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噪声与低频振动监测设备
王晓东 马骏 王孝飞 杨题铭 王兴成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沭供电公司 山东临沭 276700
0 引言
变压器运行状态关系到电网供电安全与系统稳定。近年来,受设备老化、运行环境复杂及新能源接入比例上升等影响,噪声异常、低频振动及内部缺陷导致的故障频发,造成停电与经济损失。现有监测手段多依赖人工巡检或单参数传感器,存在实时性差、监测维度有限、故障预判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集成声纹、振动、温度、油色谱等多类型传感器的监测系统,采用多模态信号融合与改进BP 神经网络实现运行状态精准诊断,并结合 4G/5G 与蓝牙通信模块实现即时反馈。实验室与现场试用表明,系统在诊断精度、通信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能方面均表现优异,可有效提升变压器状态监测与预警能力,为智能化运维和寿命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1 相关研究与技术基础
1.1 变压器状态监测现状
现有方法包括局部放电检测、油色谱分析、红外测温及振动声学诊断。局放检测灵敏度高但布置复杂;油色谱能反映绝缘与油质状态但采样周期长;红外测温适于外部过热检测却难揭示内部缺陷;振动与噪声分析可反映机械和电磁状态,但单独使用诊断精度有限。
1.2 多参数融合监测技术
MEMS 与信号处理芯片的发展,使多类型传感器小型化、低功耗化成为可能。多参数融合可综合不同物理量特征,提高故障定位与分类准确性,并降低单一信号误判风险。
1.3 智能诊断算法研究进展
基于阈值的报警算法简单但难应对参数耦合型故障。近年来,FFT、小波包分解等频域与时频域方法结合BP 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技术,已成为从海量监测数据中提取特征、实现模式识别与故障预测的主要方向。
2 系统设计与技术路线
2.1 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由多参数传感器监测模块、数据处理与状态诊断模块、智能终端与通信反馈模块以及嵌入式硬件平台组成。各传感器采集的声纹、振动、温度与油色谱数据通过高速接口传入处理单元,经融合分析后生成诊断结果,并通过通信模块实时反馈至运维人员。
图1 一种变压器噪声与低频振动监测设备最佳方案系统图

2.2 监测模块设计
声纹监测采用MEMS 麦克风阵列,噪声识别准确率在110dB 背景下达到 93.7% ;振动监测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 200± 5mV/g. 、频率响应 0.1-500Hz ;温度监测利用热电偶传感器,精度± 0.5∘C. 、响应时间 ≤1.2s ;油色谱监测采用微型气相色谱传感器, CO2 检测分辨率 ≤100ppmc 。传感器布局经过抗干扰与同步性优化,确保多参数高精度同步采集。

2.3数据处理与智能诊断
系统采用FFT与小波包分解提取声纹与振动特征,并结合温度与油色谱数据构建多维特征向量,输入改进BP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在实验中,绕组松动、铁芯振动等典型故障的诊断准确率≥94%,数据处理延迟≤102.1ms,满足实时性要求。
2.4通信与反馈机制
通信模块结合4G/5G与蓝牙,实现远程数据传输与本地调试。诊断结果通过短信与微信小程序推送,5G网络数据传输成功率≥99.8%,72小时连续预警发送成功率≥99.2%,微信推送延迟≤150ms。
2.5硬件集成与抗干扰设计
硬件平台基于STM32H7+FPGA协同架构,实现多任务并行与高速数据处理。整机功耗≤650mW,外壳防护等级达IP67,振动环境下数据采集误差<1%。
3工程实现与试验验证
3.1实验方案与测试环境
在实验室中模拟不同电磁干扰与环境噪声条件,测试传感器采集精度、系统功耗与通信延迟;在典型变电站和配电台区进行现场试用,验证系统在真实运行工况下的诊断精度与稳定性。
3.2核心性能测试结果
在性能评估方面,系统对各类传感器在电磁、温升及机械振动等多重干扰工况下的采集精度进行了严格验证,所有通道均满足设计指标,且多参数同步误差控制在1ms以内,验证了高一致性时钟与分布式触发策略的有效性。针对变压器典型故障,系统对绕组松动、铁芯振动等模式的识别准确率不低于94%,相较传统单一参数监测方法提升约12%,主要得益于融合特征空间的构建与时-频-空域联合判据的引入。实时性与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边缘计算节点的数据处理延迟不超过102.1ms,5G链路端到端传输延迟保持在150ms以下,连续30天运行期间72h提前预警成功率达到99.2%,充分满足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的实时可靠性需求。
3.3现场应用验证
在运行的35kV变电站试用中,系统实现了对异常振动的提前预警,平均响应时间≤1小时;在多台配电台区设备上,数据传输中断率<2%,运维人员反馈安装便捷、操作界面直观。优化后的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抗电磁干扰能力和温漂补偿效果。
4工程应用与推广建议
系统适用于电网、电厂、工业及新能源场站,实现油浸/干式变压器在线监测,支撑预防性维护、降本增效,保障并网稳定。建议先行试点,联合厂商出厂集成,借展会与标准提升影响力,推广“设备+数据服务”持续价值链。
5结论与展望
本文提出的多参数融合变压器噪声与低频振动监测系统在实验与现场验证中均表现出高诊断精度、强抗干扰性与优异实时性,能够显著提升设备健康管理水平。未来研究将聚焦MEMS传感器微型化与低功耗设计,引入深度学习优化时序数据分析,并探索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实现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电力设备健康管理,为智能电网与能源数字化转型提供长期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何晓会,张瑾,杨力,等.变电站噪声监测及控制技术研究[J].黑龙江电力,2023,45(06):538-541.DOI:10.13625/j.cnki.hljep. 2023.06.013.
[2]胡非,高红亮,唐勇.电力变压器噪声及其传播特性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3(04):1-7.
[3]刘道生,李泽帅,李鹏,等.变压器振动特性分析及其降噪技术研究综述[J].变压器,2023, 60(07):18-27.DOI:10.19487/j.cnki. 1001-8425. 2023.07.009.