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森林抚育对林木生长及生态效益的影响
刘琴书
湖南省安化县滔溪镇人民政府 湖南益阳 413515
引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占据着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木材、林产品等物质资源,还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森林生态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与生态保护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森林抚育作为林业经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森林实施间伐、修枝、除草、割灌等一系列措施,调节森林内部环境,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 “双碳” 目标背景下,深入研究森林抚育对林木生长及生态效益的影响,对于科学指导森林经营管理、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森林抚育的概念与措施入手,全面探讨其对林木生长和生态效益的影响,并针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森林抚育的概念与主要措施
(一)森林抚育的定义与内涵
森林抚育,又称森林培育,是指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了改善森林生长环境,调节林木之间、林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而采取的一系列人工经营管理措施的总称。它贯穿于森林从幼苗幼树到成熟林的整个生长周期,是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抚育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人为干预,优化森林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二)常见森林抚育措施
间伐:间伐是森林抚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措施之一,主要是在森林郁闭后,通过有计划地采伐部分林木,调整林分密度,改善林内光照、通风和养分条件,为保留木创造更有利的生长空间。间伐可根据不同的森林类型、林分状况和经营目的,采用不同的间伐强度和方式。合理的间伐能够减少林木之间的竞争,促进保留木的直径和树高生长,提高木材质量,同时还能增强林分的稳定性,降低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修枝:修枝是指去除林木的部分侧枝,以改善树干的形状和质量。通过修枝,可以减少树干上的死节和活节,使树干更加通直、圆满,提高木材的材质和经济价值。此外,修枝还能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促进林木健康生长。修枝的时间和强度需要根据林木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经营目标进行合理确定。
除草、割灌:在森林幼林阶段,杂草和灌木生长旺盛,会与苗木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除草、割灌措施通过清除林地上的杂草和灌木,改善幼树的生长环境,减少竞争压力,促进幼树快速生长。同时,清除杂草和灌木还能降低森林火灾的隐患,改善林内卫生状况。
二、森林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一)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
森林抚育通过改善林内的光照、养分和水分条件,显著促进林木生长量的提升。在未进行抚育的森林中,林木之间竞争激烈,光照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受限,养分和水分也难以满足所有林木的生长需求。而间伐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林分密度,使保留木获得更充足的光照资源。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林木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为树木生长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从而促进林木高度和胸径的快速增长。
此外,除草、割灌等措施减少了杂草和灌木对养分和水分的争夺,使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能够更多地被林木吸收利用。合理的修枝可以调整林木的树冠结构,优化光合作用效率,进一步促进林木生长量的增加。通过这些森林抚育措施的综合作用,林木能够在更有利的环境中生长,生长量得到明显提高,缩短成材周期,提高森林的木材产出能力。
(二)对林木质量的影响
森林抚育在提升林木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首先,修枝措施能够去除影响树干形状和质量的侧枝,使树干更加通直、圆满,减少木材中的节疤,提高木材的材质和等级。通直的树干不仅在加工利用时能够提高出材率,还能满足更高质量的木材需求,如建筑、家具制造等领域。
其次,间伐可以调整林分密度,减少林木之间的挤压和竞争,使保留木的树冠能够充分扩展,形成合理的冠幅结构。合理的冠幅结构有利于林木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增强树木的抗风、抗雪压能力,减少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林木损伤,从而提高林木的整体质量。此外,森林抚育还能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减少因病虫害对林木质量造成的损害,保障林木健康生长,提升木材品质。
(三)对林分结构的影响
森林抚育能够有效调整林分结构,使其更加合理和稳定。间伐通过采伐部分生长不良、竞争能力弱的林木,保留生长健壮、品质优良的林木,调整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的空间结构。合理的林分密度不仅有利于林木个体的生长,还能提高林分的整体稳定性,增强森林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
同时,森林抚育可以根据经营目标和森林生态需求,调整树种组成。在一些人工纯林中,通过引入乡土树种或具有生态价值的树种,丰富林分的物种多样性,构建更复杂的生态系统结构。多样化的树种组成能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此外,森林抚育还可以调整林木的年龄结构,形成异龄复层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价值。
三、森林抚育对生态效益的影响
(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森林抚育通过创造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对维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间伐后,林内光照、通风条件得到改善,形成了不同的微生境,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一些喜光性植物和动物能够在间伐后的林隙中生长和繁衍,增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
修枝、除草、割灌等措施改变了林内的植被结构,形成了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为不同生态位的生物提供了食物资源和栖息场所。同时,森林抚育促进了林木的健康生长,增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合理的森林抚育措施还能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避免因病虫害防治对非目标生物造成的伤害,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二)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森林具有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而森林抚育措施能够进一步增强这一功能。间伐降低了林分密度,减少了林木对降水的截留量,使更多的降水能够渗透到土壤中,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同时,间伐后林下植被得以生长,形成的枯枝落叶层能够有效缓冲雨滴对地表的冲击,减少土壤侵蚀。
修枝、除草、割灌等措施清理了林内的杂乱植被,改善了地表径流条件,使地表径流更加顺畅,减少了因地表径流冲刷导致的土壤流失。此外,森林抚育促进了林木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发达的根系能够更好地固持土壤,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森林抚育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三)对碳汇能力的影响
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碳库之一,在全球碳循环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个巨大的碳汇,而且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森林抚育,可以有效地促进林木的生长,从而增加森林的碳储量,进一步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这种抚育工作包括了合理的间伐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林内的环境条件,还促进了保留木的健康生长,使得这些树木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并通过光合作用将碳固定在树木的组织和土壤中。
除了间伐,森林抚育还包括修枝、除草、割灌等一系列管理措施,这些活动减少了非目标植被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确保了林木能够获得更充足的资源,从而加速其生长速度,进一步增加碳的吸收量。此外,通过森林抚育,可以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延长森林的碳汇周期,从而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追求“双碳”目标(即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科学地开展森林抚育工作对于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减缓气候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森林抚育实施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关键问题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地区在森林抚育实施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科学的抚育方案。抚育措施的选择和实施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不同的森林类型、林分状况和经营目标进行合理安排,导致抚育效果不佳。同时,一些林业工作者对森林抚育新技术、新方法的了解和应用不足,限制了森林抚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管理机制不完善:森林抚育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在项目规划、资金分配、质量监督等方面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的问题,影响了森林抚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森林抚育项目的验收标准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准确评估抚育效果,导致部分抚育工作流于形式。
资金投入不足:森林抚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目前我国森林抚育资金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总量不足。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森林抚育工作在设备购置、人员培训、技术推广等方面的需求,制约了森林抚育工作的规模和质量。
(二)对策与建议
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为了提升林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我们应当加大对他们的技术培训力度。这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森林抚育技术培训班来实现,邀请林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传授他们先进的森林抚育技术和管理经验。此外,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森林抚育技术推广体系,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推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森林抚育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完善管理机制:为了确保森林抚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明确各部门在森林抚育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通过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完善森林抚育项目的规划、审批、实施和验收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方案和质量标准,加强对森林抚育工作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森林抚育效果纳入林业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可以确保森林抚育工作取得实效。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为了保障森林抚育工作的资金需求,我们应当加大政府对森林抚育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森林抚育项目,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森林抚育产业。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森林抚育资金投入机制,例如设立森林抚育专项基金、开展森林碳汇交易等,可以为森林抚育工作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森林抚育作为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林木生长和生态效益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实施间伐、修枝、除草、割灌等抚育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量增加、质量提升,优化林分结构;同时,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提升碳汇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然而,当前森林抚育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技术水平不高、管理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森林抚育技术研究与推广,完善管理机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提高森林抚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应加强对森林抚育工作的长期监测与评估,深入研究不同抚育措施在不同森林类型和环境条件下的作用效果,为森林抚育工作提供更精准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森林抚育的功能和价值,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林业力量。
参考文献:
[1] 辛乐 , 何晓波 , 张德可 . 基于生态保护的森林抚育对森林系统的影响研究 [J]. 现代农业研究 , 2022, 28 (09): 76-78.
[2] 康孟龙 . 森林抚育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J]. 新农业 , 2022, (14): 42-43.
[3] 杨宏波 . 森林抚育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J]. 造纸装备及材料 , 2021, 50 (10): 56-57.
[4] 王海艳 , 王艳芳 . 森林抚育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J]. 乡村科技 , 2020, 11 (34): 80-81.
[5] 周新江 , 李哲 , 何振仲 . 森林抚育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J]. 南方农业 ,2019, 13 (30): 77+81.
作者简介:刘琴书(1981.06)男,汉族,湖南安化,本科,工程师,从事林业工程技术方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