训等方面。同时,积极寻求社会合作,引入外部资源支持学校体育教学技术创新。组织专家、教师等共同研究制定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体育课程的融合标准和教学指导方案,明确不同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方式和目标。合理调整体育教学课时安排,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留出适当时间,确保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避免形式主义。同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纳入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教师积极应用新技术。

综上所述,本研究全面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技术应用、教师、学生和学校层面的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突破路径。通过技术保障、教师发展、学生培养和学校管理等多方面的努力,有望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推动小学体育教学从传统“教”向智慧教学的转变。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模式。同时,加强跨学科研究,融合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金生鈜 . 精神无产阶级化:智能化教育技术的负向反思[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24,22(2).

[2] 袁旭亮 . 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伦理挑战及其消解路径 [J]. 伦理学研究 .2024,(6).

[3] 刘永谋 , 白英慧 . 有限主义视域下的人工智能价值对齐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